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粘蛋白MUC1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3 位作者 管维 胡志全 庄乾元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MUC1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2 位作者 管维 刘继红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 树突状细胞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与新生鼠嗅鞘细胞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 肖传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24-4126,共3页
目的:对成年大鼠和新生鼠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和生长特征的差异进行观察。方法:使用相同培养纯化方法分别培养成年大鼠和新生鼠嗅球表层中的嗅鞘细胞,NGFRp^(75)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并观察不同时期两者嗅鞘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结果... 目的:对成年大鼠和新生鼠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和生长特征的差异进行观察。方法:使用相同培养纯化方法分别培养成年大鼠和新生鼠嗅球表层中的嗅鞘细胞,NGFRp^(75)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并观察不同时期两者嗅鞘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结果:均可获得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但两类细胞在生长特征和形态学上略有差异结论:成年大鼠和新生鼠嗅鞘细胞形态学和生长特征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成年大鼠 新生大鼠 形态学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