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谌辉 周汝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 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 :62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 53 4% ,医院感染率为50 9%。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多见 ...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 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 :62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 53 4% ,医院感染率为50 9%。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多见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组出现 2个及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 5% ,病死率为 56 5% ,均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合并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合并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硫代乙酰胺致急性肝衰竭大鼠IL-6及c-met蛋白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锋 何生松 +1 位作者 朱清静 罗欣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对试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IL-6及c-met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体重,2次,间隔24h,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大黄干预处理。结果:大黄可以使急性肝衰竭大鼠IL-6水平明显降低,c-met蛋白表达增强... 目的:观察大黄对试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IL-6及c-met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体重,2次,间隔24h,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大黄干预处理。结果:大黄可以使急性肝衰竭大鼠IL-6水平明显降低,c-met蛋白表达增强,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大黄减轻TAA致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IL-6并增加c-met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硫代乙酰胺 急性肝衰竭 白介素-6 c—me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春霞 贺永文 +2 位作者 彭程 李文庭 翁志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液压法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pAAV-HBV1.2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第1、2、4、6、8d,分别采用改良赖氏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液压法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pAAV-HBV1.2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第1、2、4、6、8d,分别采用改良赖氏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HBsAg、HBeAg、抗HBs、抗HBe、HBV DN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16只小鼠注射pAAV-HBV1.2后,有14只(85.7%)小鼠在注射后第1d血清中可检测到HBsAg,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在第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第8d均未能检测到。小鼠血清中HBV DNA在第2d达高峰,之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第8d时为1.9×104copies/mL。至第8d肝组织中可见约5%的HBcAg阳性肝细胞和2%的HBsAg阳性肝细胞。结论采用尾静脉液压法成功的建立了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液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先智 蔡淑清 +2 位作者 金阳 张建初 白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组织胞浆菌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8例确诊并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特点如下:患者长期发热,多系统损害,消化、血液和呼吸系统常受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贫血貌、消... 目的分析总结组织胞浆菌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8例确诊并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组织胞浆菌病特点如下:患者长期发热,多系统损害,消化、血液和呼吸系统常受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贫血貌、消瘦、皮肤出血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轻度贫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比例<0.73,杆状核粒细胞偏高,淋巴细胞减少或正常,单核细胞比例偏高,C-反应蛋白增高程度明显高于血沉,血IgG升高,血浆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降低;特殊检查以肝脾和腹腔淋巴结肿大为主,肝CT密度值下降疑似脂肪肝。结论具有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进行油镜下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巨噬细胞内发现组织胞浆菌,并经骨髓真菌培养,见双相生长的真菌而确诊。治疗用两性霉素B,总剂量约350 mg,疗效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发热 肝大 脾大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国平 尹成进 +3 位作者 欧阳曙明 郑乃青 杨业金 李文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增殖抑制试验(MTT法)了解TL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了解TL对VEGF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增殖抑制试验(MTT法)了解TL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了解TL对VEGF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TL对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2.5~200ng/mL的T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12~48h,其生长和增殖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T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24h,下调VEGF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TL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雷公藤内酯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水平与HBV病毒及IFN-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彭程 贺永文 +1 位作者 揭盛华 郭春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的水平,以及其与IFN-γ mRNA、血清HBV病毒载量及ALT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MBC中APOBEC3G和IFN-γ mRNA的水平,并分别...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的水平,以及其与IFN-γ mRNA、血清HBV病毒载量及ALT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MBC中APOBEC3G和IFN-γ mRNA的水平,并分别检测每个乙肝患者血清HBV病毒载量及肝功能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IFN-γ mRNA无明显增高,A3G还与患者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73,P<0.01),但与IFN-γ及ALT水平无关(P>0.05)。结论表达增高的APOBEC3G蛋白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蛋白是否具有抗HBV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APOBEC3G 荧光定量RT—PCR 免疫逃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3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细胞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熊莉娟 罗端德 +1 位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1,217,共3页
目的 :研究CD3 0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双重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CD3 0 在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 4,CD+ 8T细胞表达的水平。结果 :CD+ 4CD-3 0 细胞在重型... 目的 :研究CD3 0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双重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CD3 0 在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 4,CD+ 8T细胞表达的水平。结果 :CD+ 4CD-3 0 细胞在重型组 ,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患者CD+ 4CD+ 3 0 ,CD+ 8CD-3 0 细胞明显增加 ,且重型组 ,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HFRS患者急性期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各种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与该病免疫发病机制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CD30 流式细胞仪 TS细胞表达 HERS 免疫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传武 罗端德 +3 位作者 曾令兰 李淑莉 李伟 高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为探索一种快速、简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基因变异的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 94例乙肝患者血清 HBV前 C区基因片断 ,阳性扩增产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法进行检测 ,对具有不同特征性电泳图谱的 PCR产物再以直... 为探索一种快速、简便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基因变异的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 94例乙肝患者血清 HBV前 C区基因片断 ,阳性扩增产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法进行检测 ,对具有不同特征性电泳图谱的 PCR产物再以直接测序法加以核定 ,以辨别不同图谱与野生株、变异株或野生株、变异株混合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有 86例患者 HBV前 C区 PCR扩增阳性 ,SSCP法检测发现有 3种常见的特征性电泳图谱 ,测序后证实 ,它们分别代表了野生株、变异株 (nt1896位 G→ A)及野生株、变异株混合感染的 SSCP图谱 ;在某些变异株图谱中 ,尚可见其它位点也存在变异 ,其中以 nt1899位 G→ A突变最为常见。提示 :以 PCR- SSCP技术检测 HBV前C区变异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简单、快捷、价廉等优点 ,而且特别适用于大样本的筛检 ,因此有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钱峰 贺永文 +3 位作者 朱传武 王海燕 吴妹英 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将培养成熟的DCs与HBsAg共同孵育,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在培养结束前12小时加入3H-TDR,收集细胞,以β液闪计数仪测定cpm值;同期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HB患者外周血HBV载量。结果:患者DCs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水平,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P<0·01、P<0·001和P<0·001);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也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01和P<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和功能存在障碍,DCs的功能状态与血液中HBV的载量密切相关,并可能对HBV的清除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瑞烈 贺永文 +3 位作者 高勇 李淑莉 杨小铭 罗端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 1及胎肝细胞株L0 2 ,继续培养 6 0d ,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 1及胎肝细胞株L0 2 ,继续培养 6 0d ,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 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RNA。结果 HepG2、SMMC 772 1在感染后第 2~ 30d ,L0 2在感染后第 3~ 30d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 ;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第 3~ 30d可以间断检出 ,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 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 ,并在第 31~ 6 0d仍可间断检出 ,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 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 ,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SMMC 772 1及L0 2细胞均对HCV易感 ,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模型 细胞培养 细胞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治疗前后小鼠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莉娟 李淑莉 +1 位作者 罗端德 曾令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 检测分析己酮可可碱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前后血清TNF -α ,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己酮可可碱治疗前后血清TNF -α ,IFN -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己... 目的 检测分析己酮可可碱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前后血清TNF -α ,IFN -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在己酮可可碱治疗前后血清TNF -α ,IFN -γ水平的变化。结果 己酮可可碱治疗可降低血清TNF -α的含量 ,高剂量治疗组与感染组相比P <0 0 1,而低剂量组与感染组相比P<0 0 5 ,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己酮可可碱治疗后可提高IFN -γ的含量 ,高剂量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与感染组相比P值均小于 0 0 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剂量治疗组疗效与吡喹酮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明显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TNF -α ,提高IFN -γ的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己酮可可碱 肝纤维化 血吸虫病 IFN-Α IFN-Γ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汝霞 陈瑛 李莉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9期609-610,共2页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近年来 ,由于诸多因素 ,脂肪肝发病率上升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概述了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
关键词 脂肪肝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莎燕 曾令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基因治疗 慢性肝脏疾病 抑制炎症反应 相关基因 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和龙 杨小铭 +2 位作者 何生松 朱华斌 黄华芳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2期845-847,共3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76例分为A组 3 5例 (拉米夫定 10 0mg ,qd ,po ,连续 12个月 ) ,B组 2 1例 (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 ,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 0 0mg ,tid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76例分为A组 3 5例 (拉米夫定 10 0mg ,qd ,po ,连续 12个月 ) ,B组 2 1例 (拉米夫定服用方法及剂量同A组 ,同时口服苦参素胶囊2 0 0mg ,tid ,连续服 6个月 ) ,C组 2 0例 (常规护肝 ,对症治疗 ,未经抗病毒治疗作为对照 )。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A组HBV DNA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62 .9% ,80 .0 % ,77.1% ;B组分别为 76.2 % ,90 .5 % ,76.2 %。A组HBeAg阴转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2 8.6% ,3 4.3 % ,42 .9% ;B组分别为 3 8.1% ,47.6% ,42 .9%。两组HBV 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组 (P <0 .0 5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复常率在 3 ,6,12个月时分别为 3 7.1% ,65 .7% ,71.4% ;B组分别为 42 .9% ,66.7% ,81.0 %。两组ALT复常率与C组比较 ,仅在 12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单用或与苦参素联用 ,均具有明显抑制乙肝病毒作用 ;拉米夫定与苦参素联用 ,有改善肝功能作用 ,且有提高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苦参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在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华斌 贺永文 曾令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8-460,46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的不同时期(6、8、10、1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IL12的变化,VG染色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系统检测注射基因重组小鼠IL12(rIL12)前、后胶原纤维含量的改变。结果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缓慢下降,胶原纤维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皮下注射rIL12后小鼠肝脏IL12含量随着相应因子补充而显著上升,胶原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IL12能明显抑制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合成,延缓肝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2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其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揭盛华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治疗困难。顽固性腹水患者对常规利尿治疗反应差 ,积极寻找失效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 ,可采用排放腹水、自身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术、腹腔 颈静脉转流术、药物利尿、经...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治疗困难。顽固性腹水患者对常规利尿治疗反应差 ,积极寻找失效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 ,可采用排放腹水、自身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术、腹腔 颈静脉转流术、药物利尿、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顽固性 肝硬化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GFR1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峻莉 翁志宏 郑少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45-1247,1252,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GFR1,并检测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FGFR1的全段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GFR1,并检测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FGFR1的全段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GFR1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正确,该质粒在体外转染CHO细胞后可表达FGFR1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pcDNA3.1(+)-FGFR1重组质粒能在体外表达FGFR1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FGFR1) 真核表达质粒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42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谌辉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8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 10μg ,静脉滴注 ,qd ,...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8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 10μg ,静脉滴注 ,qd ,15d为 1个疗程 ,必要时连续用 2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9.0 % ,对照组47.5 % ,治疗组胆红素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凝血因子Ⅱ活动度升高 ,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不良反应轻。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作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重型肝炎 病毒性 综合征 肝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雪珍 李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前列地尔 护理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爱萍 揭盛华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重症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重型肝炎 )、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的疗效。方法 :3 0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在护肝、利尿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 10 ...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重症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重型肝炎 )、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的疗效。方法 :3 0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在护肝、利尿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 10 μg ,对照组加用多巴胺 2 0mg ,两组药物均溶于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 ,qd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0 .0 % ,对照组有效率 3 3 .3 % (P <0 .0 5 )。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比对照组下降明显 ,Na+比对照组上升明显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前列地尔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多巴胺 重症肝炎 肝硬化 氮质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