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国付 黄晓琳 +2 位作者 郭铁成 陈红 韩肖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后第7天、第14天与第28天三个不同时相大鼠海马胞核内p-CREB表达的变化,并观测其神经功能评分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海马p-CREB阳性表达,模型组在第7天时高于正常组,第28天时低于正常组P<0.05,第14天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三个时相均高于模型组,第7天、第14天时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8天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其中,电针结合rTMS组第7天、第14天时高于电针组、rTMS组P<0.05,电针组和rTMS组各时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各时相神经功能评分和电跳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1,P<0.05),尤以电针结合rTMS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促进p-CREB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国付 张红星 刘丽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8-1039,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60例。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经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MRI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训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西医结合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 诊断疗效标准 同济医学院 知情同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斌 尹莹 +3 位作者 罗光伟 贾珉 邹燃 王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针灸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针灸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之上结合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哮喘症状积分、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ECP、IL-5、IL-10、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哮喘症状积分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FEV1、PEF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CD_4^+、CD_4^+/CD_8^+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ECP、IL-5、IL-10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国付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与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并分别... 目的:观察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与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SOD、GSH-PX均较治疗前增高,MDA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SOD、MDA、GSH-PX差值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提高患者血浆β-EP、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这可能是电针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穴/夹脊 腰椎间盘突出症 Β-内啡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斌 尹莹 +4 位作者 罗光伟 陈奇志 梁亚光 莫松雅 黄白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肺功能,并记录3组近、远期疗效情况。结果:在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方面比较:A组近期、远期与B组、C组同期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B组(80.00%)和C组(66.67%),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远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B组(76.67%)和C组(63.33%),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缓解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哮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