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莲子草对钉螺神经节及足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谭苹 杨建明 +2 位作者 官阳 刘冰 柯文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将空心莲子草水浸液(1g/100ml)及去氯水分别浸泡钉螺24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钉螺神经节及足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钉螺经空心莲子草水浸液浸泡24h后,神经节细...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将空心莲子草水浸液(1g/100ml)及去氯水分别浸泡钉螺24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钉螺神经节及足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钉螺经空心莲子草水浸液浸泡24h后,神经节细胞明显破坏,其细胞膜消失,细胞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变性坏死,次级溶酶体增多,神经纤维断裂;足肌纤维内细胞核肿胀,肌丝排列紊乱甚至溶解,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结果提示: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钉螺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破坏作用,同时可引起足肌细胞变性及细胞间隙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钉螺 神经节 足肌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对癌性微环境下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玉香 官阳 +2 位作者 袁静萍 徐慧 罗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透射电镜观察NGF与条件培养基作用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TT显示48 h肝癌细胞上清液在1∶2浓度时对HS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FCM显示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环境中随着NGF浓度增加HSC凋亡率增加,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显示:在此环境下随NGF浓度增加HSC凋亡数目增多,并见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论 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条件培养基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唾液酸水平的测定及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贾克东 石淑仙 阮幼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探讨唾液酸在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情况,研究其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的价值。收集患者血清包括肝癌4 2例,肝硬化6 6例,慢性肝炎2 4例,重型肝炎12例及健康人对照血清5 3例,应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血清中的唾液酸水平,同时以竞争... 探讨唾液酸在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情况,研究其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诊断肝癌的价值。收集患者血清包括肝癌4 2例,肝硬化6 6例,慢性肝炎2 4例,重型肝炎12例及健康人对照血清5 3例,应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血清中的唾液酸水平,同时以竞争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甲胎蛋白的含量。4 2例肝癌患者中,唾液酸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35 7% ,而4 3例肝硬化患者和4 5例正常人血清对照无一例显示阳性。以唾液酸和甲胎蛋白对4 1例肝癌患者进行联合检测,肝癌阳性检出率达80 . 4 9% (33/ 4 1) ,显著高于单独应用甲胎球蛋白(6 8 .2 9% )和唾液酸(36 . 5 9% ) ,二者一致性为4 3. 9% (18/ 4 1) ,相关性检验P =0 . 0 76 ,无显著相关。上述结果显示,唾液酸具有肿瘤特异性高和不受肝脏炎症干扰的特点,与甲胎蛋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配合AFP可以明显的提高肝癌的阳性检出率,适合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人群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唾液酸 肝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甘酸二钠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廖晓宏 王天才 +3 位作者 查光成 王波 梁扩寰 张志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4β1及其 2个天然配体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时肥大细胞 (MC)募集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色甘酸二钠 (DC)对防治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 80只雄性SD大鼠制作CCl4诱导的...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4β1及其 2个天然配体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和纤维连接蛋白 (FN)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时肥大细胞 (MC)募集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色甘酸二钠 (DC)对防治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 80只雄性SD大鼠制作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MC与纤维组织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整合素α4β1、VCAM 1及FN的表达。其中用 2 0只在造模前 30min给予腹腔注射DC 2 0mg/kg ,并与模型组、正常组的Ⅰ型及Ⅲ型胶原对比。结果 ①随着肝纤维化进展 ,大鼠肝组织中MC数量相应增加 ;② 76 4 %MCs呈整合素α4β1阳性表达 ;③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VCAM 1呈阳性表达 ;④汇管区和小叶间隔内沉积大量阳性表达的FN。⑤DC组与模型组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整合素α4β1及其 2个配体VCAM 1和FN是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MC募集的重要因子 ;MC与肝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DC在预防肝纤维化发生及其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VCAM-1 鼠肝 大鼠 FN 整合素 阳性表达 雄性 MC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PDGF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石玉香 袁静萍 +3 位作者 官阳 杨木兰 徐惠 罗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超微结构及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罗格列酮对HSC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超微结构及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罗格列酮对HSC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SC表达α-SMA、PDGF-B的影响;电镜观察罗格列酮对HSC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罗格列酮对HS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CM检测:罗格列酮作用后,HSC的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凋亡率的增加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SC中α-SMA、PDGF-B的表达水平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两者的表达具有紧密相关性(r=0.971);电镜观察显示HSC的生长状态受到抑制,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相关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HSC的增殖、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HSC于G0/G1期、诱导HSC凋亡及降低HSC的PD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罗格列酮 生物学特性 PD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