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泌尿系统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1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朱艳红 牛安欧 +1 位作者 方正明 余从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泌尿系统感染 结肠小袋纤毛虫 滋养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特殊inv(Y)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波 唐艳平 刘永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国内首次报道一例特殊inv(Y)异常的性质,探讨Y染色体倒位结构异常的形成机理以及与习惯性流产临床表型的关系。应用Biotin11dUTP标记的Y染色体短臂断裂点Yp11.3探针(编号889)和CY3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断裂点Y...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国内首次报道一例特殊inv(Y)异常的性质,探讨Y染色体倒位结构异常的形成机理以及与习惯性流产临床表型的关系。应用Biotin11dUTP标记的Y染色体短臂断裂点Yp11.3探针(编号889)和CY3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断裂点Yq12远端异染色质区探针(编号PY3.4),对1例G显带核型分析为[46,XY(90%)/46,X,inv(Y)(p11.3;q12)]的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双色FISH结果显示,该易位携带者异常核型比例为22%,稍高于G显带分析中确定的比例。而且,除G显带检测出的倒位类型外,又有两种类型的倒位,其中涉及到常规显带技术难以检测出的染色单体型倒位。3种倒位类型的存在说明该患者inv(Y)断裂点呈不均一性。FISH技术是一种能准确可靠检测出染色体倒位形成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倒位 习惯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红莹 黄汉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B16细胞活力,用H-E染色法观察B16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16细胞周期。结果:1×109cfu/ml的双歧杆菌作用B16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B16细胞活力,用H-E染色法观察B16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16细胞周期。结果:1×109cfu/ml的双歧杆菌作用B16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6.69%;1×108cfu/ml的双歧杆菌作用B16细胞72h后,抑制率为63.47%;由此可见,双歧杆菌对B16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经双歧杆菌处理后,B16细胞核浆比例下降,细胞变小,核仁减少,说明B16细胞胞质和细胞核都趋于成熟化;经双歧杆菌处理后B16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对照组和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1.22±1·15)%和(67·25±3.13)%],但凋亡作用不明显[处理组凋亡率为(1.87±0.04)%]。结论:双歧杆菌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B16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B16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文洪 郭凯文 +5 位作者 朱慧芬 邵静芳 杨敬 张悦 龚非力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探讨CTLA4Ig修饰的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CTLA4Ig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6天 ,采用MTT比色法... 目的 :探讨CTLA4Ig修饰的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CTLA4Ig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6天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CTLA4Ig融合蛋白对未修饰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诱导不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 ,CTLA4Ig融合蛋白对CTL细胞毒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对不同组小鼠CTL细胞毒活性均具有抵抗作用 ,未修饰DC细胞对未致敏小鼠以及未修饰DC对致敏小鼠CTL细胞毒活性敏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TLA4IG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乳酸脱氢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P2Y1与P2Y4嘌呤受体的表达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辉 李之望 +1 位作者 章伟文 陈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P2Y1和P2Y4亚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 R G)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水平和多细胞水平R T-PC R方法从不同角度检测了P2Y1和P2Y4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R T-PC R扩增结果均显示:P2Y1亚型有特异性表达阳性条带出现,而P2Y4亚... 目的:探讨P2Y1和P2Y4亚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 R G)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水平和多细胞水平R T-PC R方法从不同角度检测了P2Y1和P2Y4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R T-PC R扩增结果均显示:P2Y1亚型有特异性表达阳性条带出现,而P2Y4亚型则无特异性表达条带出现。结论:大鼠D R G的大、中、小细胞中均有P2Y1亚型表达,而无P2Y4亚型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嘌呤受体 大鼠 表达比 RT-PCR方法 RT-PCR扩增 特异性表达 表达情况 不同角度 细胞水平 阳性条带 亚型表达 神经元 DRG 小细胞 出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钾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婷婷 孔维佳 +3 位作者 姚琦 李隽 郭长凯 李之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6-128,138,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单个豚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的基本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单个培养的豚鼠血管纹边缘细胞在电压钳模式下的电流特性。结果边缘细胞上记录到钾离子电流,该钾通道有以下特性:①具... 目的研究单个豚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的基本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单个培养的豚鼠血管纹边缘细胞在电压钳模式下的电流特性。结果边缘细胞上记录到钾离子电流,该钾通道有以下特性:①具有电压依赖性;②通道的活动可被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和四乙铵(tetraethylammonium,TEA)在相对高浓度下阻滞;③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减少可导致该钾通道电流的降低。结论豚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钾离子通道电流包括钙离子依赖性钾电流、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和A型钾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纹 边缘细胞 钾通道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汉菊 吴志洪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3-905,共3页
关键词 汉坦病毒 核酸疫苗 研究进展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的血清免疫学诊断价值
8
作者 李天群 姜昌富 +4 位作者 时红波 潘红 魏兰英 雷家慧 黄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7-509,54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模拟的血清学免疫学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将以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所获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PwA)进行比较实验。结果经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获得的6个卫氏并殖吸虫抗... 目的初步探讨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模拟的血清学免疫学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将以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所获卫氏并殖吸虫模拟抗原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PwA)进行比较实验。结果经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获得的6个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特异性和敏感性与PwA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个交叉反应性明显较PwA低(χ2=4.630,P<0.05),其余3个则与Pw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对卫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开创一种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模拟表位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蓝氏贾第鞭毛虫体外诱导成囊方法的比较
9
作者 朱艳红 牛安欧 卢思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5-606,共2页
评价 4种不同的体外诱导蓝氏贾第鞭毛虫成囊方法。采用 4种已报道的方法对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进行体外诱导成囊 ,并统计包囊数目。结果表明 4种方法都可诱导成囊 ,但成囊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方法 3获得的包囊数最高 ,为 1× 10 5/m... 评价 4种不同的体外诱导蓝氏贾第鞭毛虫成囊方法。采用 4种已报道的方法对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进行体外诱导成囊 ,并统计包囊数目。结果表明 4种方法都可诱导成囊 ,但成囊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方法 3获得的包囊数最高 ,为 1× 10 5/mL。方法 3为体外诱导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成囊的一种简便且易获得大量包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 体外 诱导成囊 贾第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7)-tacrine/tacrine对大鼠DRG神经元延时整流钾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
10
作者 李享元 李之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bis(7)-tacrine/tac-rine[bis(7)-tetrahydroaminacrine]对大鼠DRG神经元的延时整流钾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方法在急性分离的DRG神经元标本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通道电流,研究bis(7)-tacrine/tacrin...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bis(7)-tacrine/tac-rine[bis(7)-tetrahydroaminacrine]对大鼠DRG神经元的延时整流钾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方法在急性分离的DRG神经元标本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钾通道电流,研究bis(7)-tacrine/tacrine对DRG神经元延时整流钾通道电流的影响和作用。结果 bis(7)-tacrine对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DR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半量效浓度为(IC50)(0.72±0.05)μmol.L-1,而tacrine抑制的半量效浓度(IC50)(58.3±3.7)μmol.L-1。结论两种药物对DRG延时整流钾通道电流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bis(7)-tacrine的抑制强度高一个数量级,有利于抑制神经元的钾通道过于激活和兴奋,预防胞内钾离子过度丢失而引起的神经元凋亡,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整流钾电流 bis(7)-tacrine TACRINE 抑制 背根神经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跨种属的禽流感
11
作者 张徐凯 钱东彬 +1 位作者 王燕 黄汉菊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7期607-609,共3页
易发于野生鸟类和家禽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可引起禽流感(avianinfluenza)。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预防禽流感要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和对症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 易发于野生鸟类和家禽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可引起禽流感(avianinfluenza)。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预防禽流感要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和对症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 预防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燚燕 张徐凯 黄汉菊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7期601-603,共3页
汉坦病毒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针对汉坦病毒M和S片段的核酸疫苗对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显著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汉坦病毒 核酸疫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