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利佳 彭佳林 +1 位作者 许迪 冷翠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8期1012-1013,1030,共3页
根据医学院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从4个方面探讨对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完善管理方法,推进管理规范化等探索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 建设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磁性清蛋白亚微球的急性毒理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戎 周顺长 +2 位作者 成四香 陈汇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检测氟尿嘧啶磁性清蛋白亚微球(5-flourouracil magnetic albumin deuto-microsphere,5-Fu-MAD)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研究其长期毒性以及临床试验打下基础。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只,分别平分为5个小组。实验组分别... 目的检测氟尿嘧啶磁性清蛋白亚微球(5-flourouracil magnetic albumin deuto-microsphere,5-Fu-MAD)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研究其长期毒性以及临床试验打下基础。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只,分别平分为5个小组。实验组分别给予5-Fu-MAD 750,875,1000,1125,1250mg·kg^-1,以25μL·g^-1体重注射,对照组分别尾部静脉注射5-Fu注射液91,130,186,266,425mg·kg^-1,观察小鼠生活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静脉注射5-Fu注射液半数致死量(LD50)为194.54mg·kg^-1,其95%可信区间为161.2—234.8mg·kg^-1。实验组小鼠静脉注射5-Fu-MAD最大耐受剂量为1250mg·mL^-1。两组小鼠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5-Fu—MAD的最大耐受剂量是治疗剂量的5倍,急性毒性较低,提示其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磁性清蛋白亚微球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结构与鼠尾的生理功能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蕾 叶明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实验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动静脉走行和分布,以加深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为动物实验技术的规范化和实验动物模型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采用红蓝两色颜料对尾部血管进行灌注后解剖、腹主动脉... 目的通过对实验大鼠尾部血管的解剖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动静脉走行和分布,以加深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为动物实验技术的规范化和实验动物模型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采用红蓝两色颜料对尾部血管进行灌注后解剖、腹主动脉生理压力甲醛灌注固定后尾部组织切片、动脉显微血管造影,三种方法配合互相印证。结果证实了大鼠尾部浅层3套纵向动静脉系统,明确了背侧的动静脉链状结构,填补了深层血管分布的空白。提出了动静脉血管分布不匹配特点及其生理基础,明确了尾部血管的双层笼状沟通结构。结论本研究准确地显露了大鼠尾部丰富的血管结构,揭示了鼠尾深层血管系统的存在,并提出双层框架血管结构的理念,为探讨其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避免重大损伤、后肢缺血代偿反应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尾部血管 造影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的急性毒理与口腔黏膜吸收最大耐受量实验
4
作者 周顺长 朱幼梅 +2 位作者 杜佐华 黄开勋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考察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经肌内注射以及经舌下黏膜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长期毒理学实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90只,其中50只(雌雄各半)肌内注射给予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37 715,44 370,52 200,61 413,72 250 ... 目的考察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经肌内注射以及经舌下黏膜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长期毒理学实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90只,其中50只(雌雄各半)肌内注射给予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37 715,44 370,52 200,61 413,72 250 U.kg-1,共5个剂量组;20只雄性小鼠肌内注射给予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58 432,55 650,53 000,52 200 U.kg-1,共4个剂量组。20只小鼠(雌雄各半)经舌下黏膜4次涂抹给药(10 000 U.kg-1)。观察小鼠症状体征、死亡率等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对小鼠肌内单次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值)为55 780.24 U.kg-1,95%的可置信区间是50 660.56~61 417.36 U.kg-1。雌性小鼠致死率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其LD50值为50 428.21 U.kg-1,95%的可置信区间是43 257.21~58 788.00 U.kg-1;对雄性小鼠LD50值为68 173.75 U.kg-1,95%的可置信区间是52 372.73~88 742.05 U.kg-1。在注射后的24 h内所有小鼠均出现左右下肢站立不稳、行动姿势改变、耸毛、不安、发抖、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给药后24~96 h内出现左右下肢站立不稳、行动姿势改变等临床症状;96 h后存活动物均恢复正常的运动与呼吸。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10 000 U.kg-1经舌下1 d内分4次涂抹给药后昆明种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舌下黏膜给药最大耐受量为10 000 U.kg-1。结论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肌内注射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作用,舌下黏膜吸收急性毒性较低,相对于肌内注射更为安全。鲑鱼降钙素口腔喷剂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理作用具有明显的性别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毒性 急性 耐受量 最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临床前慢性毒理实验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5
作者 周顺长 杜佐华 +1 位作者 曾繁典 袁宗辉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265-267,共3页
药品临床前大鼠慢性毒性实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综合性最强、获得信息最多和对临床指导意义最大的研究。该文结合我国药品非临床前大鼠慢性毒理实验规定及实验室十余个大鼠慢性毒理学实验... 药品临床前大鼠慢性毒性实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综合性最强、获得信息最多和对临床指导意义最大的研究。该文结合我国药品非临床前大鼠慢性毒理实验规定及实验室十余个大鼠慢性毒理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探讨了实验中动物实验质量的控制问题。认为大鼠实验技术因素的质量控制和值得关注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环境控制、动物福利控制、误差控制决定着大鼠慢性毒理学实验结果的客观性,直接影响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其标准化问题应引起新药研发人员及管理机构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 慢性 动物实验 质量控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用Sf9细胞致裸鼠肿瘤性实验报告
6
作者 许迪 孔利佳 +3 位作者 熊美云 申志发 叶明霞 朱大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SF9细胞 裸鼠 肿瘤 实验报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迪 孔利佳 +3 位作者 杜佐华 周顺长 叶明霞 熊美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1-63,69,共4页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是费时长、参加人员多、消耗财力和物质大、操作繁琐复杂而又经不起重复的一个高难度研究工作,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试验开始前的试验设计质量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试验结束后的资料整...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是费时长、参加人员多、消耗财力和物质大、操作繁琐复杂而又经不起重复的一个高难度研究工作,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试验开始前的试验设计质量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试验结束后的资料整理和实验报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毒性试验 质量控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CXCR4、MHC-1、TNF-α、MCP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顺长 吴健鸿 +2 位作者 张景辉 袁宗辉 曾繁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血液、肺脏、心肌及支气管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H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香烟烟雾暴露与炎...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暴露对中国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血液、肺脏、心肌及支气管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H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香烟烟雾暴露与炎性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国树鼩作为实验动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灵长目中国树鼩为实验动物,动式染毒装置进行烟雾暴露12周,采集股静脉血0.5 mL,经股动脉放血合并颈椎脱臼法处死中国树鼩后,分别取肺、心脏及支气管组织100 mg。以GAPDH为内参,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吸入组及非吸入组中国树鼩的外周血、肺脏、心肌及支气管组织CXCR4、MHC-1、TNF-α、MCPmRNA的表达。结果烟雾暴露12周后吸入组中国树鼩外周血和支气管CXCR4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入组中国树鼩外周血中TNF-α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HC-1、MCP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引起CXCR4和TNF-α的表达变化。中国树鼩对香烟烟雾暴露较敏感,是具有开发应用价值的灵长目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暴露 树鼩 趋化因子受体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典型选矿药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光军 高昕 +2 位作者 许迪 叶明霞 曹劲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解8种典型选矿药剂的毒性,选用小鼠灌胃给药做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中确定死亡率为0和100%的剂量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其中6种药剂LD_(50),并做出比较。最大耐受量法测定其中2种药剂急性毒性作用。正戊基黄药等6种药剂的小鼠灌胃... 为了解8种典型选矿药剂的毒性,选用小鼠灌胃给药做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中确定死亡率为0和100%的剂量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其中6种药剂LD_(50),并做出比较。最大耐受量法测定其中2种药剂急性毒性作用。正戊基黄药等6种药剂的小鼠灌胃给药范围为101.7~1611 mg/kg时LD_(50)由大到小的药剂依次为丁胺黑药、十二胺、正戊基黄药、水杨羟肟酸、H_(205)和Z_(200);醚胺GE-601、氧化石蜡皂的最大耐受量分别大于5 000 mg/kg、2 703 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醚胺GE-601属于实际无毒的物质,正戊基黄药、丁胺黑药、十二胺、氧化石蜡皂、水杨羟肟酸属于低毒物质,而H_(205)和Z_(200)则属于中等毒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改良寇氏法 最大耐受剂量法 小鼠 急性毒性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淑贤 吴立 +3 位作者 李培坚 周正航 邵春丽 代宗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 ( HPL C)法测定氟桂利嗪血药浓度。Spherisorb- C18为固定相 ,流动相为甲醇∶醋酸缓冲液( 8∶ 2 ,p H5 .5 ) ,UV2 10 nm检测 ,线性浓度范围 5~ 10 m g/ ml,方法回收率 80 .4 %~ 83 .2 %。应用该法研究了氟桂利嗪口服... 用高效液相色谱 ( HPL C)法测定氟桂利嗪血药浓度。Spherisorb- C18为固定相 ,流动相为甲醇∶醋酸缓冲液( 8∶ 2 ,p H5 .5 ) ,UV2 10 nm检测 ,线性浓度范围 5~ 10 m g/ ml,方法回收率 80 .4 %~ 83 .2 %。应用该法研究了氟桂利嗪口服液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 10 9.4± 6.8) % ,结果表明 ,两种制剂的 AU C、Tmax、Cmax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口服液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浸润麻醉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顺长 杜佐华 +1 位作者 叶明霞 曾繁典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镇痛实验中以痛阈值作为检测麻醉效应指标的可行性及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镇痛效应。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将小鼠固定于掌心,两电极分别刺于小鼠尾尖1/3处及左... 目的研究镇痛实验中以痛阈值作为检测麻醉效应指标的可行性及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镇痛效应。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将小鼠固定于掌心,两电极分别刺于小鼠尾尖1/3处及左下肢足部,开通测量仪(量程0.5~1 mA,阶程6),观察记录发生第一嘶叫反应的电流值,作为动物给药前之基础痛阈值。选用4#针头随机区组设计注射于小鼠足跟偏内上部胫骨周围间隙内,再按照基础痛阈测定同样抓取小鼠并同部位刺激,观察记录给药后10 min、30 min1、h2、h、4 h、6 h8、h1、0 h、12 h2、4 h2、6 h之第一嘶叫反应的电流值,以电流的变化值及实际电流值为观察指标。结果利多卡因给药后10min痛阈值即显著升至最高点,其后逐步降低,其测定痛阈值与基础痛阈值及生理盐水组的同点测定痛阈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的维持时间2~3 h左右,4 h后基本无镇痛效应;利多卡因给药后10 min、30 min1、h2、h痛阈相对基础痛阈的变化值与生理盐水组的同点测定痛阈相对基础痛阈的变化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维持时间2~3 h左右,4 h后变化值无统计学的意义;药后2 h^26 h各复方亚甲蓝组动物的痛阈值与利多卡因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2%利多卡因(0.05 mL/只)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小于4 h,而0.33%1、.1%和3.3%的复方亚甲蓝镇痛作用持续10~26 h。结果证明复方亚甲蓝具有及时而持久的局部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亚甲兰 麻醉效应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迪 叶嗣颖 +3 位作者 孔利佳 彭颖 黄庆华 廖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法(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来自29例消化性溃疡和19例单纯性胃炎病人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建立Hp的DNA指纹图谱,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nalysis...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法(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来自29例消化性溃疡和19例单纯性胃炎病人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建立Hp的DNA指纹图谱,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nalysissoftware,SAS)对HpDNA指纹图的相似性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按HpDNA指纹图可分为两大类,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可能存在与疾病相关的特异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下行大鼠气管插管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明霞 孔利佳 +1 位作者 YE Ming-xia KONG Li-jia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9-52,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更简单有效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经额镜辅助组和经颈透照直视组两组,比较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一次成功率及拔管1周后存活率。结果经颈透照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优于经额镜... 目的探讨更简单有效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经额镜辅助组和经颈透照直视组两组,比较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一次成功率及拔管1周后存活率。结果经颈透照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优于经额镜辅助组(P<0.05),拔管1周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器材的经颈透照直视插管法优于经额镜辅助插管法,自制器材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直视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BCK对犬催吐作用的初步观察
14
作者 许迪 李龙 +6 位作者 周顺长 孔利佳 彭佳林 熊美云 叶明霞 陈春友 朱幼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WD-BCK 催吐作用 公共卫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29S2-Stat4^tm1 Gru/J小鼠和C.129S2-Stat6^tm1 Gru/J小鼠特性及应用
15
作者 孔利佳 程喻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实验用小鼠 Jak-Stat途径 胞内信号转导 转录活化因子 BALB/C 实验室培育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A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PCNA、VEGF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赤兵 谭大琦 +2 位作者 姜楠 李卫星 孔利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82-883,共2页
目的观察维A酸(RA)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凋亡抑制因子-2(Bc 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0.03%雷尼替丁、56℃15%氯化钠溶液、0.85%脱氧胆酸钠、40%乙醇、饥饱失... 目的观察维A酸(RA)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凋亡抑制因子-2(Bc 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硝基亚硝基胍(MNNG)、0.03%雷尼替丁、56℃15%氯化钠溶液、0.85%脱氧胆酸钠、40%乙醇、饥饱失常等多种因素制作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维A酸(20和40 mg.kg-1)灌胃治疗;另一组模型大鼠不给予治疗,设为自然恢复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PCNA(以增殖指数PI表示)、VEGF和Bc 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大鼠和维A酸不同剂量组大鼠胃黏膜PI、VEGF和Bc l-2蛋白阳性率均较自然恢复组低(P<0.01或P<0.05)。结论维A酸可能通过下调PCNA、VEGF和Bc l-2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治疗大鼠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癌前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凋亡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