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熊宇 张小昊 余丽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果 :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内镜 微创治疗 规范化 围术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消化内科护士开展住院患者自杀认知与防范行为培训 被引量:27
2
作者 熊宇 胡德英 +1 位作者 颜巧元 李燕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对患者自杀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预防自杀相关行为的能力。方法对消化内科42名护士进行患者自杀相关知识及预防自杀相关行为的现状调查,并进行为期1年的针对性培训。培训方法包括知识讲解、行为示范、模拟演练和追踪反...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对患者自杀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预防自杀相关行为的能力。方法对消化内科42名护士进行患者自杀相关知识及预防自杀相关行为的现状调查,并进行为期1年的针对性培训。培训方法包括知识讲解、行为示范、模拟演练和追踪反馈。结果培训后消化内科护士对患者自杀相关知识及预防自杀相关行为得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自杀事件发生率从0.70‰下降到0.13‰。结论对护士进行患者自杀认知与防范行为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从而有效预防患者自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自杀 消化内科 护士 认知 行为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科护士住院患者自杀预防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熊宇 胡灵芝 刘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5期1428-1432,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自杀的培训方法。方法设计了"教学做合一"的系统化培训方法。做中教:培训者为主导者,以自杀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将培训计划与工作任务合一;做中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工作... 目的探讨预防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自杀的培训方法。方法设计了"教学做合一"的系统化培训方法。做中教:培训者为主导者,以自杀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将培训计划与工作任务合一;做中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工作中实践自杀预防管理知识和技能,做到知行合一;做中评:根据"做"的内涵决定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结果经过1年的培训后,护士对自杀风险管理综合能力得分、消化内科自杀风险管理质量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培训前提高(P<0.05);患者自杀率从2.14‰下降到0.93‰。结论自杀预防系统化培训能提高护士的自杀风险管理能力和科室的风险管理质量以及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预防患者自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消化内科 住院患者 自杀预防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熊宇 胡德英 +3 位作者 刘义兰 曾莉 韩燕红 黄璐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状况,为更好地预防患者自杀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对41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总均分9.56±2.20,正确率45.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状况,为更好地预防患者自杀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调查问卷,对41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总均分9.56±2.20,正确率45.52%,其中自杀一般知识均分6.83±1.68,正确率52.54%,自杀预防知识均分2.73±1.41,正确率34.07%。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有护理自杀倾向/自杀未遂患者经历的护士自杀预防知识得分高于无经历者(P<0.05)。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预防住院患者自杀的认知水平尚不理想,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影响因素开展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护士 住院患者 自杀 自杀预防 认知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熊宇 徐玉兰 +3 位作者 胡灵芝 刘媛 谢进芝 胡德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43-46,共4页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 目的构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权重系数。方法对17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函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86,一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7(均P<0.01)。确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96、0.5279、0.3325;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均<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各指标权重合理,能为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微创治疗 护理质量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检查后下消化道大出血致呼吸心跳骤停一例的抢救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斐 金洁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5期63-63,75,共2页
关键词 直肠异物 胃镜检查 大出血 呼吸心跳骤停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CGRP、SP免疫阳性纤维与胃机械感觉过敏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启祥 朱良如 侯晓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 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病人感知阈值与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 (SP)关系。方法 根据感知阈值 ,将 2 3例病人分为感知正常组和感知过敏组 ;用S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近端胃粘膜中CGRP和SP免... 目的 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病人感知阈值与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 (SP)关系。方法 根据感知阈值 ,将 2 3例病人分为感知正常组和感知过敏组 ;用S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近端胃粘膜中CGRP和SP免疫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FD病人胃感知阈值明显较正常人下降 (P <0 .0 1 ) ;感知过敏组刺激前胃粘膜CGRP和SP阳性纤维平均OD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值均<0 .0 5 ) ,刺激后其CGRP和SP的平均OD值较刺激前均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1 ) ,刺激引起CGRP和SP的释放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感知正常组 (P值均 <0 .0 5 ) ;刺激前CGRP和SP的平均OD值与胃感知阈值均有显著负相关 (rcgrp=- 0 6 4 8,P <0 0 1和rsp=- 0 .6 99,P <0 .0 1 ) ;刺激引起CGRP和SP释放的百分数与感知阈值也均有显著负相关 (rcgrp=- 0 .4 2 9,P <0 .0 5和rsp=- 0 .5 74 ,P <0 .0 5 )。结论 FD病人感知过敏组胃粘膜CGRP及SP阳性纤维中合成和释放CGRP、SP是增加的 ,可能与胃机械感觉过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粘膜 CGRP SP 免疫阳性纤维 胃机械感觉过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负荷试验测定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阈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启祥 朱良如 侯晓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 了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的感觉阈值。方法 运用饮水负荷试验对50例NUD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人胃感觉阈值进行测定,在4min的饮水过程中,初次出现上腹部有感觉(阻塞、膨胀等)时的饮水量表示胃感知阈值;当受试者出现明显持续无... 目的 了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的感觉阈值。方法 运用饮水负荷试验对50例NUD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人胃感觉阈值进行测定,在4min的饮水过程中,初次出现上腹部有感觉(阻塞、膨胀等)时的饮水量表示胃感知阈值;当受试者出现明显持续无痛性中度上腹饱胀等不适时的饮水量表示胃不适阈值。结果 NUD病人胃感知阈值和胃不适阈值均较正常健康人显著降低(426.7±106.5 ml比530.0±86.2ml,P<0.05和781.7±131.6 ml比930.0±127.9 ml,P<0.05);38%(19/50)的 NUD患者胃感知感觉过敏,36%(18/50)的NUD患者胃不适阈值低于正常下限值。结论 饮水负荷试验证实部分NUD病人存在胃感觉过敏,参与NUD患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负荷试验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 胃感觉阈值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异常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启祥 朱良如 侯晓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 ,了解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法测定 1 5例健康自愿者和 30例FD患者饮水 5 0 0ml后的胃体—底前后内径变化 ,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 ,用电子恒压器恒... 目的 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 ,了解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法测定 1 5例健康自愿者和 30例FD患者饮水 5 0 0ml后的胃体—底前后内径变化 ,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 ,用电子恒压器恒压梯度扩张法测定近端胃的最大舒张容积 ,以了解其适应性舒张功能。结果 F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 (31 .1± 8.9minvs 2 3.7± 4 .6min ,P <0 .0 1 ) ,FD患者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较正常人显著小 (95 4 .3± 1 4 0 .8mlvs 1 0 6 2 .6± 1 2 2 .9ml,P <0 .0 5 ) ,4 6 .7% (1 4 / 30例 )的FD患者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越小 ,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迟越明显 (r=- 0 .35 1 ,P <0 .0 5 )。结论 FD患者不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 ,而且还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液体排空 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异常 超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粘膜CGRP、SP免疫阳性纤维与胃机械感觉过敏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启祥 朱良如 侯晓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 检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病人扩张刺激前及扩张产生最初感知感觉后,近端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数目及平均光密度值... 目的 检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病人扩张刺激前及扩张产生最初感知感觉后,近端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数目及平均光密度值(OD值)的变化,以及与近端胃感知阈值的关系。方法 利用电子恒压器恒压梯度扩张测定胃感知阈值;根据感知阈值,将23例病人分为两组(感知正常组13例和感知过敏组10例);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近端胃粘膜中CGRP及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以及球囊扩张前及产生最初感知感觉后,其数目及平均光密度值(OD值)的变化。10例正常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NUD病人近端胃感知阈值明显较正常人下降(P<0.01);43.5%(10/23例)病人胃感知感觉过敏;无论是刺激前还是刺激后,三组之间胃粘膜中CGRP及SP阳性纤维的分布及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感知过敏组刺激前胃粘膜CGRP和SP阳性纤维平均OD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刺激后其CGRP和SP平均OD值较刺激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刺激引起CGRP和SP阳性纤维OD值变化的程度(释放量)也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感知正常组(P值均<0.05);刺激前CGRP和SP的平均OD值与胃感知阈值均有显著负相关(r_(cgrp)=-0.648,P<0.01和r_(sp)=-0.69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胃感知阈值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灵妃 胡德英 +2 位作者 熊宇 胡灵芝 李苗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连续干预8周。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连续干预8周。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干预8周时及干预后1个月)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完成全程研究均为43例;干预后干预组疾病接受度、焦虑、自我管理能力及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制定和实施团体接纳承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态,提高自护能力,促进疾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接纳承诺疗法 团体干预 疾病接受度 自我管理 焦虑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斐 熊宇 +2 位作者 张小昊 郭芳 刘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蓝本,对临床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蓝本,对临床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异常拔管率由34.13%下降至7.69%(P<0.01),留置时间由(33.57±15.24)h延长至(86.54±12.47)h,静脉炎、堵管、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圈员的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静脉治疗 静脉留置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小萍 王舒杰 +3 位作者 胡德英 熊宇 刘义兰 谭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依据危机管理理论、冰山管理及风险管理理论,在临床管理实践、自杀患者现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模型,包括自杀前(自杀征兆、信号侦测、自杀预警、应对准备)、自杀中(采取紧急措施应对自杀,快反应、快到位、快处置)、... 依据危机管理理论、冰山管理及风险管理理论,在临床管理实践、自杀患者现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模型,包括自杀前(自杀征兆、信号侦测、自杀预警、应对准备)、自杀中(采取紧急措施应对自杀,快反应、快到位、快处置)、自杀后(自杀后影响的消除、全面恢复、反省和学习)三阶段。旨在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实施全程规范管理,为我国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提供管理工具或指引,最终将患者自杀行为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住院患者 危机管理 冰山理论 风险管理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GP73和AFP联合检测与AFP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盛力 王云霞 +2 位作者 赵志辉 潘晓莉 司志龙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查阅获得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查阅获得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从145篇文献中筛选出1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GP73和AFP联合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GP73和AFP联合检测和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831;0.617、0.835。两者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2、0.7845,Q指数分别为0.8629、0.7225。结论 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其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可达到88.9%,而特异度保持在较高水平(83.1%),弥补了AFP的不足,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肝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护士就业与离职状况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二传 陈斐 胡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92-93,共2页
了解国内外男护士所占比例及就业现状;分析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男护士离职率高的原因,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从业比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男护士 就业 离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IL-1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霍丽娟 赵和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41-343,349,共4页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结肠黏膜IL - 1βmRNA和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乙酸制备UC大鼠模型 ,将 2 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益生菌组 ,10d后各组所得结肠标本 ,行HE染色 ,观...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结肠黏膜IL - 1βmRNA和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乙酸制备UC大鼠模型 ,将 2 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益生菌组 ,10d后各组所得结肠标本 ,行HE染色 ,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 ,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肠黏膜中IL - 1βmRNA和TNF αmRNA表达。 结果 SASP和益生菌均可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 ,且明显降低黏膜中IL - 1βmRNA和TNF αmRNA的表达。结论 益生菌可通过抑制IL - 1βmRNA和TNF αmRNA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减轻大鼠结肠黏膜的损伤 ,达到治疗UC的目的 ,其疗效与SASP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菌种 结肠炎 溃疡性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建 刘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和E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30例MRCP均获得成功,而ERCP成功率为(29/30)96.7%。MRCP和ERCP总的诊断准确...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和E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30例MRCP均获得成功,而ERCP成功率为(29/30)96.7%。MRCP和ERCP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7%和90.0%;其中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和75.0%;对胆道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分别94.4%和100%。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不使用造影剂及无并发症的检查手段,易被患者接受,且其检查成功率高,可作为胆系梗阻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系疾病 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霍丽娟 赵和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 经结肠给大鼠注入 8%乙酸溶液 ,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10d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 ,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学切片进行镜下观察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黏膜内TNF α、IL 10、NF κB细胞因子的表... 目的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 经结肠给大鼠注入 8%乙酸溶液 ,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10d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 ,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学切片进行镜下观察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黏膜内TNF α、IL 10、NF κB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病理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 ,并且结肠黏膜TNF α、NF κB表达明显升高 ,IL 10表达明显降低 ,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该大鼠模型重复性好 ,方法简单 ,短期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适合于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新药开发 ,同时还可用于评价新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醋酸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通过磷酸化p38 MAPK信号通路对大鼠炎性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航 黄浩 蔡克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炎性疼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针灸镇痛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观测电针刺激对大鼠痛阈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oral root ganglion,DRG)...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炎性疼痛大鼠痛阈的影响,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针灸镇痛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观测电针刺激对大鼠痛阈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oral root ganglion,DRG)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DRG内辣椒素受体1(vanilloid receptor 1,VR1)含量。结果电针刺激影响大鼠DRG内p-p38 MAPK和VR1含量,并可提高炎性疼痛大鼠的痛阈,降低p38 MAPK受体阻断剂提高后大鼠的痛阈。结论电针影响炎性疼痛的机制与p38 MAPK-VR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背根神经节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0
20
作者 陈吉莉 朱丽琴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 目的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富血管(两组各1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较细、塌陷血管(两组各60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和长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炎发生率,2类血管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进法可提高较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留置时间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