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耳念珠菌定植的分离鉴定及防控策略
1
作者 徐丹 熊键 胡志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2-608,共7页
目的 调查某院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耳念珠菌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该病区感染防控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2024年3月某院康复医学科病房收治1例双下肢截瘫患者,导尿管和尿培养均检出耳念珠菌,立即对该患者单间隔离,暂停所在病区患者转入及... 目的 调查某院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耳念珠菌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该病区感染防控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2024年3月某院康复医学科病房收治1例双下肢截瘫患者,导尿管和尿培养均检出耳念珠菌,立即对该患者单间隔离,暂停所在病区患者转入及转出,并对病房环境及进出病房的陪护家属、医生、护士和该病区同一时间住院的患者采样进行真菌培养,使用质谱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聚类分析。对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含有效氯1 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2%氯己定去定植,以及对患者接触的物品采取终末消毒等防控措施。出院后继续执行上述防控措施并定期复查患者耳念珠菌定植情况。结果 从患者尿、导尿管、腹股沟拭子、肛周拭子和床架边缘拭子分离5株耳念珠菌。蛋白质谱聚类分析显示,5株耳念珠菌为同一来源。此分离株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耐药,对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病区其他人员手部、腋窝和腹股沟处皮肤拭子均未分离出耳念珠菌。经去定植及环境消毒等措施后,第2轮复查采样培养均无耳念珠菌生长。结论 非重症监护病房需根据入院患者特点,从转入初筛、接触预防、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消除定植、环境消毒及社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采取主动防控措施。手卫生、接触隔离和终末消毒是阻断耳念珠菌传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定植 泌尿道 医院感染 主动筛查 去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