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助力麻醉学科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宇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1-904,共4页
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医药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研究按照其目的和设计,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干预性研究,这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主要为临床试验,其目的是测试药物、治疗或医疗设备的有效... 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医药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研究按照其目的和设计,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干预性研究,这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主要为临床试验,其目的是测试药物、治疗或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通常分为4个阶段,从初步的安全性试验到广泛的有效性评估。临床试验也分为几种类型,如交叉设计研究(受试者在不同时点接受不同处理,以比较效果)、转化研究(这类研究旨在将基础科学研究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缩短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科学研究 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 有效性评估 安全性试验 医疗设备 干预性研究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盛丽乐 兰星 +6 位作者 陈庆红 钟圆红 谢婉丽 王宇 付达安 陈向东 赵征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810例麻醉复苏期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 目的探索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构建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2-10月2810例麻醉复苏期的患者为建模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选取2022年11-12月705例麻醉复苏期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建模组中365例(12.99%)发生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级别、手术时长、吸烟、糖尿病为麻醉复苏期患者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52,0.915),约登指数为0.536,灵敏度为0.819,特异度为0.717。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5.95%。结论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麻醉复苏期低氧血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期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科麻醉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18
3
作者 姚尚龙 武庆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37,共4页
产科麻醉是临床麻醉学重要亚学科之一。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从事产科麻醉除了必备麻醉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母体、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母婴的安全... 产科麻醉是临床麻醉学重要亚学科之一。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从事产科麻醉除了必备麻醉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母体、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母婴的安全,舒适地度过围产期。目前,我国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产科麻醉提出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麻醉 硬膜外分娩镇痛 临床麻醉学 病理生理 亚学科 产程时间 凝血功能 自然分娩 患者自控镇痛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敏 陈庆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31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对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2.57...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31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对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2.57±13.17)分,心理资本总分为(78.16±14.58)分。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和是否参与患者转运是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护士,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并通过优化工作内容和增强护士满意度等措施,提高麻醉科护士的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职业认同 心理资本 工作满意度 患者转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0
5
作者 兰星 熊莉娟 +6 位作者 李鑫 林颖 陈庆红 张静 袁璐 盛丽乐 张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11,共4页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麻醉科专科护士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各级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麻醉科专科...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麻醉科专科护士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各级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特质5项一级指标和38项二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47%和94.1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5和0.8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2、0.237(均P<0.01)。结论构建的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麻醉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水平的测评工具,为麻醉科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及任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麻醉科 岗位胜任力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蒋亦凡 陈庆红 +3 位作者 盛丽乐 王宇 支慧 兰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麻醉科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24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总分为(20.19±7.33)分,多因素分析显示,专业方向和值夜...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麻醉科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24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总分为(20.19±7.33)分,多因素分析显示,专业方向和值夜班是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麻醉科护士对医疗设备报警疲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加强对非麻醉护理专业方向毕业护士的在职培训,关注夜班护士疲劳状况,以降低因医疗设备报警疲劳而引起的临床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护士 医疗设备 报警疲劳 患者安全目标 风险意识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庆红 赵征华 +1 位作者 胡少飞 兰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麻醉护理发展现况,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北省7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士工作及相关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76所医院中27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单元,20所在筹备中;52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岗位,共有... 目的了解湖北省麻醉护理发展现况,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北省7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士工作及相关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76所医院中27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单元,20所在筹备中;52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岗位,共有麻醉护士264人(三级医院222人,二级医院42人),三级医院麻醉护士学历分布显著优于二级医院(P<0.01);麻醉科护理单元设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管理12所,手术室护士长代管15所;业务范围包括麻醉苏醒室观察、麻醉前后访视及麻醉中管理等;麻醉护士反映的主要问题为人员过少、机制不完善,继续教育欠缺。结论湖北省麻醉护士达到一定规模,但发展水平不均衡;应特别重视二级医院的麻醉护理建设,明确麻醉护士职责,加强继续教育,提升麻醉护士队伍水平,促进麻醉护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麻醉护理 湖北省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王月兰 姚尚龙 +2 位作者 邴来英 时鹏才 郭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方法 腹腔镜 手术 皮质醇 醛固酮 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术前焦虑水平与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聂冰清 许强 武庆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术前焦虑水平和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通过改良耶鲁小儿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测定小儿术前访视期间(T1)、手术等候室等待期间(T2)、小儿进... 目的研究小儿术前焦虑水平和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通过改良耶鲁小儿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测定小儿术前访视期间(T1)、手术等候室等待期间(T2)、小儿进入手术室后(T3)和七氟烷吸入诱导开始时(T4)的焦虑程度;通过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测定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评分。结果控制年龄的影响后,T1和T2的焦虑评分和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T3和T4的焦虑评分和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T4的焦虑与苏醒期躁动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8(P<0.01)。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与小儿进入手术室时和麻醉诱导时的焦虑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术前焦虑 七氟烷麻醉 苏醒期躁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择期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颅内压和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田胜兰 周游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择期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颅内压和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输液组(C组,n=12)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12)。C组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择期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颅内压和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输液组(C组,n=12)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12)。C组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组在Flortrac/Vigileo系统监测下,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导向行液体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时(T3)、切开硬脑膜后1h(T4)、术毕(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指数(CI)、颅内压(ICP)、SVV、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输血量、尿量及出血量。结果与C组比较,G组患者尿量、术中胶体液量及液体总量均增加(均P<0.05)。T4、T5时点G组的MAP、CI均高于C组,且SjvO2增高、CERO2下降(均P<0.05)。与C组比较,G组ICP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优化心脏前负荷,不增加颅内压,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颅内压 脑氧供需平衡 择期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使用习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罗艳 姚尚龙 +5 位作者 杨拔贤 李恩有 兰志勋 祝胜美 古妙宁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七氟醚的使用习惯,并探讨吸入麻醉实践与患者预后及麻醉药费用间的相关性。方法开放、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8个城市40家医院的400位麻醉医师,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了解每位麻醉医师10例使用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共4 000例择期手术(包括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及其他手术)患者。麻醉医师根据其习惯选择七氟醚维持,或联合丙泊酚用于维持。观察指标包括诱导期(七氟醚吸入诱导所占百分比,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维持期(麻醉用药类型,新鲜气流量,挥发罐设置浓度),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滴定法苏醒技术所占百分比),麻醉药费用,总体情况[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数字模拟量表(NAS)评分,麻醉医师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和吸入麻醉临床经验]以及安全性。结果 4 000例患者中3例因不符研究方案而排除,共3 997例纳入统计分析。190例患者(4.75%)接受了七氟醚吸入诱导,3 807例患者(95.25%)接受了静脉诱导。当7%<挥发罐浓度≤8%,6L/min<新鲜气流量≤8L/min时,吸入诱导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略短于静脉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180例患者(54.54%)单用七氟醚维持麻醉,1 817例患者(45.46%)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979例患者(24.49%)接受了滴定法苏醒技术,其睁眼时间(13.29±7.66)min、拔管时间(15.4±8.84)min均明显短于未接受滴定患者的睁眼时间(14.27±8.55)min、拔管时间(16.63±9.80)min(P<0.05)。麻醉药(包括七氟醚、丙泊酚、肌松药和镇痛药)费用为(353.06±164.13)元/h。根据新鲜气流量分层统计,七氟醚单用组费用明显低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组(P<0.05)。麻醉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NAS评分分别为(8.85±0.96)、(8.88±0.93)分,其与麻醉医师的吸入麻醉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1.08%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患者、麻醉医师的满意度与麻醉医师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经验年限无显著相关性。与七氟醚-丙泊酚合用维持麻醉比较,七氟醚单用维持麻醉的麻醉药费用较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故未对手术类型加以限定或分层,并且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尚未完全统一或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七氟醚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在非肌松条件下小儿短小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建军 王爱桃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7,共2页
在短小的小儿外科手术中,肌松药的残留和术后镇痛仍然是临床麻醉医师关注的问题。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为非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1],但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具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停止用药后的镇痛作用迅速消失的缺点... 在短小的小儿外科手术中,肌松药的残留和术后镇痛仍然是临床麻醉医师关注的问题。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为非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1],但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具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停止用药后的镇痛作用迅速消失的缺点。本研究将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非肌松条件下小儿短小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 肌松药 氯胺酮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临床麻醉医师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早期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13
作者 柳麒 张盼盼 +4 位作者 闫亚飞 李圣洪 王娟 贾强 贾一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2,309,共5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具有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等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患病率约为7.7%,头面部带状疱疹约...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具有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等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1]。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患病率约为7.7%,头面部带状疱疹约占20%,仅次于胸背部带状疱疹,而29.8%HZ病人将进展为PHN[2,3]。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病人经济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部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立明 陈功 +1 位作者 翁浩 张小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71-572,共2页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异丙酚采取3.0~8.0mg/(kg·h)速度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劈胸骨后、暴露和固定左前降支后、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暴露和固定左旋支后、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Ⅱ组波动小,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OPCABG,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雷米芬太尼 异丙酚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麻醉期间脑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克忠 姚尚龙 马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全麻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单纯肺叶切除术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血液稀释组分别在单肺通气后血液稀释前(T1)、Hct达(30±1)%(T2)和Hct达(26±1)%(T3)三...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全麻手术中脑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单纯肺叶切除术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血液稀释组分别在单肺通气后血液稀释前(T1)、Hct达(30±1)%(T2)和Hct达(26±1)%(T3)三个不同时点,对照组则在相对应的时点同步从动脉和颈内静脉取血作血气分析和乳酸测定,并记算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和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血液稀释组在T2时SjvO2较T1时升高,DA-jvO2和CERO2较T1时降低(P<0.05);T3时与T1时比较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血液稀释组T2时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SjvO2、DA-jvO2和CER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A-jvL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期间血液稀释到Hct达(30±1)%时脑氧合状况较佳,Hct达(26±1)%时不会影响脑氧合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血液稀释 全麻 脑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痰时机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袁璐 陈庆红 +2 位作者 向利红 陈世强 兰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吸痰时机对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入住PACU后立即吸痰,清醒后直接拔管;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常规吸痰。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吸痰时机对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入住PACU后立即吸痰,清醒后直接拔管;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常规吸痰。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即刻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深麻醉下吸痰,清醒时直接拔管,较吸痰后拔管可明显降低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有效预防心血管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全麻 气管插管 拔管 心血管反应 吸痰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静 兰星 +2 位作者 陈庆红 卓洁 谭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12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5~6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 目的探讨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12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5~6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和麻醉术前准备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1名麻醉科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并开展麻醉术前教育。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耐受度、拔管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疼痛评估时间以及复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有利于提高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对气管插管的耐受度及治疗配合度,同时可缩短患者疼痛评估所需时间及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护士 麻醉门诊 全麻手术 麻醉恢复期 气管插管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功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宋征明 时婧 +1 位作者 王蓉 王婷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3,共4页
近几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由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MP)作为评估呼吸系统能量负荷的综合性指标,整合了上述参数,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 近几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由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MP)作为评估呼吸系统能量负荷的综合性指标,整合了上述参数,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总结术中MP的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MP的影响,为未来临床实践中个性化机械通气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功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术后肺部并发症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陈建颜 姚尚龙 +1 位作者 赵大忠 卢健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10只。浅麻醉组、深麻醉组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达到所需麻醉状态后1h断头处死。对...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10只。浅麻醉组、深麻醉组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达到所需麻醉状态后1h断头处死。对照组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空气栓塞后致死。动物处死后0-4℃分离取脑,原位杂交法测定小脑皮质、大脑顶叶皮质n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麻醉状态下明显抑制兔大脑顶叶皮质、小脑皮质nNOS mRNA表达水平(P〈0.05)。随麻醉深度的加深,小脑皮质nNOS表达水平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但大脑顶叶皮质nNOS表达水平并未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nNOS活性,降低NO、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从而发挥麻醉作用。异丙酚对nNOS活性的抑制存在脑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靶控输注 麻醉深度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麻醉不同时期大鼠脑ATP酶和NO合酶活性以及NO生成量的动态变化(英文)
20
作者 刘红亮 戴体俊 姚尚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观察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麻醉不同时期,大鼠皮层、脑干Ca2 + ATPase、Na+ ,K+ ATPase活性、NOS活性和NO生成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硫喷妥钠30mg·kg-1或异丙酚10 0mg·kg-1,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标准,分别于诱导期、... 目的:观察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麻醉不同时期,大鼠皮层、脑干Ca2 + ATPase、Na+ ,K+ ATPase活性、NOS活性和NO生成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硫喷妥钠30mg·kg-1或异丙酚10 0mg·kg-1,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标准,分别于诱导期、麻醉期,恢复期和苏醒期断头取脑(n =8) ,分离出皮层和脑干,测定Ca2 + ATPase、Na+ ,K+ ATPase、NOS的活性以及NO的生成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作为对照组。结果:大鼠皮层、脑干Ca2 + ATPase、Na+ ,K+ ATPase的活性在硫喷妥钠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显著性降低(P <0 .0 5或P <0 .0 1) ,在异丙酚麻醉期亦显著性降低(P <0 .0 5 )。腹腔注射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后,NOS活性和NO生成量从诱导期到恢复期均显著性降低(P <0 .0 1) ,在苏醒期可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Ca2 + ATPase、Na+ ,K+ AT Pase、NOS活性及NO的产生介导了硫喷妥钠或异丙酚的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酶 NO合酶 NO 硫喷妥钠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