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汤应雄 魏翔 +2 位作者 潘铁成 张良华 陈启福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为 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 VATS。均获成功 ,6例辅助小切口 ,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 4~ 2 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 :V...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为 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 VATS。均获成功 ,6例辅助小切口 ,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 4~ 2 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 :VATS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方法 ,尤其适用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友民 潘铁成 +2 位作者 汤应雄 申正义 郑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68-47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后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之一就是手术后医院感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患者...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后患者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之一就是手术后医院感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1227例肺癌手术患者中113例医院感染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率: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4.03%(299/46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为31.05%(145/4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为4.92%(23/467)。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菌(ESBLs)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都很高,导致医院感染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老年,肥胖,有长期吸烟史,伴发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及使用人工辅助呼吸24h以上为肺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正相关因素。结论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应有足够的认识。临床用药应根据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同时强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控制致病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谱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潘铁成 郑智 +5 位作者 周涛 汤应雄 李军 赵金平 刘立刚 徐沁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87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180 2例肺癌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132 5例手术患者进行随访 ,统计 1987年 4月至 1997年 12月间接受肿瘤切除的6 39例患者的 5年生存...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87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180 2例肺癌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132 5例手术患者进行随访 ,统计 1987年 4月至 1997年 12月间接受肿瘤切除的6 39例患者的 5年生存率。结果 肺癌患者中 ,男性 14 6 8例 ( 81 5 % ) ,女性 334例 ( 18 5 % ) ,平均年龄 ( 5 5 0 0±10 6 6 )岁。鳞癌占 5 0 7% ,腺癌占 38 5 % ,其它占 10 8%。术后总的 5年生存率为 2 9 4 % ,其中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0 %、 5 1 1%、 33 3%、 2 8 0 %、 16 7% ,7 3% ,0 %。Ⅰa与Ⅰb期、Ⅱb与Ⅲa期、Ⅲa与Ⅲb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全肺切除的 5年生存率 ( 19 4 % )远远低于肺叶切除 ( 33 3% ) ,P <0 0 5。 5 0例支气管切缘癌残留患者的 5年生存率 ( 12 0 % )远远低于切缘无癌残留者 ( 30 9% ) ,P <0 0 5。结论 TNM分期、手术方式、支气管切缘是否有癌组织残留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治疗 外科手术 预后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胜 沈迎念 +5 位作者 王进 万磊 赵波 廖永德 郑智 刘文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令 抗凝 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冷冻术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熊静 董翠萍 欧阳灵芝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术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38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对照1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和对照2组(肌内注射给药组)各46例。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 目的探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术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38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对照1组(硬膜外置管给药组)和对照2组(肌内注射给药组)各46例。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χ2=33.6、27.6,均P<0.01),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1、2组(均P<0.01);术后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1)。结论术中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术后有效咳嗽、咳痰,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后 肋间神经冷冻 镇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翔 汤应雄 +3 位作者 潘铁成 胡文 张良华 陈启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6-408,共3页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作用 ,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 ,为 4 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 5 0次 VATS,并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5 0次VATS均获得成...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作用 ,于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 ,为 4 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 5 0次 VATS,并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5 0次VATS均获得成功 ,无围术期死亡 ,随访 4~ 2 4月无同侧复发。和常规开胸手术组相比 ,VATS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药物应用比率和输血率均降低。提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大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手术前大隐静脉和胸廓内动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军 陈涛 +3 位作者 魏翔 刘立刚 郑智 潘铁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冠脉搭桥手术采用的动静脉移植血管手术前内膜增生(IH)的发生情况,避免在搭桥手术中使用有病变的移植血管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从50例搭桥患者中取46段大隐静脉(SV)和27段胸廓内动脉(ITA),其中20位患者有20段配对的SV和ITA,采... 目的研究冠脉搭桥手术采用的动静脉移植血管手术前内膜增生(IH)的发生情况,避免在搭桥手术中使用有病变的移植血管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从50例搭桥患者中取46段大隐静脉(SV)和27段胸廓内动脉(ITA),其中20位患者有20段配对的SV和ITA,采用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SV和ITA移植血管手术前内膜增生发生率,测量移植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比较内膜增生指数。结果SV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ITA。SV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厚度以及中膜厚度均显著大于ITA移植血管。有内膜增生的SV和ITA的内膜厚度指数(ITI)、内膜/中膜比(IMR)均显著大于无内膜增生的SV和ITA。结论ITI和IMR是对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程度进行分级的敏感方法。手术前对准备采用的移植血管进行精确的筛选,将能有效地预防手术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血管 内膜增生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瓣手术和金葡菌菌血症后心室组织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波 吴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49,753,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房室瓣手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对左、右心室组织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26只家兔分别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和经静脉注射金葡菌,术后早期分别提取左、右心室组织RNA,R... 目的初步观察房室瓣手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对左、右心室组织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26只家兔分别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和经静脉注射金葡菌,术后早期分别提取左、右心室组织RNA,RT-PCR技术检测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基因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二尖瓣和三尖瓣手术后,左、右心室组织的ELAM-1和MCSF-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左室ELAM-1mRNA表达水平高于右室;PECAM-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菌血症组仅左心室ELAM-1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中左、右心室组织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7在人和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雒真龙 周鸿敏 +6 位作者 黄霞 方静 徐洪来 高义 杨超 潘铁成 陈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小鼠及人移植心脏的galectin-7表达,进而分析galectin-7在急排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分为鼠急排组和鼠对照组。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心脏galectin-7的表达情... 目的:通过检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小鼠及人移植心脏的galectin-7表达,进而分析galectin-7在急排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分为鼠急排组和鼠对照组。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心脏galectin-7的表达情况。选择15例心脏移植急排患者(人急排组)和10例正常人(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galectin-7的表达。结果:鼠急排组galectin-7表达明显高于鼠对照组(1.34±0.18,0.77±0.03,P<0.01)。人急排组心脏galectin-7表达明显高于人对照组,且galectin-7主要定位于人急排心脏的浸润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结论:Galectin-7与人和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7 急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融合基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瑜 涂志业 +5 位作者 糜涛 王颖 赵金平 曹文静 陈莉莉 郭小梅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EPO5 000 U.kg-1+rHu-EPO 1500 U.kg-1术后第2,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EPO5 000 U.kg-1+rHu-EPO 1500 U.kg-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小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EPO 5000 U.kg-1+rHu-EPO 750 U.kg-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后24 h和2周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fn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60.99±5.28),(36.97±2.68),(38.10±3.41);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80 6±0.013 4),(0.295 2±0.024 9),(0.125 3±0.020 9),(0.120 2±0.0197)。术后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50.08±8.00),(26.54±2.97),(24.16±3.74),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95 3±0.007 3),(0.247 3±0.019 1),(0.146 1±0.012 6),(0.154 2±0.010 6)。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rHu-EPO并术后减量维持治疗1周可显著降低Mfn2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rHu-EPO大、小剂量维持给药对Mfn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和抗凋亡作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梗死 凋亡 Mfn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家荣 侯凌波 +1 位作者 付向宁 马业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998年11月至2005年3月间在同济医院住院的82例IE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82例IE患者中有72例进行了血培养,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且为相同病原菌的有35例...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998年11月至2005年3月间在同济医院住院的82例IE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82例IE患者中有72例进行了血培养,2次或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且为相同病原菌的有35例,阳性率为49%;有81例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发现赘生物65例,阳性率为80%。此外,在37例心脏手术(以瓣膜置换术为主)患者中,术中发现赘生物而术前TTE检查阴性者7例。结论TTE和血培养检查阳性结果是IE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对于临床上怀疑IE,而TTE和血培养检查结果阴性者,不可轻易排除IE,为了防止IE的漏诊,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血培养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红艳 熊静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29-30,共2页
对120例原发手汗症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手汗、足底出汗明显减少,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背部、下腹部、大腿内侧等处代偿性多汗,基本可以忍受,1例出现一侧气胸,住院2~5d痊愈出院。提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 对120例原发手汗症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手汗、足底出汗明显减少,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背部、下腹部、大腿内侧等处代偿性多汗,基本可以忍受,1例出现一侧气胸,住院2~5d痊愈出院。提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充分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病情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铁成 陈涛 +1 位作者 杨明山 卜碧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0-612,共3页
为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合适的手术时机 ,对同济医院胸心外科 1981年~ 1996年运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 7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照组 5例 ,为 1983年以前在病情不稳定期和未经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手术的患者 ;研... 为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合适的手术时机 ,对同济医院胸心外科 1981年~ 1996年运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 7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照组 5例 ,为 1983年以前在病情不稳定期和未经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手术的患者 ;研究组 6 9例 ,为 1983年~ 1996年在病情稳定期和用皮质激素治疗 1个月以后进行手术的患者 ,其中肌无力危象 9例 ,均在血浆交换后 1周内手术。结果发现术后近期加重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为 14.5 % ,对照组为80 .0 % (P<0 .0 1) ;术后总缓解率 :研究组为 82 .6 % ,对照组为 2 0 .0 % (P<0 .0 1) ;死亡率 :研究组为 10 .1% ,对照组为 80 .0 % (P<0 .0 1) ,1例失访。研究组手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 :重症肌无力患者选择在病情稳定期 ,皮质激素治疗 1个月后和肌无力危象血浆交换治疗后 6~ 10 d以内手术 ,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新妇甙对大鼠心脏移植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潇 陈涛 潘铁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移植心脏的存活和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落新妇甙对其影响。方法进行36对SD-Wista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术后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各18只),落新妇甙组给予落新妇甙,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移植心脏的存活和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落新妇甙对其影响。方法进行36对SD-Wista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术后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各18只),落新妇甙组给予落新妇甙,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3、5和7天切取移植心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并计算凋亡指数(AI),比较落新妇甙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1)移植心脏的病理分级:移植后第3、5和7天对照组分别为0.77±0.31、1.99±0.62和3.44±0.54;落新妇甙组分别为0.37±0.42、0.88±0.20和1.04±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心肌细胞;落新妇甙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移植心脏的组织损伤。移植后第3、5和7天对照组AI分别为4.03±1.32、8.52±1.97和9.73±6.21;落新妇甙组分别为0.87±1.11、2.53±2.49和4.71±2.9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落新妇甙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落新妇甙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剩余机血的回输及护理
15
作者 周雁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2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机血回输 护理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18-719,共2页
为解除胸腔术后病人的疼痛 ,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将 6 0例肺部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观察组术后采用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镇痛 ,对照组术后采用肌内注射或肛塞镇痛药镇痛 ,运用术后疼痛的 Prince- Henry(PH)... 为解除胸腔术后病人的疼痛 ,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将 6 0例肺部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观察组术后采用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镇痛 ,对照组术后采用肌内注射或肛塞镇痛药镇痛 ,运用术后疼痛的 Prince- 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 2 d其 PH评分、胸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 .0 1)。提示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效果好 ,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胸腔镜辅助 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胸腺瘤的表达
17
作者 吴龙 陈启福 +1 位作者 陈春莲 李娜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7,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P5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 42例胸腺瘤的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P5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 42例胸腺瘤的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体 ( 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的表达。结果  1P5 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 ( P<0 .0 5 ) ;良性胸腺瘤 :4.5 % ,恶性胸腺瘤 型 :3 3 .3 % ,恶性胸腺瘤 型 :10 0 %。 2 EGFR在浸润性胸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 ( P<0 .0 5 ) ;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 :2 2 .7% ,浸润性胸腺瘤 :5 5 .0 %。 3 ER、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中无表达。结论  P5 3和 EGFR在胸腺瘤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P53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喻钧 潘铁成 +6 位作者 李军 魏翔 陈涛 胡敏 宋定伟 刘立刚 陈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关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骨桥蛋白(OPN)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与肺鳞癌、腺癌生长、浸润...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关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对骨桥蛋白(OPN)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OPN、CD44v6及MMP-2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它们与肺鳞癌、腺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9例肺鳞癌、腺癌患者手术标本OPN、CD44v6和MMP-2进行检测。结果OPN、CD44v6和MMP-2表达率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则无明显关系(P>0.05)。OPN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CD44v6与MMP-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OPN、CD44v6和MMP-2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肺鳞癌、腺癌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鳞癌 肺肿瘤/腺癌 骨桥蛋白 MMP-2 CD44V6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潘铁成 郑智 +5 位作者 李军 汤应雄 潘友民 魏翔 陈涛 张霓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7-269,共3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肺鳞癌、腺癌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大小原发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肿瘤最大径(d)≤2cm...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肺鳞癌、腺癌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大小原发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肿瘤最大径(d)≤2cm、2cm<d≤3cm、3cm<d≤6cm、6cm<d≤10cm、d>10cm组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0%、35.1%、52.8%、52.1%、71.4%,肿瘤大小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无相关性(r=0.10,P>0.05)。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58.8%)显著高于鳞癌(42.9%)(P<0.05)。43例d≤3cm的肺癌患者中7例(16.3%)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为中低分化。结论原发肿瘤大小并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决定因素;肺腺癌较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d≤3cm的肺癌患者也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可能在小病灶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腺癌 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全肺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铁成 郑智 +7 位作者 周涛 汤应雄 李军 严华 陈涛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全肺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2 4 1例接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 ,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 30d内 6 3例 (2 6 1% )发生并发症 ,死亡 10例 (4 1% )。通... 目的 研究肺癌全肺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2 4 1例接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 ,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 30d内 6 3例 (2 6 1% )发生并发症 ,死亡 10例 (4 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年龄、术前FEF5 0 %、MVV %、FEV1 0 %及手术部分的OR值分别为5 97、 5 98、 5 2 1、 3 2 8、 2 5 2 (P <0 0 5 )。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年龄≥ 6 0岁、术前FEF5 0 %、MVV %、FEV1 0 %低于正常的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肺切除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