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军 哈建利 刘爱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并以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并以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MVD。结果COX-2、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阳性比例分别为73.8%(48/65)和70.8%(46/65),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阳性比例11.1%(2/18)和22.2%(4/18)(均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COX-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1)。COX-2与VEGF均阳性表达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MVD为(62.4±21.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表达者(34.5±10.3)(P<0.01)。结论COX-2、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可能参与COX-2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和陶瓷厂生产性粉尘的致炎性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文 周婷 +6 位作者 荣怿 周芸 崔秀青 郭嘉丽 邓菁 田峰 陈卫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比较金属矿山和陶瓷厂生产性粉尘刺激巨噬细胞引发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释放情况,为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损害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为靶细胞,选取瓷厂、钨矿、锡矿3种厂矿作业... 目的比较金属矿山和陶瓷厂生产性粉尘刺激巨噬细胞引发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释放情况,为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损害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为靶细胞,选取瓷厂、钨矿、锡矿3种厂矿作业点采集的呼吸性生产性粉尘样为实验组,以标准石英为对照组,按37.5、75、150、300μg/mL浓度组染毒细胞6h,测定细胞活力(MTT法)、活性氧(ROS)释放量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TGF-β1、IL-18)的水平。结果瓷厂、钨矿及锡矿粉尘均导致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下降,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18)及抗炎细胞因子(TGF-β1),并随粉尘浓度的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瓷厂粉尘导致巨噬细胞活力下降的能力最强,锡矿粉尘次之,钨矿粉尘最弱;钨矿和锡矿粉尘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能力强于瓷厂粉尘,在低浓度组(37.5、75μg/mL),钨矿和锡矿粉尘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的能力显著强于标准石英,而在最高浓度组(300μg/mL),标准石英诱导产生IL-1β的能力显著强于瓷厂、钨矿及锡矿粉尘。钨矿和锡矿粉尘在各浓度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均显著强于标准石英。但钨矿粉尘未能影响巨噬细胞产生TGF-β1的水平,锡矿粉尘未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8。结论不同来源生产性粉尘可引发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其严重程度与前期报道的人群尘肺发病危险度相一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可作为早期预测粉尘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 标准石英 金属矿山粉尘 陶瓷粉尘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中毒对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新颖 于星辰 +2 位作者 张舜 王爱国 刘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细胞线粒体改变探索氟中毒致神经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设置为对照组和20、40、60mg/LNaF染毒剂量组,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内活性氧(MitoROS)水平,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细胞线粒体改变探索氟中毒致神经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设置为对照组和20、40、60mg/LNaF染毒剂量组,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内活性氧(MitoROS)水平,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和自噬相关蛋白(Miro1、ATG5和PINK1)及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Miro1、ATG5和PINK1蛋白与线粒体共定位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着NaF浓度增加,SH-SY5Y细胞ΔΨm降低(P<0.01),MitoROS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转运蛋白Miro1表达升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ATG5(P<0.05)和PINK1(P<0.05)表达均升高;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升高(均P<0.05),凋亡相关蛋白PARP(P<0.05)和cleavedCaspase-3(P<0.05)表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氟可促进线粒体的氧化应激、转运和自噬,并诱导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可改善PBDE-47所致PC12细胞的异常自噬与凋亡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博雅 董理鑫 +6 位作者 高慧 杨凯朝 王亚飞 李晓凝 邱海霞 王爱国 张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09-1414,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所致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MT(12.5、25、50、100、200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并联合浓度为20μmol/L的PBDE...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所致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MT(12.5、25、50、100、200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并联合浓度为20μmol/L的PBDE-47染毒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25μmol/L MT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溶剂对照组(0.5‰DMSO)、20μmol/L PBDE-47处理组、20μmol/L PBDE-47+25μmol/L MT处理组、25μmol/L MT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阳性着色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关键蛋白自噬相关蛋白7(ATG7)、自噬选择性底物p62、LC3-Ⅱ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3(active caspase-3)和剪切型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水平。结果CCK8结果表明,PBDE-47处理组细胞活力相比对照组有所下降(P=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25μmol/L MT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上升且在8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对照组相比,PBDE-47处理后PC12细胞LC3蛋白阳性着色增强;此外,PBDE-47处理组PC12细胞ATG7蛋白水平下降,p62、LC3-Ⅱ、active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PBDE-47处理组相比,PBDE-47+MT处理组LC3蛋白阳性着色减弱;此外,PBDE-47+MT处理组ATG7蛋白水平上升(P=0.034),p62蛋白水平下降(P=0.048),LC3-Ⅱ蛋白水平下降(P=0.018),active caspase-3蛋白水平下降(P<0.001),cleaved PARP蛋白水平下降(P=0.032)。结论PBDE-47可通过诱导PC12细胞自噬损伤引起自噬体蓄积,并能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降低细胞存活;褪黑素可改善PBDE-47所致PC12细胞异常自噬与凋亡,进而提高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PBDE-47 神经毒性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武士青 方秦 +2 位作者 李秀秀 田婷婷 吕美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200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所有莫西沙星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200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所有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篇RCT,合计302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后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后的空洞闭合率、疗程结束后的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伟 周敏 +9 位作者 杨世杰 周寒 余林玲 梁如意 王彬 樊烈阳 王冬明 程曼 马继轩 陈卫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向社会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从中筛选个人信息及发病信息完整的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向社会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从中筛选个人信息及发病信息完整的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聚集性新冠肺炎病例的性别、年龄、传染源接触史和潜伏期等分布特征,比较聚集病例和散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696名聚集病例和2264例散发病例.聚集病例平均年龄43.9岁,73.5% 的病例在30~69岁年龄段,和散发病例年龄分布近似(平均年龄42.4岁).聚集病例男性比例为49.9%(345例),低于散发病例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聚集病例中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者比例60.2%(389例),低于散发病例的84.4%(14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发病特征看,聚集病例平均潜伏期6.1 d(3.4~8.8 d),与散发病例6.4 d(4.1~8.5 d)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聚集病例和散发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分别为4 d(2~7 d)和5 d(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聚集病例中,74.6% 的聚集病例为家庭聚集,其次为多重聚集(7.8%);首发病例中66例(67.3%)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输入性病例71例(68.3%);继发病例有武汉相关接触史者79例(42.6%),输入性病例37例(22.0%),均显著低于首发病例(均P<0.001).此外,继发病例的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d,较首发病例的6 d显著缩短(P=0.022).结论 聚集病例主要来自家庭聚集,与散发病例相比,其男性比例和武汉相关接触史比例低.两类病例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疫情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文博 董晓琴 吴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新组合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及集落形成实验评价。检测胞内过氧化氢含... 目的研究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新组合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及集落形成实验评价。检测胞内过氧化氢含量及胞内过氧化氢酶活力、胞内氧化型辅酶Ⅱ/还原型辅酶Ⅱ(NADP+/NADPH)比值。结果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强于L-02(P<0.05),诱导HepG2细胞胞内生成更多的过氧化氢、抑制胞内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胞内NADP+/NADPH比值、抑制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而对L-02细胞上述指标影响较小。结论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通过过氧化氢清除以及磷酸戊糖代谢途径,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二甲双胍 肝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董晓琴 吴文博 +2 位作者 惠娣 吴志刚 常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 研究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开发新的化疗药物增效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永生化肝细胞L-02,分为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异烟肼作用组,多柔比星作用组、异烟肼+多柔比星联合组... 目的 研究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开发新的化疗药物增效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永生化肝细胞L-02,分为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异烟肼作用组,多柔比星作用组、异烟肼+多柔比星联合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胞内活性氧浓度变化,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胞内rGSH水平、rGSH/GSSG比值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结果相较L-02细胞,异烟肼与多柔比星联合组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P <0.05),诱导HepG2细胞内生成更多的活性氧( P <0.05)、降低胞内rGSH/GSSG比值( P <0.05);相较HepG2细胞其它组,联合组胞内Nrf2蛋白表达量减少,但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通过诱导活性氧的产生,降低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进而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虽然HepG2细胞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升高,但不能缓解高活性氧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多柔比星 肝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