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多平台混合式在线教学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芳 翁秀芳 +5 位作者 雷萍 马婧薇 韩军艳 杨想平 吕付佳 吴雄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54-2256,共3页
新冠疫情突发,在校教学无法如期开展,在线教学成为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的首选。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教学团队采用了多平台混合式在线授课方式,即依托腾讯课堂,开展线上面对面直播教学,同时依托慕课课堂进行预习、复习和测验,依托Q... 新冠疫情突发,在校教学无法如期开展,在线教学成为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的首选。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教学团队采用了多平台混合式在线授课方式,即依托腾讯课堂,开展线上面对面直播教学,同时依托慕课课堂进行预习、复习和测验,依托QQ群通讯联络。该方式保证了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在线教学 慕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邓青春 李晓燕 +3 位作者 李柏华 王晶 李卓娅 尹丙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由于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许多在动物实验中建立的肿瘤免疫疗法(如肿瘤疫苗等)应用于临床后疗效甚微。肿瘤衍生的细胞因子能诱导多种抑制性细胞。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炎症因子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新基因nelin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震 刘冬青 +5 位作者 王茵 曹慧青 丁金凤 郭莲军 屈伸 孟宪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 通过筛选能够与新基因nelin的心肌特异表达产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nelin的生物功能。方法 构建表达nelin阅读框全长的诱饵质粒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 以寻找与nelin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利用...  目的 通过筛选能够与新基因nelin的心肌特异表达产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nelin的生物功能。方法 构建表达nelin阅读框全长的诱饵质粒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心脏cDNA文库, 以寻找与nelin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3 个蛋白质分别为肌联蛋白 (Titin ) N2B亚型, 细丝蛋白 (Filamin ) C亚型即γ Filamin和α胰蛋白酶抑制物重链前体 (inter alphatrypsin inhibitor heavy chain precursor, ITIH)。对这3种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Titin和Filamin均含有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Ig- like domain)。结论 实验结果揭示了新基因nelin很可能表达一个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它可通过其蛋白质的C末端同Titin和Filamin的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发生相互作用而参与细胞骨架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因 蛋白质 筛选 细胞骨架 免疫球蛋白 特异表达 酵母双杂交系统 结构域 相互作用 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PRT缺陷型T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翁秀芳 吴雄文 +6 位作者 梁智辉 陆盛军 卢小玲 张彩娥 钟茂华 陈雪玲 龚非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通过突变诱导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的T淋巴瘤细胞系,为制备T细胞杂交瘤提供利于筛选的亲代细胞。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对Jurkat细胞进行突变,逐步提高培养液中6-巯基鸟嘌呤(6-TG)的浓度,筛选出对6-TG具有稳定抗... 目的通过突变诱导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的T淋巴瘤细胞系,为制备T细胞杂交瘤提供利于筛选的亲代细胞。方法通过乙基甲磺酸对Jurkat细胞进行突变,逐步提高培养液中6-巯基鸟嘌呤(6-TG)的浓度,筛选出对6-TG具有稳定抗性的单克隆细胞株Jur16-TG细胞。比较Jurkat细胞与Jur16-TG细胞在含6-TG培养液和HAT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在含20μg/ml 6-TG的培养液中,Jur16-TG细胞能够稳定生长,而Jurkat细胞在培养1周后基本死亡。在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的浓度为4×10-8mol/L或8×10-8mol/L时,Jur16-TG细胞4 d内基本死亡,而Jurkat细胞至少能存活7~10 d。Jur16-TG细胞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融合实验显示,35%的Jur16-TG细胞与PBL融合。结论突变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Jur16-TG具有6-TG抗性和在HAT培养液中不能生长的特性,证实该细胞为HGPRT缺陷型细胞株,并且该细胞株可有效地与原代淋巴细胞融合,从而为T细胞杂交瘤的制备提供了利于筛选的亲代永生化的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 6-巯基鸟嘌呤抗性 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HAT)培养液 T细胞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u-PAR基因与蛋白质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国宁 李清芬 +1 位作者 冯友梅 邓耀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为研究与人前列腺癌细胞 (PC- 3M)侵袭能力相关的靶分子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细胞株 ,并应用单层细胞侵袭等实验鉴定各亚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借助 RT-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 5株侵袭能力不同的 PC- 3M亚... 为研究与人前列腺癌细胞 (PC- 3M)侵袭能力相关的靶分子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细胞株 ,并应用单层细胞侵袭等实验鉴定各亚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借助 RT-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 5株侵袭能力不同的 PC- 3M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结果显示 :高侵袭亚系 u- PAR基因 m RNA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低侵袭亚系。提示 :PC- 3M亚系 u- PAR的高表达与其较强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前列腺肿瘤 细胞亚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汉族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邓云华 舒昆仑 +4 位作者 李皓 张彩娥 陈兴平 周礼义 陈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检测一个汉族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hH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在取得遗传学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Hb1、hHb3、hHb6外显子1和外显子7,DNA直接测序,然后... 目的检测一个汉族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hH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在取得遗传学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Hb1、hHb3、hHb6外显子1和外显子7,DNA直接测序,然后与GenBank中登记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对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限制性位点酶切分析加以验证。结果经网上比对分析,该家系患者均未发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但发现该家系hHb1的外显子1存在第348位的单个碱基转换(G/A),经限制性位点酶切分析法证实为一个同义cSNPs(第348位G/A,R116R)。结论该家系念珠状发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同于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在他们hHb1外显子1存在一个同义cS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状发 Ⅱ型毛发角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溃疡黏膜细胞中瘦素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愈合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晓云 刘南植 +1 位作者 沈关心 王志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0,571,共4页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人及大鼠胃溃疡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DAB显色法)检测瘦素在人胃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磺基水杨酸-盐酸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人及大鼠胃溃疡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DAB显色法)检测瘦素在人胃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磺基水杨酸-盐酸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胃溃疡形成不同阶段的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瘦素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到人和大鼠胃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均有瘦素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可见溃疡周边黏膜细胞中有瘦素的阳性表达,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急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瘦素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明显曲线变化,其峰值在24 h附近。结论瘦素在胃溃疡周边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胃溃疡发展及修复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模拟及生物学效应结合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晨 谭政 +2 位作者 邹欣 刘慎沛 王开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体外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体外模拟以盐酸小檗碱为代表的5种生物碱(配体)与AchE(受体)相互分子对接效应与差异性;将小鼠眼眶取血后脱臼处死,立刻开腹取出十二指肠制备组织... 目的体外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体外模拟以盐酸小檗碱为代表的5种生物碱(配体)与AchE(受体)相互分子对接效应与差异性;将小鼠眼眶取血后脱臼处死,立刻开腹取出十二指肠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肠组织匀浆中总蛋白含量,将盐酸小檗碱与肠组织液共孵育后用酶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和血清中AchE活性,以生物信息模拟和生物学效应相结合对比研究盐酸小檗碱对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分子模拟5种生物碱中只有盐酸小檗碱和药根碱能与AchE受体活性中心进行分子对接;盐酸小檗碱能明显抑制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和血清中AchE活性,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体外生物信息模拟和生物学效应研究均表明盐酸小檗碱对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乙酰胆碱酯酶 生物信息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诱导的CD8^+ T细胞凋亡与Caspase-3活性及细胞内钙的关系
9
作者 汪辉 黄亚非 +3 位作者 李天 李晓 程琪 谢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诱导CD8+T细胞发生凋亡,及Caspase-3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在CD8+T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株卵巢癌细胞(OVCAR3、CAOV3和SKOV3)的培养上清液诱导的CD8+T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诱导CD8+T细胞发生凋亡,及Caspase-3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在CD8+T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株卵巢癌细胞(OVCAR3、CAOV3和SKOV3)的培养上清液诱导的CD8+T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比色法检测CD8+T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和Caspase-3活性;Fura-2荧光负荷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经3株卵巢癌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分别作用后,CD8+T细胞被阻滞在G1/G0期,电镜下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见凋亡峰,细胞凋亡率增高;CD8+T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3的活性和[Ca2+]i均明显升高。结论卵巢癌细胞能诱导CD8+T细胞凋亡,Caspase-3激活及细胞内钙超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置换增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封闭肽的生物学效应
10
作者 张磊 冯健男 +4 位作者 王晶 熊霞辉 姜小丹 冯玮 李卓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增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封闭肽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通过计算机模建,模拟并推测提高TNFR封闭肽生物学效应需置换的位点和氨基酸;合成原封闭肽和突变肽;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比较原肽与突变肽对绿色荧光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 目的增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封闭肽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通过计算机模建,模拟并推测提高TNFR封闭肽生物学效应需置换的位点和氨基酸;合成原封闭肽和突变肽;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比较原肽与突变肽对绿色荧光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GFP-TNF)结合TNFR的竞争抑制效应;细胞毒作用抑制实验比较原肽与突变肽对TNFR的封闭效应。结果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肽均可与GFP-TNF竞争结合U937细胞表面的TNFR。原肽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40μg/ml,而突变肽为100μg/ml,提示突变肽的竞争抑制效应高于原肽;细胞毒抑制实验显示:突变肽对于TNF-α杀伤U93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抑制率为57%,高于原肽的40%(P<0.01)。结论突变肽的生物学效应强于原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封闭肽 计算机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复方制剂对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易莎 尹旺春 +1 位作者 张晓雪 沈关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牛蒡子复方制剂低剂量干预组[9g/(kg·d)]、中剂量干预组[12g/(kg·d)]以及高剂量干预组[15g/(kg...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对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牛蒡子复方制剂低剂量干预组[9g/(kg·d)]、中剂量干预组[12g/(kg·d)]以及高剂量干预组[15g/(kg·d)],另外设置正常组。除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设计剂量牛蒡子复方制剂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或28d。采用血糖仪检测小鼠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脾细胞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以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分泌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蒡子干预组小鼠的血糖明显下降,Th1/Th2分泌细胞因子比值下调,脾脏PPAR-γ表达水平提高。以上变化和牛蒡子复方制剂的作用剂量以及使用时间密切相关。结论牛蒡子复方制剂对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复方制剂 糖尿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R1BP/IgGFc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2
作者 黄丽霞 尹丙姣 +4 位作者 王晶 梁慧芳 曾庆岭 姜小丹 李卓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1-564,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封闭肽与IgG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合成的TNFR1封闭肽(TNFR1BP)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IG/3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G/3C-TNFR1BP;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ELISA和...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封闭肽与IgG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将合成的TNFR1封闭肽(TNFR1BP)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IG/3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G/3C-TNFR1BP;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COS-7细胞;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细胞毒抑制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TNFR1的封闭作用。结果经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TNFR1BP基因正确插入质粒pIG/3C。ELISA检测证实,在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抑制实验和细胞毒抑制实验证实融合蛋白能结合L929细胞表面的TNFR1,并能抑制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并实现TNFR1BP/IgGF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体外实验证实此融合蛋白可通过与细胞表面TNFR1结合,从而拮抗s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真核表达 IgGFc融合蛋白 封闭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不对称分离与T细胞命运决定
13
作者 周立强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5-668,共4页
在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中,母细胞分裂成为具有不同命运的两个子细胞[1]。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命运决定因子定位在分裂细胞的一极,并引起两个子细胞获得不同数量的关键决定因子。在果蝇(Drosophila)的神经元干细胞中,转录因子Prospero... 在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中,母细胞分裂成为具有不同命运的两个子细胞[1]。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命运决定因子定位在分裂细胞的一极,并引起两个子细胞获得不同数量的关键决定因子。在果蝇(Drosophila)的神经元干细胞中,转录因子Prospero作为终末分化和自我更新的开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T细胞 不对称 神经元干细胞 分离 细胞分裂 决定因子 自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年华 闫晗 +3 位作者 马红飞 翁秀芳 王夏 刘毅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武汉市1994~2022年直报的常住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和抗病毒治疗数据,采用寿命表法...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4~2022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武汉市1994~2022年直报的常住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和抗病毒治疗数据,采用寿命表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8954例HIV/AIDS共随访47245.4人年,全死因死亡1078例,中位生存时间22.3年;第1、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8.5%、83.5%、78.7%、73.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疗、男性、较大年龄、无职业、低文化程度、本地户籍、异性性行为传播及注射吸毒传播、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及较低CD4基线水平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为已治疗患者的13.979倍(95%CI:11.883~16.446),无职业患者死亡风险为有职业患者的1.140倍(95%CI:1.004~1.295),本地患者死亡风险是流动人口1.682倍(95%CI:1.415~2.000),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患者死亡风险是自愿咨询检测患者的1.823倍(95%CI:1.421~2.339)。结论应针对50岁及以上、无职业、低文化程度、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及低CD4基线水平等危险因素,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大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并通过医防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促进早检测、早治疗;充分利用HIV/AIDS人群健康大数据,形成多维度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精准医疗,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扩增大鼠树突状细胞及其特性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云甫 孙圣刚 +5 位作者 何国厚 陈吉相 杨敬宁 李罗清 曹学兵 吴雄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 将大鼠骨髓细胞培养 48h后, 去除悬浮细胞, 加入IL- 4和GM- CSF培养 2wk。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培养的DC的形态学特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 将大鼠骨髓细胞培养 48h后, 去除悬浮细胞, 加入IL- 4和GM- CSF培养 2wk。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培养的DC的形态学特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MHC-Ⅱ类分子、B7 -1、B7- 2的表达水平。将DC与同种异体T细胞混合培养,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培养的DC胞浆突起大而长, 呈树突状, 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 2wk的DC表面MHC -Ⅱ类分子表达的阳性率为 74. 2%, B7- 1、B7 -2分别为 81%、76%。培养的DC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将大鼠骨髓细胞经贴壁去除悬浮的细胞, 加入IL -4和GM -CSF培养, 可获得足量、较高纯度的DC, 为研究D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MHC-Ⅱ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万里 吕清波 +3 位作者 何群力 张永喜 宋笑飞 沈关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40只 ,雄性。随机分为 5组 ,第 1、 2组分别为正常对照和阳性对照 ,灌胃蒸馏水 5ml/(kg·d) ,第 2~ 5组制造废用性... 目的 探讨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40只 ,雄性。随机分为 5组 ,第 1、 2组分别为正常对照和阳性对照 ,灌胃蒸馏水 5ml/(kg·d) ,第 2~ 5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 ,第 3、 4、 5组为预防组 ,分别灌胃等量鸡冠花提取物 ,碳酸钙 ,鸡冠花提取物加钙溶液。实验 8周后 ,测骨密度 (BMD) ,股骨CT值 ,测血清MDA、SOD及 2 4h尿钙、羟脯氨酸 (HOP)、尿肌酐含量等。结果 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股骨重、灰分重、CT值、血清钙下降 ,尿钙、尿HOP升高 (P <0 0 5或0 0 1) ,预防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重、CT值显著增加 ,碳酸钙组、鸡冠花加钙组灰分重显著增加 (P <0 0 5)。与阳性组比较各预防组血清钙增加 ,尿钙、尿HOP减少 (P <0 0 5或 <0 0 1)。鸡冠花组、鸡冠花加钙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BMD、血清SOD升高 ,MDA降低 ,单纯补钙组仅BMD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鸡冠花提取物、钙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质代谢均有促进作用 ,两者合用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黄酮 提取物 大鼠 废用性骨质疏松 作用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_2m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浩 翁秀芳 +4 位作者 吴雄文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HLA I类分子轻链(β2m)基因,为人工制备HLA I类分子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技术从Jeg-3细胞株中克隆β2m基因,与质粒pET22b(+)重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β2m,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诱导β2m基因高效... 目的 克隆和表达HLA I类分子轻链(β2m)基因,为人工制备HLA I类分子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技术从Jeg-3细胞株中克隆β2m基因,与质粒pET22b(+)重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β2m,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诱导β2m基因高效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抗原性和功能鉴定。结果 酶切和测序证实β2m基因克隆和载体构建成功,目的蛋白在宿主菌中高效表达于包涵体中;通过包涵体的分离和纯化获得初步纯化的β2m,所制备的β2m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能与HLA I类分子重链形成具有天然构象的HLA I类分子。结论 人β2m基因能够在原核宿主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形成HLA I类分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m基因 克隆 表达 人工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倪岚 沈关心 王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结果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证明HCY可以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激活血管内皮细胞NF-κB;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在HCY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的NF-κB-P65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入细胞核内,故NF-κB-P65蛋白染色在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而细胞质内染色较弱;Westernblot证明HCY能明显地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磷酸化。结论HCY可能通过增强IκB-α的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活性,从而激活NF-κB,在转录水平对下游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产生调节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核因子-ΚB κB抑制蛋白-α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义敏 尹丙姣 +2 位作者 李卓娅 姜小丹 徐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1,534,共4页
目的 为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及其受体 (TNFR)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人TNF α (rhTNF α)及绿色荧光蛋白 (GFP)与人TNF α的融合蛋白 (GFP TNF)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 8a/rhTNF及 pET2 8a/GFP TNF ,分... 目的 为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及其受体 (TNFR)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人TNF α (rhTNF α)及绿色荧光蛋白 (GFP)与人TNF α的融合蛋白 (GFP TNF)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 8a/rhTNF及 pET2 8a/GFP TNF ,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 1;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 ,超声裂菌 ,包涵体中的rhTNF α和GFP TNF用镍金属螯合层析柱进行纯化 ;用MTT法检测rhTNF α和GFP TNF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表达的rhTNF α及GFP TN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 ,GFP TNF还具有GFP的绿色荧光特性。结论 rhTNF α和GFP TNF具有生物活性 ,可用于TNF α和TNFR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NF-Α 原核表达质粒 TNFR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融合蛋白 细胞毒效应 绿色荧光蛋白(GFP) 绿色荧光蛋白 IPTG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镇澜 刘义 +5 位作者 吕立群 陈宏 海娜 廉红梅 满奕村 刘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10-6mol/L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10、20、30、120min),然后用MTT法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Akt的活化情况,确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最强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10-6mol/L17β-E2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0min后Akt、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1×10-6mol/L17β-E2作用20min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最强,Akt活化在17β-E2作用10min后出现,在20min时达高峰;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Akt活化水平逐渐下降,浓度为50μmol/L时已被完全阻断;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增加,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最低,但此时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7β-E2增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活性可能与17β-E2通过非转录机制,迅速激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转录途径 17Β-雌二醇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