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治疗激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伦华 朱大和 +2 位作者 程少华 汤显斌 刘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SANFH)的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大剂量醋酸泼尼松龙诱发成年兔SANFH,然后用HBO治疗;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SANFH)的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大剂量醋酸泼尼松龙诱发成年兔SANFH,然后用HBO治疗;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多数骨小梁周围可见骨母细胞增生、偶见破骨细胞增生,髓腔内脂肪细胞逐渐减少,造血组织增生;电镜发现骨小梁内早期即出现幼稚骨细胞和胶原原纤维合成。结论SANFH经HBO治疗后增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以及胶原纤维生成,有助于降低骨内压、改善微循环、促进骨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高压氧 组织修复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 吴克兰 +2 位作者 施志刚 施玉花 冯晓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浸润生长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方法:分别对合并妊娠和子宫平滑肌瘤的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进行观察。结果:合并妊娠的例1显示圆形或卵圆形的ESS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浸润生长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方法:分别对合并妊娠和子宫平滑肌瘤的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进行观察。结果:合并妊娠的例1显示圆形或卵圆形的ESS瘤细胞团位于蜕膜组织和A-S腺体之间,并侵入肌壁呈条索或团块状突入淋巴管或突破脉管基底膜浸润生长;例2在子宫平滑肌瘤内有如例1相似的ESS特点,2例的免疫表型显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细胞CD10阳性、PR阳性,间质肉瘤区内局灶性DES、SMA阳性;平滑肌瘤细胞示DES、SMA弥漫性阳性,内皮细胞示FVIII、CD34阳性;蜕膜组织为CD10阴性表达。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与妊娠相容共存,其原因可能是ESS瘤细胞颇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良性外貌。间质肉瘤细胞除直接蔓延外,还有假性脉管和真性脉管浸润性生长。CD10表达可作为ESS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瘤细胞 阳性 临床病理特点 免疫表型分析 ESS 蜕膜组织 DES 显示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肥大细胞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阮幼冰 官阳 张志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其周边肥大细胞的关系。方法 :建立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肝内移植肿瘤模型 ,运用HE染色 ,肥大细胞 (mastcell,MC)Alcianblue特殊染色 ,苦味酸 -天狼猩红染色和电镜等技术 ,观察移植肿瘤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 目的 :研究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其周边肥大细胞的关系。方法 :建立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肝内移植肿瘤模型 ,运用HE染色 ,肥大细胞 (mastcell,MC)Alcianblue特殊染色 ,苦味酸 -天狼猩红染色和电镜等技术 ,观察移植肿瘤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肿瘤周边浸润MC的数量以及MC与肿瘤组织的关系 ,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结果 :肿瘤组织周边部分肝细胞形态学异常 ;肝组织内胶原纤维增生 ,主要为Ⅰ型和Ⅲ型胶原 ,并包绕肿瘤组织 ,肿瘤周边MC浸润 ,并沿胶原纤维分布 ,不同大鼠其肿瘤周边MC数量不一 ,有的差异明显。超微结构观察显示MC通过多个接触点与肿瘤细胞紧密相连 ,并释放胞质颗粒内容物 ,导致肿瘤细胞崩解。结论 :MC与肿瘤组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MC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发挥抗肿瘤作用目的 :研究大鼠肝内移植肿瘤与其周边肥大细胞的关系。方法 :建立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肝内移植肿瘤模型 ,运用HE染色 ,肥大细胞 (mastcell,MC)Alcianblue特殊染色 ,苦味酸 -天狼猩红染色和电镜等技术 ,观察移植肿瘤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肿瘤周边浸润MC的数量以及MC与肿瘤组织的关系 ,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结果 :肿瘤组织周边部分肝细胞形态学异常 ;肝组织内胶原纤维增生 ,主要为Ⅰ型和Ⅲ型胶原 ,并包绕肿瘤组织 ,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研究 肝肿瘤 肥大细胞 胶原纤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伦华 程少华 +2 位作者 王珏 张健 朱大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9-340,346,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动物模型,然后采用高压氧(HBO)治疗,探讨HBO治疗早期SANFH的病理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2)与对照组(n=18),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分为HBO组(n=16)及...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动物模型,然后采用高压氧(HBO)治疗,探讨HBO治疗早期SANFH的病理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2)与对照组(n=18),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分为HBO组(n=16)及其对照组(n=16)。观察模型组、HBO组及其各自对照组X线、MRI、光镜、透射电镜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第6周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骨小梁断裂,死骨形成,部分关节软骨区域性坏死。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肥大脂肪细胞增多,后期脂肪细胞液化坏死,基质水肿出血。透射电镜观察到骨细胞坏死及成骨细胞凋亡现象。②HBO组第4—6周时不同程度的造血功能恢复,肥大脂肪细胞数目逐渐减少,部分骨小梁周围出现少量梭形或成排的成骨细胞,髓腔内纤维组织增生,在部分坏死的关节软骨下区髓腔内见活跃的纤维组织及成骨细胞增生;第8周时坏死骨小梁周围出现多核破骨细胞及较肥胖的成骨细胞,造血细胞增生明显、肥大脂肪细胞明显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到成骨细胞、骨细胞、胶原纤维再生、修复的证据。结论:HBO治疗对早期SANFH有明显的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高压氧 修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及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伟 官阳 +1 位作者 杨木兰 张春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2-494,共3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星状细胞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和HIF-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义明 王静 +1 位作者 王国平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4例人肺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PAS及CD34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肺癌中是否存在VM;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4例人肺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PAS及CD34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肺癌中是否存在VM;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肺癌中VM和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50%(24/64)、57.81%(37/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15)(P<0.05)。VM在低分化肺癌组(56.67%)高于高-中分化肺癌组(20.59%),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VM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5)。结论肺癌中存在VM,HIF-1α高表达可能促进VM。VM与HIF-1α高表达可能是肺癌浸润、转移重要生物学标志。VM与HIF-1α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低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淑秀 邹飞雁 +2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倪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1-744,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 1mmol/L、0 5mmol/L、和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 1mmol/L、0 5mmol/L、和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的表达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低水平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为胞质内紫蓝色颗粒。培养的内皮细胞暴露于梯度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后其胞质内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明显增加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组间差异极为显著 (P <0 0 1) ;细胞ELISA显示 ,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 ,各实验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的表达逐步升高 ,组间差异亦极显著 (P <0 0 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可能在单核细胞向动脉内膜的募集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内皮 血管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类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3/FGFR-1嵌合蛋白疫苗抗小鼠纤维肉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峻莉 郑少江 +1 位作者 郑少萍 罗志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利用Antigen43(Ag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了解其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接种Meth A细胞后第7天,随机分为Ag43/FGFR-1蛋白免疫组(AF... 目的:利用Antigen43(Ag4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重组嵌合蛋白作为疫苗,了解其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接种Meth A细胞后第7天,随机分为Ag43/FGFR-1蛋白免疫组(AF组)、Ag43蛋白免疫组(Ag43组)、FGFR-1蛋白免疫组(FGFR-1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4组,每组10只,观察免疫治疗后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曲线,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印迹(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抗自身FGFR-1的抗体,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Ag43/FGFR-1组与FGFR-1蛋白、Ag43蛋白、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组织MVD计数分别为11.9±2.3、59.6±3.8、60.6±1.2和61.9±3.4(P<0.01);与对照组相比,Ag43/FGFR-1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1),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发现含有抗自身FGFR-1的抗体且发现小鼠脾脏中分泌抗自身FGFR-1抗体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Ag43/FGFR-1蛋白质疫苗能够诱导荷瘤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型受体 Ag43基因 蛋白质疫苗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活性氧对氟尿嘧啶促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利红 官阳 杨木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氧(ROS)水平对氟尿嘧啶(5-FU)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黄素以不同方式作用于HepG2细胞,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ROS的动态变化.不同浓度大黄素单用或与5-FU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以... 目的:观察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氧(ROS)水平对氟尿嘧啶(5-FU)促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大黄素以不同方式作用于HepG2细胞,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ROS的动态变化.不同浓度大黄素单用或与5-FU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以MTT检测细胞活力;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黄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提升HepG2细胞的ROS水平,2~4h达到高峰.大黄素与5-FU联用,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增强5-FU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应用大黄素提升人肝癌细胞HepG2的ROS水平可能是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疗效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活性氧 氟尿嘧啶 肝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提取物和脂多糖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_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晓娜 熊密 黄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45-1348,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香烟提取物 (CSE)和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CSE(1∶5 0、1∶2 5和 1∶10 )、LPS(0 1mg/L、1mg/L和 10mg/L)及CSE(1∶2 ... 目的 :探讨香烟提取物 (CSE)和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CSE(1∶5 0、1∶2 5和 1∶10 )、LPS(0 1mg/L、1mg/L和 10mg/L)及CSE(1∶2 5 )与LPS(1mg/L)联合作用于HELF ,37℃作用 2 4h后 ,提取细胞总RNA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TGF - 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CSE低浓度 (1∶5 0和 1∶2 5 )时可增加HELFTGF - 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 (P <0 0 5 ) ,高浓度 (1∶10 )时未引起TGF - β1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5 )。不同浓度的LPS均引起HELFTGF - β1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5 )。CSE与LPS联合作用也可增加HELFTGF - 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CSE和LPS可上调肺成纤维细胞TGF - β1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提取物 脂多糖类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B、甲状腺转录因子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敏才 李娜萍 王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肺透明膜病组(HMD)22例、对照组18例检测SP-B、TTF-1在肺泡和呼吸性支气管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MD组中SP-...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肺透明膜病组(HMD)22例、对照组18例检测SP-B、TTF-1在肺泡和呼吸性支气管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MD组中SP-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有1例未见SP-B表达;TTF-1表达减少(P<0.05)。结论SP-B、TTF-1的表达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密切相关,检测SP-B表达水平对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甲状腺转录因子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官阳 徐惠 阮幼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16-519,共4页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均为少见的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光镜形态上很难区别。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4例毛细胞白血病和2例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超微结构差异,...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均为少见的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光镜形态上很难区别。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4例毛细胞白血病和2例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超微结构差异,提示了电镜检查在淋巴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白血病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胆管发育不良致先天性阻塞性黄疸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官阳 阮幼冰 周泽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一例先天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肝脏超微结构,结果显示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淤胆,大部分肝细胞间未见毛细胆管结构或毛细胆管发育不良,提示本例患者的阻塞性黄疸由先天性毛细胆管发育不良引起,电镜检查有利于判断患儿的...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一例先天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肝脏超微结构,结果显示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淤胆,大部分肝细胞间未见毛细胆管结构或毛细胆管发育不良,提示本例患者的阻塞性黄疸由先天性毛细胆管发育不良引起,电镜检查有利于判断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胆管 阻塞性黄疸 超微结构 新生儿黄疸 先天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贫血骨髓穿刺标本的电镜观察
14
作者 阮幼冰 官阳 +2 位作者 徐惠 武忠弼 杨木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对临床诊断的4例贫血患者骨髓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例1、例2分别为Ⅰ型及Ⅱ型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电镜下,Ⅰ型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核的变异,即形成典型的海绵状形态,Ⅱ型患者骨髓中幼红... 对临床诊断的4例贫血患者骨髓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例1、例2分别为Ⅰ型及Ⅱ型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电镜下,Ⅰ型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核的变异,即形成典型的海绵状形态,Ⅱ型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核形态变化不及Ⅰ型明显,但可见双核及多核幼红细胞,并常见网状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病例3、4均为β 地中海贫血,电镜下见到幼红细胞胞浆内有电子致密包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贫血 骨髓穿刺活检 电镜观测 红细胞不足 电子致密包涵体 红细胞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其整合素β_1受体的表达
15
作者 郭滟 任大宏 +1 位作者 熊密 杨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蛋白(β1integrin)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中FN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胶质瘤组织间质血管壁FN染色随级别增...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蛋白(β1integrin)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中FN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胶质瘤组织间质血管壁FN染色随级别增高而增厚(P<0.01),且血管厚度在复发病例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恶性程度高的Ⅲ级与Ⅳ级胶质瘤组织中还可见基质弥散阳性染色。(2)FN和整合素β1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6%(17/56)和39.29%(22/56),并均随肿瘤级别增加而增高(P<0.05,P<0.01),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rs=0.312,P<0.05)。复发病例FN和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率(68.42%,57.89%)均高于无复发组(10.81%,29.73%)(P<0.01,P<0.05)。结论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促进了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两者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细胞外基质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Β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死亡1例
16
作者 吕成 陈新山 +6 位作者 杨真真 闫杰 朱少华 周军 肖庚富 金锐 吴克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70-471,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女,42岁,某年8月30日,以“睡眠障碍半年,加重伴头晕1月”为主诉就诊,经治疗好转后回家休养。12月6日,患者病情加重,再次入院,给予改善睡眠、护脑等对症支持治疗,次日突发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失眠症 致死性家族性 变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忠弼教授逝世
17
作者 官阳 王国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同济医院 社会活动家 同济医学院 病理学家 教育家 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阴性与阳性肝细胞癌免疫组化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玲 郑美蓉 阮幼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Tn蛋白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炎林 袁保东 +1 位作者 徐静 王先松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利福平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利福平造模)、NAC治疗组(造模,腹腔注射NAC)、NAC对照组(腹腔注射NAC)与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利福平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利福平造模)、NAC治疗组(造模,腹腔注射NAC)、NAC对照组(腹腔注射NAC)与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4 d后测量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量肝指数,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特征。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肝细胞呈不同程度水变性和脂肪变性及局灶性坏死溶解,NAC治疗组小鼠肝细胞呈轻度水变性和脂肪变性,未见肝细胞坏死。模型对照组与NAC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AC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血清ALT及AS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AC治疗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福平可诱导小鼠较严重肝损伤,NAC能够减轻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利福平 损伤 肝脏保护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影响
20
作者 邢玮 邓仲端 +1 位作者 张韵凤 倪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人单核细胞株THP -1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THP -1单核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0 .0 5mmol/L、0 .1mmol/L和 0 .2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或加入终浓度 ...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人单核细胞株THP -1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THP -1单核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0 .0 5mmol/L、0 .1mmol/L和 0 .2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或加入终浓度 0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分别孵育 4、8、16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HP -1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并测序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THP -1单核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加同型半胱氨酸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在浓度为 0 .1mmol/L时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于 4h开始升高 ,8h后逐渐降低。反应产物真实性经测序反应证实。免疫细胞化学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各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随浓度和时间递增而增加 (P <0 .0 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THP -1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1α 单核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THP-1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