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醇对内毒素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促炎递质NO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帆 白祥军 +2 位作者 刘开俊 杨业金 曾叶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递质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MΦ,用LPS激活,与不同浓度TP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ELISA法检测培养...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递质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MΦ,用LPS激活,与不同浓度TP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6的浓度。结果TP在浓度0.01~10.00μg·mL-1范围内,时间4~24h范围内,对MΦ产生NO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P在浓度0.001~10.000μg·mL-1范围内,时间12h,对MΦ产生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P可以抑制被LPS激活的MΦ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内毒素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内毒素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帆 刘开俊 +1 位作者 曾叶 杨业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WP)对细菌内毒素(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以探讨过度炎症反应中高细胞因子血症的调控药物和措施。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腹腔Mφ,用LPS激活,与TWP共同孵育;以间接MTT法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TWP在浓度6.25~100μg/L,时间4~24小时范围内,对Mφ产生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WP在浓度6.25~50μg/L范围内,时间12小时,对Mφ产生IL-6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WP可以抑制LPS激活Mφ分泌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内毒素(LPS)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B7-H1相对比例变化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红 张桂梅 +1 位作者 贺宇飞 冯作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 目的 :探讨Hsp70-肽复合物对B7-1 B7-H1相对比例的影响及真核表达可溶性PD-1(sPD-1)对Hsp70-肽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RT-PCR和半定量PCR技术检测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和体内免疫对小鼠脾细胞正调控共刺激分子B7-1和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的影响 ;体内转染表达sPD-1后 ,观察Hsp70-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肿瘤生长以及脾淋巴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 :基因表达检测表明 ,Hsp70- 肽复合物体外刺激的小鼠脾细胞B7-1mRNA和B7-H1mRNA的水平随时间而变化 ,B7-1/B7-H1比值随刺激时间而增高 ;Hsp70-肽复合物体内免疫小鼠后期脾细胞B7-1表达下降 ,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上调 ,B7-1/B7 H1比值逆转 ;体内表达sPD-1可显著增强和延长Hsp70 肽复合物的抑瘤效果 ;体内表达sPD-1可提高Hsp70-肽复合物免疫的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Hsp70-肽复合物的刺激引起共刺激分子B7-1和B7-H1表达的变化 ,B7-1/B7-H1的比例与激活效应相关 ,sPD-1通过阻抑B7-H1/PD-1途径、上调B7-1/B7-H1比例 ,可增强免疫应答 ,提高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PD-1 B7-H1 B7-1 Hsp7m-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可溶性PD-1免疫抑制性受体增强抗小鼠H22肝癌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宇飞 张桂梅 +4 位作者 王小红 张慧 袁野 李东 冯作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真核表达PD-1的重组可溶性分子(sPD-1)增强肿瘤局部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 RT-PCR方法检测PD-1的配体PD-L1和PD-L2在小鼠H22肝癌细胞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在激活T细 胞表面的表达;体外细胞杀... 目的:探讨真核表达PD-1的重组可溶性分子(sPD-1)增强肿瘤局部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 RT-PCR方法检测PD-1的配体PD-L1和PD-L2在小鼠H22肝癌细胞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在激活T细 胞表面的表达;体外细胞杀伤实验检测sPD-1作用于肿瘤细胞或脾细胞对Hsp70-H22抗原肽复合物激活的脾细胞杀伤H22 肝癌细胞的影响;体内抑瘤实验评价局部转染表达sPD-1的抗瘤作用。结果:H22肿瘤细胞本身表达PD-L1基因,PD-L1和 PD-L2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和单纯癌细胞;PD-L1亦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sPD-1可增强抗原特异性 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在肿瘤接种部位肌注转染表达sPD-1可显著抑制H22肿瘤生长。结论:在肿瘤局部 表达可溶性受体sPD-1阻抑PD-L/PD-1通路,既可作用于免疫细胞来提高其正向免疫力,同时也可拮抗H22细胞通过PD-L 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可望成为提高肿瘤基因治疗疗效的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免疫耐受 肝癌 可溶性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G IgG Fc段结合域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房国梁 刘志国 +4 位作者 宗义强 张大川 曾丽娟 付云洁 屈伸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116,共6页
旨在研究蛋白G IgG Fc段结合域(PGFB)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结合功能,用于抗体的纯化。根据PGFB的氨基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4个寡核苷酸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合成了PGFB DNA片段,测序鉴定后克隆至原核表达... 旨在研究蛋白G IgG Fc段结合域(PGFB)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结合功能,用于抗体的纯化。根据PGFB的氨基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4个寡核苷酸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合成了PGFB DNA片段,测序鉴定后克隆至原核表达系统pET-28a-c(+)上,转化大肠杆菌,获得表达菌株;IPTG诱导表达PGFB,经Ni+-NTA琼脂糖凝胶层析纯化后偶联到琼脂糖凝胶6B上,用其纯化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PGF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纯度达到90%以上,相对分子量为12.25 kD,与预期值相符。此外,偶联产物纯化多克隆抗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每毫升基质可结合20 mg抗体。本研究克隆构建并高效表达了具有较好抗体亲和能力的PGFB,为多克隆抗体的快速纯化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G IGG Fc段结合域 多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前体转换酶前肽结构域对TACE活性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鸥 阎媛 +2 位作者 黄巍 杨渝珍 王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前体转换酶(TACE)的前肽结构域在TACE成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以pIRES2-EGFP质粒为载体,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造含信号肽结构域+前肽结构域、全长结构域及缺失前肽结构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前体转换酶(TACE)的前肽结构域在TACE成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以pIRES2-EGFP质粒为载体,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造含信号肽结构域+前肽结构域、全长结构域及缺失前肽结构域的真核表达重组体,根据其碱基数目分别命名为pIRES2-EGFP/T648、pIRES2-EGFP/T2472、pIRES2-EGFP/T57-T1824;真核转染U937细胞;LPS刺激转染细胞后,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NF-α。结果:pIRES2-EGFP/T648的真核表达能显著抑制TACE的活性,减少sTNF-α分泌,抑制率达61.09%;pIRES2-EGFP/T57-T1824的真核表达对sTNF-α的分泌无影响;pIRES2-EGFP/T2472的真核表达能显著增加sTNF-α分泌。结论:前肽结构域在TACE的成熟过程中起了双重作用,TACE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为抗炎药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转换酶 Pro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真核表达质粒的剂量-趋化效应及抑瘤效应研究
7
作者 贺宇飞 张桂梅 +4 位作者 王小红 张慧 袁野 李东 冯作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观察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真核表达质粒剂量-趋化效应关系及不同剂量体内应用时对小鼠H22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了小鼠SLC真核表达质粒(pSLC),体外转染检测pSLC在体外的剂量-趋化效应关系,体内不同剂量的pSLC质粒局部注... 目的:观察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真核表达质粒剂量-趋化效应关系及不同剂量体内应用时对小鼠H22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了小鼠SLC真核表达质粒(pSLC),体外转染检测pSLC在体外的剂量-趋化效应关系,体内不同剂量的pSLC质粒局部注射检测其表达情况及体内的剂量-趋化效应关系,并观察不同剂量的pSLC对小鼠H22肝癌治疗的剂效关系。结果:当剂量在0·5μg以下时,pSLC在体外转染的趋化效应与转染剂量呈正相关,但在0·75μg时明显下降;pSLC体内局部注射时,在所检测的200μg剂量以内,随注射质粒剂量的增加,其表达的mRNA水平逐渐增加,相应地,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亦逐渐增强,pSL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亦随其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P<0·001)。结论:体内局部转染表达pSLC,能够有效趋化聚集免疫细胞,对肿瘤产生免疫治疗效应。通过提高转染表达效果,可增加SLC趋化作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质粒 剂量-趋化效应关系 H22肝癌 基因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表达4-1BBL调节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8
作者 邱惠 张桂梅 +3 位作者 张慧 袁野 李东 冯作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8-923,共6页
目的在非免疫非肿瘤细胞中转染表达4-1BBL,并研究4-1BBL在调节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含有4-1BBL全长cDNA序列的表达质粒p4-1BBL,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在非免疫非肿瘤细胞中转染表达4-1BBL,并研究4-1BBL在调节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含有4-1BBL全长cDNA序列的表达质粒p4-1BBL,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迹检测4-1BBL的表达,检测BHK细胞表达的4-1BBL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肝细胞癌移植瘤模型,裸DNA肌肉注射法体内转染表达4-1BBL进行肿瘤治疗,检测肿瘤生长速度;另外,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瘤周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结果BHK细胞转染表达的4-1BBL能够显著增强肿瘤抗原肽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IL-2和IFN-γ表达水平(P<0.01),同时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肿瘤接种部位转染表达4-1BBL,瘤周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肿瘤生长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1)。结论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转染表达4-1BBL,能够有效促进T细胞增殖及杀伤等功能活性,可望成为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4-1BBL H22肝细胞癌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