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人类生殖系统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海云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901,共3页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蛋白。近年研究发现Stat3是一种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St...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蛋白。近年研究发现Stat3是一种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Stat3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生殖系统癌症关系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前列腺癌 睾丸肿瘤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成 陶林 +2 位作者 赵瑾 从丽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分析IL-17A和IL-17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分析IL-17A和IL-17F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阳性率及中~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7,P<0.009)。结论 IL-17A和IL-17F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其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IL-17A和IL-17F作用机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7A IL-17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彭祥炽 杨瑞峰 +4 位作者 孟天庆 刘燕 胡珊珊 索进平 熊承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 IUD)对大鼠子宫内膜及重要脏器的形态学影响,以初步探讨络合铜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 5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金属裸铜组(Cu组... 目的研究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 IUD)对大鼠子宫内膜及重要脏器的形态学影响,以初步探讨络合铜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 5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金属裸铜组(Cu组)、生物基体材料组(SiO2/PVA组)、络合铜低剂量组[CuCl2/SiO2/PVAⅠ,Cu^2+释放率为5-10μg/(220mm^2·d)]、络合铜高剂量组[CuCl2/SiO2/PVAⅡ,Cu^2+释放率为10-20μg/(220mm^2·d)]和空白对照组(NC组)。在大鼠左侧子宫近阴道段作一切口,朝卵巢方向置入不同材料,分别于置器30d和60d后取置器侧子宫内膜、卵巢及心、肝、脾、肺、肾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大鼠心、肝、脾、肺、肾、子宫及卵巢组织的大体观察均正常;置器后30d和60d后大鼠子宫内膜均可见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改变,但未见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病理改变;与裸铜组比较络合铜组炎症反应轻,其中络合铜低剂量组在置器后30d和60d均呈现轻度炎症反应。结论与裸铜宫内节育器相比,置低剂量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 IU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的形态学改变较小,证明其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较轻微,因而可能减少置器初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铜 宫内节育器 子宫内膜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慧丽 马志萍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0-1253,共4页
乳腺癌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1位,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者认为月经初潮早、绝经晚、肥胖以及不恰当的激素治疗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但仍有近50%的乳腺癌的病因无法用目前已知的乳腺癌危险因素进行解释。近年来许多研究者... 乳腺癌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1位,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者认为月经初潮早、绝经晚、肥胖以及不恰当的激素治疗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但仍有近50%的乳腺癌的病因无法用目前已知的乳腺癌危险因素进行解释。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乳腺癌中检测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V和小鼠乳腺肿瘤病毒(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MMTV),提示这些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很多研究者均在乳腺癌中检出上述病毒的存在,由于检出率高、低不等,病毒感染在乳腺癌发病中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是颇具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PV EBV MMT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分泌HLA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爱华 Vera Rebmann +2 位作者 Hans Grosse-Wilde 王燕 张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产生特异性HLA抗体的理想培养条件。方法:以EBV转化致敏肾移植患者B淋巴细胞系(BLCL)为模型,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比较3种培养体系:(1)RPMI1640+抗OPTI单克隆抗体(mAb);(2)RPMI1640+0·1mmol/L非必需...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产生特异性HLA抗体的理想培养条件。方法:以EBV转化致敏肾移植患者B淋巴细胞系(BLCL)为模型,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比较3种培养体系:(1)RPMI1640+抗OPTI单克隆抗体(mAb);(2)RPMI1640+0·1mmol/L非必需氨基酸液+1mmol/L丙酮酸钠+40mg/L转铁蛋白;(3)Hybridoma无血清培养液,以及3种培养条件:(1)对照组(仅培养液),(2)培养液+rIL-4+rIL-10+鼠抗人CD40(α-CD40),(3)培养液+rIL-4+rIL-10+重组人CD40配体(CD40L),人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Ig)和特异性抗HLA抗体的能力。结果:BLCL细胞在Hybridoma SFM培养体系所产生的IgG和IgM浓度分别为25·2~28·1mg/L和7·14~7·95mg/L,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条件(P<0·05)。BLCL细胞在添加了IL-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能产生特异性抗HLA-I抗体,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分别为3·06/每104个BLCL细胞和3·55/每104个BLCL细胞,高于对照组(1·77/每104个BLCL细胞)。结论:BLCL细胞在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和添加了IL-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培养条件下,提高分泌IgG和IgM的能力和特异性抗HLA-I类分子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HLA抗体 酶联免疫斑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学东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7期412-413,共2页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孕酮受体 米索前列醇 流产 临床应用 终止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成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对HPV的基本结构、致病机制、致乳癌机制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及研究新思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雷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促进受感染器官的癌变。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感染分泌的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可引起家畜和人类的腹泻,亦可无症状地寄居于部分人群中。最新... 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促进受感染器官的癌变。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感染分泌的脆弱类杆菌毒素(bacteroides fragilis toxin,BFT)可引起家畜和人类的腹泻,亦可无症状地寄居于部分人群中。最新研究表明,ETBF感染与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有关。该文将ETBF杆菌的基本结构、生理特性、致病机制、ETBF感染与CRC的关系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 结直肠肿瘤 炎症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Ⅰ抗体的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廖爱华 VERA RebmannHANS Grosse-Wilde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5,59,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 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方法 :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 ,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 Ⅰ类抗体的参数 ,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最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最适宜孵化时间 ,...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人类HLA Ⅰ类抗体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方法 :以鼠B细胞系HB95为模型 ,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HLA Ⅰ类抗体的参数 ,包括HLA抗原的来源、包被抗体最适宜浓度的选择、B细胞最适宜孵化时间 ,同时以经EBV转化的敏感NTP患者B细胞系为干扰因素 ,检验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以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来源 ,当抗原浓度为 0 2 5mg/ml时 ,相同细胞密度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均高于其它三种抗原浓度 (0 12 5、0 5和 1 0mg/ml,P <0 0 5 ) ;当包被抗体浓度为 1 8mg/ml、稀释度为 1∶12 5时 ,相同孵育时间下所获得的斑点频数高于其它稀释浓度 (1∶2 5 0、1∶5 0 0和 1∶10 0 0 ,P <0 0 5 ) ;且在抗体稀释度相同情况下 ,B细胞孵育时间为 2 4小时所获得的斑点最清晰、背景着色最浅、最容易被分析仪器识别。此外 ,当同时加入经EBV转化的人B细胞时 ,所获得的斑点频数与单纯加鼠B细胞相似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B细胞溶胞体作为HLA抗原且浓度为 0 2 5mg/ml、包被抗体浓度为 1 8mg/ml且稀释度为 1∶12 5、B细胞孵育时间为 2 4小时时 ,该ELISpot方法能特异地、敏感地、可信地检测人HLA Ⅰ类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HLA抗体 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刺激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Fos蛋白和加压素表达的影响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刘胜洪 王芳 +5 位作者 刘冰 郝刚 刘子龙 唐立华 刘能保 阮幼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为了解在正常状态和高渗刺激条件下 ,大鼠下丘脑视上核 (SON)中神经元 Fos蛋白和血管加压素 (V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年龄相关性 ,将青年和老年组大鼠分为高渗实验组和正常 (对照 )组 ,实验组取材前 1.5 h腹腔注射高渗盐水 ,应用免疫细胞... 为了解在正常状态和高渗刺激条件下 ,大鼠下丘脑视上核 (SON)中神经元 Fos蛋白和血管加压素 (V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年龄相关性 ,将青年和老年组大鼠分为高渗实验组和正常 (对照 )组 ,实验组取材前 1.5 h腹腔注射高渗盐水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观察青年和老年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 Fos蛋白和 VP的表达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免疫反应结果进行处理。结果显示 :实验组大鼠 SON中 Fos表达阳性细胞核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而老年大鼠 SON中神经元 VP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青年组。推测老年组大鼠 SON神经元 Fos和 VP表达的这种增龄性变化可能与老年时期血管调节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血管加压素 老化 神经元 高渗刺激 视上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18甲基炔诺酮和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素贞 朱继望 +1 位作者 常翠芳 魏育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0,共3页
观察左旋 18甲基炔诺酮 (L NG)和低剂量米非司酮 (Ru486 )用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及可接受性。采用双盲随机比较方法吸收合格妇女 10 0例 ,在一次无防护性交后 72 h内随机进入 L NG组 (5 0例 )和 Ru486组 (5 0例 )进行治疗。L NG组首次服用 ... 观察左旋 18甲基炔诺酮 (L NG)和低剂量米非司酮 (Ru486 )用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及可接受性。采用双盲随机比较方法吸收合格妇女 10 0例 ,在一次无防护性交后 72 h内随机进入 L NG组 (5 0例 )和 Ru486组 (5 0例 )进行治疗。L NG组首次服用 L NG0 .75 mg,12 h重复 1次 ;Ru486组首次服用 Ru486 10 mg,12 h服安慰剂一片 ,于预期下次月经日期的第 7d进行随访 ,以了解避孕有效性及副反应。结果 :L NG组发生 1例妊娠 ,失败率为 2 %。Ru486组无妊娠发生。避孕有效率两组分别为 77.8%和 10 0 % (P<0 .0 5 ) ,有统计学差异。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在 10 %以内 ,且很轻微 ,月经正常者依次为 90 %和 88% ,结果证实左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孕 左旋18甲基炔诺酮 米非司酮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4/Stat6活性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12
作者 马志萍 袁佳 +5 位作者 张燕 李本辉 徐双兵 刘晓洪 李锋 张文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66-471,共6页
IL-4诱导的Stat6活化水平在细胞之间差异很大,已发现这种差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力相关。本课题旨在探讨Stat6活化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以及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试图解释这种相关性与癌细胞行为的关联... IL-4诱导的Stat6活化水平在细胞之间差异很大,已发现这种差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力相关。本课题旨在探讨Stat6活化水平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以及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试图解释这种相关性与癌细胞行为的关联。运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DK4、CDKN2A、CDKN1B、CD-KN1A的方法,以及转移相关基因CD44v6、S100A4、CXCR4、NM23分别在结肠癌细胞系Caco-2(Stat6null表型)、HT-29(Stat6high表型)中的表达水平。显示,结果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4,促转移基因CD44v6、S100A4在Stat6high表型的HT-29细胞表达较高的mRNA;而周期抑制基因CDKN2A、CDKN1B、CDKN1A,以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则在Caco-2(Stat6null表型)细胞表达较高的mRNA,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mR-NA表达水平在两株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携带高活化表型Stat6high的癌细胞(HT-29),其细胞周期抑制基因、转移抑制基因表达降低;而细胞周期正向调节基因、促转移基因表达增高。这种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对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利,提示Stat6的活化状态在癌症的发展和预后上可能具有标志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结直肠癌 STAT6 细胞周期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期长方案HCG日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小涛 陈冬丽 郑艳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HCG日)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2018年期间行IVF-ET卵泡期长方案助孕中抗苗勒管激素(AMH)...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HCG日)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2018年期间行IVF-ET卵泡期长方案助孕中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2 ng/mL的7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日LH水平将其分为~0.5、~1.2、~2.0、~5.0、>5 U/L等5组,分析HCG日血清LH水平与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优胚率、2PN受精率、获卵数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HCG日血清LH水平与Gn天数、优胚率、2PN受精率无相关性;但与Gn用药剂量、获卵数、妊娠率存在一定相关性。HCG日血清LH水平为~0.5、~1.2、~2.0、~5.0、>5.0 U/L的各组平均Gn用药剂量分别为(2327±451)、(2192±368)、(2061±356)、(2080±348)、(1595±262)U,LH≤0.5 U/L组用药剂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5.0 U/L组用药剂量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LH水平在0.5~5.0 U/L之间各组用药剂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LH≤2 U/L的3组较LH>2 U/L的2组获卵数增加(P<0.05);HCG日血清LH水平为~0.5、~1.2、~2.0、~5.0、>5.0 U/L的各组妊娠率分别为65.30%、69.93%、73.11%、71.43%和45.78%,LH>5.0 U/L组明显低于其它组(均P<0.01),LH水平在0.5~5.0 U/L之间各组妊娠率相近(P>0.05)。结论卵泡期长方案中HCG日血清LH水平>5.0 U/L者妊娠率明显降低,但过低的LH水平(≤0.5 U/L)会增加Gn用量,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将HCG日血清LH水平控制在0.5~5.0 U/L之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泡期长方案 控制超排卵 促黄体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通路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和宇 夏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705,共9页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BP)是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一个冷诱导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各个组织与器官中均广泛表达,并在正常生理状态或应激条件下,广泛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增殖、发展、...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BP)是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一个冷诱导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机体内各个组织与器官中均广泛表达,并在正常生理状态或应激条件下,广泛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增殖、发展、凋亡、分化和生物节律调节等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IRBP具有一些新的功能,例如在一些炎症的发生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与作为新一代的原癌基因等。CIRBP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ERK/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PKB)、无翅和整合基因(wingless and integration 1,Wn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本文针对CIRBP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希望能为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利用该蛋白质进行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转录后调节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促炎因子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晓玲 陶林 张文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621-624,共4页
为检测IL-1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中的表达并分析IL-17的表达状态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90例(其中CIN1、CIN2和CIN3各30例)及子宫颈对照组织30例中IL-17的表达情况,... 为检测IL-1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中的表达并分析IL-17的表达状态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90例(其中CIN1、CIN2和CIN3各30例)及子宫颈对照组织30例中IL-1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主要在子宫颈鳞状上皮(CIN病变组织)细胞胞浆表达,其中高表达(++以及以上)的病例分别为:子宫颈对照组织,1例(1/30,占3.3%);CIN1,2例(2/30,占6.7%);CIN2,19例(19/30,占63.3%);CIN3,27例(27/30,占90.0%)四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IL-17高表达的阳性率随着CIN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由此可知:IL-17的表达与CIN病变级别相关,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和/或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X5、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髓系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芬 王艳飞 +4 位作者 杨丹 左荣霞 沈涛 杨同华 撒亚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50,共11页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gene,ALOX5)rs2029253,rs2228064和rs2228065位点以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gene,ALOX5AP)rs10507391和rs476987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gene,ALOX5)rs2029253,rs2228064和rs2228065位点以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gene,ALOX5AP)rs10507391和rs476987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选取150例髓系白血病患者为髓系白血病(ML)组,13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联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ALOX5、ALOX5AP基因5个位点的基因型。结果:ALOX5基因rs2029253位点在ML组和对照组中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0%和34.3%,而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57.0%、65.7%;基因型AA、AG和GG在ML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2%,21.5%和46.3%,而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7%,37.3%和47.0%。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可能增加髓系白血病的发病风险(OR=2.26,95%CI:1.43-4.56,P<0.05;OR=1.44,95%CI:1.02-2.03,P<0.05);基因型AG与等位基因G可能降低对髓系白血病的易感性(OR=0.46,95%CI:0.27-0.78,P<0.01;OR=0.69,95%CI:0.50-0.98,P<0.05)。而ALOX5基因rs2228064、rs2228065位点多态性在ML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OX5AP基因rs10507391位点等位基因A在髓系白血病组和对照组中频率分布分别为30.7%和36.2%;基因型AA、AT和TT在ML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3%,58.7%和40.0%,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7%,53.0%和37.3%;基因型AA可能降低髓系白血病的发病风险(OR=0.13,95%CI:0.03-0.57,P<0.05);而ALOX5AP rs4769874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ML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OX5 rs2029253位点基因型AA、AG和等位基因A、G以及ALOX5AP rs4769874位点AA基因型与髓系白血病发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X5 ALOX5A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泡液游离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17
作者 池梅 刘宇 +5 位作者 申秋子 邹敏 李自立 张衷源 杜欣 张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8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的40例患者卵泡液样本,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BeaverBeads^(TM) Circulating DNA试剂盒、方法二:蛋白酶K(PK)法、方法三:Hieff^(■)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和方法四:KOD SYBR^(■) qPCR Mix)提取和纯化卵泡液中的游离DNA(cf-DNA)样本;用4种cf-nDNA引物(ALU115、B2MF1、GAPDH和β-globin)和4种cf-mtDNA引物(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3和hmito5)分别定量检测卵泡液cf-nDNA和cf-mtDNA水平;比较qPCR实验中SYBR Green化学染料和TaqMan探针两种方法在定量检测上的差异。结果:提取cf-n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三(P<0.05),提取cf-mt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三>方法二(P<0.05);样本中cf-nDNA的扩增浓度按照以下顺序排列:ALU115>GAPDH>β-globin>B2MF1(P<0.05),4种cf-nDNA引物无相关性(P>0.05)。cf-mtDNA的扩增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5>hmito3(P<0.05)。ND1-primer1和ND1-primer2有很强的相关性(r=0.517,P<0.05),hmito3和hmito5也有很强的相关性(r=0.989,P<0.05);在以β-globin和ND1-primer1为引物的qPCR实验中,TaqMan探针法检测的Ct值高于SYBR Green化学染料法(P<0.05)。结论:人卵泡液样本的提取方法、引物和荧光染料的选择均影响cf-nDNA和cf-mtDNA的定量,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核DNA 游离线粒体DNA 人卵泡液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基于CRISPR/Cas9技术敲除ALOX5的质粒
18
作者 梅芬 李瑞玮 +4 位作者 张娟娟 左荣霞 邹云莲 沈涛 撒亚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花生四烯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gene,ALOX5)的重组质粒。设计合成3对靶向敲除ALOX5第六外显子的sgRNA,将其分别插入到CRISPR/Cas9质粒骨架pX458载体中,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 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花生四烯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gene,ALOX5)的重组质粒。设计合成3对靶向敲除ALOX5第六外显子的sgRNA,将其分别插入到CRISPR/Cas9质粒骨架pX458载体中,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后挑取克隆,通过测序评估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挑取转染成功的细胞,用试剂盒提取转染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含敲除位点的DNA片段,用测序技术获得核苷酸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转染细胞中ALOX5基因敲除情况。测序结果表明2对双链sgRNA寡核苷酸已插入质粒,且序列正确,靶向ALOX5基因的重组质粒pX458-sgRNAs-ALOX5构建成功。其在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约为50%,用一代测序法未检测到sgRNAs的切割效果。初步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靶向ALOX5基因的重组质粒pX458-sgRNAs-ALOX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X5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构建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