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胎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耕 易继林 熊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克隆小鼠甲胎蛋白(murineα-fetoprote in,mAFP)基因,构建mAFP DNA疫苗并检测其诱导mAFP特异性CTL反应及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利用RT-PCR从Hepa 1-6细胞总RNA中克隆出mAFP基因,亚克隆于pcD-NA3.1中构建DNA疫苗pmAFP,酶切、测序和... 目的克隆小鼠甲胎蛋白(murineα-fetoprote in,mAFP)基因,构建mAFP DNA疫苗并检测其诱导mAFP特异性CTL反应及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利用RT-PCR从Hepa 1-6细胞总RNA中克隆出mAFP基因,亚克隆于pcD-NA3.1中构建DNA疫苗pmAFP,酶切、测序和表达鉴定;pmAFP稳定转染EL-4细胞建立EL-4(mAFP)细胞系;pmAFP免疫小鼠,接种EL-4(mAFP)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E lispot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中产生IFN-γ的细胞频数;另外,对免疫的小鼠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RT-PCR成功克隆出小鼠AFP基因;酶切、测序和表达鉴定证实DNA疫苗pmAFP构建成功;RT-PCR证实EL-4(mAFP)细胞中有mAFP mRNA的表达;pmAFP免疫组小鼠的肿瘤体积(1 042.42±123.71)mm3明显小于pcDNA3.1组(P<0.01)和PBS组(P<0.01);pmAFP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产生IFN-γ的细胞频数显著高于pcDNA3.1组(P<0.01)和PBS组(P<0.01)。各组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mAFP DNA疫苗构建成功,此疫苗能诱导AFP特异性的CTL增殖并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力,对小鼠肝、肾功能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脱氧核糖核酸 甲胎蛋白 小鼠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pBK-CMV-Sj26/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柳哲 石佑恩 +1 位作者 江侃 宁长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观察含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谷胱甘肽S -转移酶 (Sj2 6 )和天冬酰胺肽链酶 (Sj32 )的真核载体 pBK-CMV -Sj2 6 /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方法 将质粒按 5 0 μg/只在 0w ,3w ,5w免疫小鼠股四头肌 ,第一次免疫后取小鼠脾... 目的 观察含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谷胱甘肽S -转移酶 (Sj2 6 )和天冬酰胺肽链酶 (Sj32 )的真核载体 pBK-CMV -Sj2 6 /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方法 将质粒按 5 0 μg/只在 0w ,3w ,5w免疫小鼠股四头肌 ,第一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作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在 0w、3w和 6w经小鼠尾静脉取血 ,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及阳性反应率。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示血吸虫成虫抗原能特异性刺激免疫鼠脾细胞 ;第一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效价开始升高。抗体最高效价为 1∶2 0 ,3次免疫后有 91.7%小鼠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 真核载体 pBK -CMV -Sj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6/Sj32 混合DNA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进 邓豫 +5 位作者 李兆明 曹小年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王晶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TNBS/乙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100 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5-对氨基水杨酸100 mg.kg-1.d-1),每组10只,每天灌胃2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index,DAI)、体质量变化及结肠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查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IL-6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MPO活性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缓释剂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RNA等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缓释剂 结肠炎 溃疡性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高效表达TNF-α基因及其突变体的H22肿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清芬 李卓娅 +4 位作者 龚非力 姜晓丹 徐勇 冯玮 熊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建立转染3种TNF-α基因(分泌型TNF-α突变体、跨膜型TNF-α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的H22细胞株,以比较不同类型TNF-α的杀瘤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3种TNF-α基因导入小鼠H22肿瘤细胞中,用South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术... 目的建立转染3种TNF-α基因(分泌型TNF-α突变体、跨膜型TNF-α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的H22细胞株,以比较不同类型TNF-α的杀瘤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3种TNF-α基因导入小鼠H22肿瘤细胞中,用South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术和生物学活性检测等方法,从基因的整合、RNA转录、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4个方面,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鉴定。结果3种TNF-α基因均在H22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3种稳定高效表达TNF-α的H22肿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体内的抑瘤效应建立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TNF-Α 分泌型TNF-Α 逆转录病毒载体 肿瘤 H22细胞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对同种异体靶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房崇芸 吴雄文 +4 位作者 韩军艳 刘敏 杨志章 梁智辉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研究特异性CTL杀伤的效应与HLA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已知型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 (Epstein Barr transformedBlymphoblastoidcellline ,EBV LCL)与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共培养 ,激活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 目的 :研究特异性CTL杀伤的效应与HLA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已知型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 (Epstein Barr transformedBlymphoblastoidcellline ,EBV LCL)与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共培养 ,激活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ityTcell,CTL) ,然后利用同位素释放法观察CTL对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的杀伤活性。结果 :用EBV LCL 1刺激自身PBMC 1所诱导的CTL 1a,只能杀伤EBV LCL 1,而不能杀伤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 2 ;但用EBV LCL 2刺激PBMC 1所诱导的CTL 1b ,却能有效杀伤HLA I类表型不同的EBV LCL 2。结论 :①MHC表型不同的免疫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 ;②TCR既不单独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 ,也不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 (MHC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 ,而是识别MHC 抗原肽复合物的表面综合信息 ,后者可能是由MHC 抗原肽复合物表面的空间构象、电荷性质及其分布等信息所构成 ;③所谓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是MHC 抗原肽复合物表面信息激活该信息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限制性杀伤 HLA型别 TCR MHC-抗原肽复合物 表面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K对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莉 李清芬 +2 位作者 李卓娅 姜晓丹 徐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29-531,共3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化激酶(PTK)对跨膜型〔TM-TNFα)与分泌型TNF-α(S-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NO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呼吸爆发,用硝酸还原酶法定量检测释放的NO,在体外观察PTK抑制剂对两型TNF-α诱导中性...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化激酶(PTK)对跨膜型〔TM-TNFα)与分泌型TNF-α(S-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NO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呼吸爆发,用硝酸还原酶法定量检测释放的NO,在体外观察PTK抑制剂对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以上功能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比较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异同。结果:PTK抑制剂Genistein(50 μmol/L)不仅可明显抑制S-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P<0.005),也可明显抑制TM-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产生NO(P<0.001)。Western印迹显示大约17KD处,S-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比对照略强,而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则明显增强;约于31 kD处,出现由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的特异性条带,而在其它处理组则均未发现。结论:两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均依赖于PFK的激活;但二者诱导酪氨酸磷酸化的程度及酪氨酸磷酸化的靶分子则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K 跨膜型 分泌型 TNF-Α 中性粒细胞功能 调节作用 酪氨酸磷酸化激酶 呼吸爆发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型TGFα与分泌型TGFα增殖作用异同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江侃 李卓娅 +3 位作者 姜晓丹 冯玮 熊平 徐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36-639,共4页
目的:比较跨膜型TGFα和分泌型TGFα促增殖作用的异同。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二型TGFα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促增殖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HaCaT细胞IL-6mRNA的水平。结果:二型TGFα均可促进NIH3T3细胞的增... 目的:比较跨膜型TGFα和分泌型TGFα促增殖作用的异同。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二型TGFα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促增殖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HaCaT细胞IL-6mRNA的水平。结果:二型TGFα均可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和PCNA的表达以及提高人角质细胞HaCaT IL-6mRNA的水平,但S-TGFα比对TM-TGFα的作用强(P<0.01)。结论:二型TGFα促细胞增殖、产生IL-6的效应基本相似,仅呈量的差异性,提示TM-TGFα可能在体内起维持和更新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作用,而S-TGFα则可能在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中发挥更强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转化生长因子α 跨膜型转化生长因子α 细胞增殖 IL-6MR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4抗体对SEB诱导的PBMC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智红 沈关心 +2 位作者 杨敬 朱慧芬 张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探讨抗CD4抗体在SEB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增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法 ,以SEB为刺激原 ,观测在不同条件诱导的PBMC增殖反应中抗CD4抗体的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检测抗CD4抗体诱导的... 目的 :探讨抗CD4抗体在SEB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增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法 ,以SEB为刺激原 ,观测在不同条件诱导的PBMC增殖反应中抗CD4抗体的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检测抗CD4抗体诱导的CD4+ T细胞凋亡。结果 :抗CD4人 鼠嵌合抗体和鼠源性单抗对由SEB诱导的PBMC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嵌合抗体能特异性诱导CD4+ T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抗CD4抗体的增殖抑制作用能直接作用于TCR诱导的早期活化信号 ,嵌合抗体的抑制作用强度与单核细胞的存在密切相关 ,抗CD4嵌合抗体的进一步广泛交联是诱导凋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体 鼠源性单抗 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CD4^+T细胞 细胞凋亡 SEB 抗CD4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兆子痫患者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磊 张曦 +6 位作者 李大金 张展 贾莉婷 熊平 常彩虹 王雪梅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DPA1基因多态性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46例先兆子痫患者和105例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DQ-DP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所有标本共检出11种HLADQA1基因表型、16种HLADQB1基因表型、6种HLADPA1基因表型。先兆子痫患者HLA-DQ-B1030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显著性(Pc=0.032,RR=2.43,AR=0.30),其余各基因表型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301基因可能是一种先兆子痫发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先兆子痫 抗原 等位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TNF受体(sTNFRI)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飞 李卓娅 +5 位作者 尹丙姣 龚非力 姜晓丹 冯玮 徐勇 熊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3-746,共4页
目的 :构建人可溶性TNF受体I(sTNFRI)基因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方法 :用RT PCR扩增编码人TNFRI胞外段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T 2 8a ,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 :在IPTG诱导下 ,转入外源基因的大肠杆菌BL 2 ... 目的 :构建人可溶性TNF受体I(sTNFRI)基因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方法 :用RT PCR扩增编码人TNFRI胞外段基因片段 ,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ET 2 8a ,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 :在IPTG诱导下 ,转入外源基因的大肠杆菌BL 2 1可高效表达sTNFRI蛋白 ,SDS PAGE显示在 2 7kD处有一特异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31%。纯化的sTNFRI可有效封闭TNF对L92 9细胞的胞毒效应 ;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它可特异性抑制TNF与靶细胞TNFR的结合。结论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人sTNFRI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TNF受体 大肠杆菌 表达 活性鉴定 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型TNF-α细胞毒作用与其功能域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芳 李卓娅 +4 位作者 龚非力 姜晓丹 熊平 冯玮 徐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5-227,231,共4页
目的 :探讨跨膜型TNF α(TM TNFα)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功能域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PCR对TM TNF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在微粒体膜的存在下体外转录、翻译突变体 ,并观察这些突变体的胞毒作用。结果 :通过重组PCR分别获得TM TNFα第 - 71... 目的 :探讨跨膜型TNF α(TM TNFα)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功能域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组PCR对TM TNFα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在微粒体膜的存在下体外转录、翻译突变体 ,并观察这些突变体的胞毒作用。结果 :通过重组PCR分别获得TM TNFα第 - 71、31、35、87、95、14 3与 14 7位氨基酸置换的突变体 ,这 7种突变体对L92 9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 ,与野生型TM TNFα相比 :第 - 71、14 3位氨基酸单个置换使TM TNFα胞毒作用下降 4倍以上 ,35、95、14 7位单个置换使TM TNFα胞毒作用下降1 5~ 2 5倍 ;而第 31、87与 133位氨基酸突变则对TM TNFα杀伤作用无影响。结论 :除 - 71位氨基酸外 ,以上 6个位点的氨基酸均参与分泌型TNF α(S TNFα)的胞毒功能 ,提示TM TNFα和S TNFα发挥细胞毒功能的功能域可能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 TNF-α细胞毒作用 功能域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军 孙洁 +4 位作者 周燕 黄星 熊平 汪亚平 邓长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HLA -DR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 ,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 136例、食管癌组 4 2例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SAS统计软...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HLA -DR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 ,检测无亲缘关系湖北汉族健康人 136例、食管癌组 4 2例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SA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HLA -DRB1 0 90 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0 2 5 0 0vs 0 1397,P =0 0 2 8,OR =2 0 5 3,病因分数 =0 12 82 ) ;两者间其余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别均无显著。结论 :HLA -DRB1 0 90 1等位基因与湖北地区汉族人食管癌正相关 ,为其易感基因 ,该等位基因测序结果与其基因库第 2外显子序列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 食管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TNF-α的细胞毒效应与靶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文芳 尹丙姣 +2 位作者 熊平 龚非力 李卓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NF α可杀伤实验所用 6株靶细胞 ;而S TNF α则仅对其中两株有细胞毒效应。两型TNF α杀伤靶细胞时 ,均伴有明显的Ca2 + 浓度升高。用钙螯合剂EGTA(10mmol/L)预先处理靶细胞30min ,只能降低S TNF α作用的靶细胞内的Ca2 + 浓度 ,并使其细胞毒效应明显减弱 (P <0 .0 1) ;对TM TNF α无影响。结论 :两型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均可引起靶细胞内钙离子的重分布 ,导致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升高 ,但S TNF α的作用还可能与促进胞外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TNF-Α 分泌型TNF-Α 细胞毒效应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向阳 吴娅娅 +3 位作者 陶志华 陈晓东 沈关心 吴健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肝炎、2 8例HBV相关性肝硬化及 2 0例肝癌患者血清sFas、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进行检测 ,同时对其中 4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肝炎、2 8例HBV相关性肝硬化及 2 0例肝癌患者血清sFas、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进行检测 ,同时对其中 43例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HBV相关性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并且其结果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HBV DNA复制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进程可能与血清sFas水平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FAS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HBV-DNA 相关性 肝纤维化指标 血清可溶性FAS 水平 结论 对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对CD8^+T细胞ζ链表达及分泌Tc1/Tc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辉 黄亚非 +3 位作者 李天 李晓 程琪 谢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卵巢癌细胞对CD8+ T细胞ζ链表达及分泌Tc1/Tc2型细胞因子影响,探讨其在卵巢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株卵巢癌细胞(OVCAR3、CAOV3和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后CD8+ T细胞ζ链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MTT、... 目的:通过研究卵巢癌细胞对CD8+ T细胞ζ链表达及分泌Tc1/Tc2型细胞因子影响,探讨其在卵巢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株卵巢癌细胞(OVCAR3、CAOV3和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后CD8+ T细胞ζ链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MT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卵巢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CD8+ T细胞增殖和分泌Tc1/Tc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OVCAR3、CAOV3和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抑制CD8+ T细胞中ζ链的表达,ζ链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346±0.004;0.349±0.007;0.387±0.011;0.616±0.013);(2)3株卵巢癌细胞培养上清液皆抑制CD8+ T细胞增殖,分泌的Tc1细胞因子IFN-γ显著降低,而Tc2细胞因子IL-10显著增高。结论:卵巢癌细胞源性的免疫抑制因子通过下调CD8+ T细胞ζ链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并导致Tc1/Tc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这可能是卵巢癌诱导腹腔免疫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抑制 CD8^+T细胞 ζ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枝繁 石坚 +4 位作者 廖芳 曹仕琼 李丽 吴燕茹 李正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Ⅲ、Ⅳ期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sFas、sFasL的异常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抗原 CD95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突变体基因对H22肿瘤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李清芬 李卓娅 +4 位作者 龚非力 徐勇 姜晓丹 冯玮 熊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10-713,共4页
目的 :比较转染野生型TNF - (Wt-TNF)及多种突变体 ,包括分泌型TNF -α突变体 (S -TNFm)、跨膜型TNF -α突变体 (TM -TNFm)基因后 ,H2 2细胞体内致瘤能力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表达TNF -α及其突变体的H2 2细胞分别与未转染基... 目的 :比较转染野生型TNF - (Wt-TNF)及多种突变体 ,包括分泌型TNF -α突变体 (S -TNFm)、跨膜型TNF -α突变体 (TM -TNFm)基因后 ,H2 2细胞体内致瘤能力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表达TNF -α及其突变体的H2 2细胞分别与未转染基因的H2 2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 ,2 .5× 10 5(10 0 μL)接种于小鼠体内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并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细胞表达Fas和CD44V。结果 :转染TNF -α及其突变体基因的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均明显减弱 (P <0 .0 1) ;除二型TNF对瘤细胞的胞毒效应外 ,TM -TNFm 可诱导肿瘤细胞表达死亡受体Fas,而S -TNFm 则可明显促进肿瘤灶局部淋巴细胞的浸润 (P <0 0 1)。此外 ,注射H2 2 /S -TNFm细胞 ,小鼠出现一过性体重下降。结论 :转染TM -TNFm 和S -TNFm 基因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明显降低 ,其原因除与二者胞毒效应有关外 ,前者可能通过Fas途径导致瘤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表达 淋巴细胞 肿瘤 TNF-Α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停药后复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与KIT/PDGFR基因突变分析
18
作者 来森艳 王桂华 +6 位作者 李川 李兆明 金源 曹小年 童宜欣 胡俊波 王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停药与复发的关系,以及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复发后,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和预后监测。方法对GIST患者复发前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目的探讨转移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过程中,停药与复发的关系,以及KIT第1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复发后,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研究和预后监测。方法对GIST患者复发前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辅助诊断和分析复发前后CD117,CD34等GIS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KIT/PD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GIST患者术后,规范伊马替尼治疗3年,停药后1年余腹部包块证实为GIST复发;患者KIT基因第11外显子检测出有缺失突变:c.1667_1672delAGTGGA,提示该患者仍然对伊马替尼敏感;对于诊断GIST,DOG1比CD34更敏感。结论伊马替尼的连续用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延缓GIST复发,DOG1具有比CD34更好的敏感性,更加适合作为GIST的诊断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肿瘤 KIT基因突变 外显子11 功能未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1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特异性CTL的诱导
19
作者 汪涯雅 张东华 +6 位作者 刘文励 周红升 张路 戴敏 黄振倩 谭获 熊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78-1182,共5页
本研究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A-1为靶点,构建HA-1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白血病治疗。体外培养移植供者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免疫活性,通过电转法将HA-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构建树突状细... 本研究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A-1为靶点,构建HA-1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白血病治疗。体外培养移植供者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免疫活性,通过电转法将HA-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构建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48小时后检测HA-1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后的树突状细胞与同基因淋巴细胞共孵育诱导特异性CTL,应用LDH释放实验检测其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表明经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达树突状细胞表型,能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电转48小时后,Westernblot可检测到HA-1蛋白表达。诱导的CTL体外杀伤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A-1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HA-1基因 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白涛 王晶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处理Jurkat细胞,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进程。结果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处理急性T细胞白血...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处理Jurkat细胞,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进程。结果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处理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48 h,细胞生长受到抑制,随着多肽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48 h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并随时间延长生长受抑更加明显,表现出时间依赖性(P<0.05)。空白对照组Jurkat细胞中G0/G1期细胞数为(41.91±1.96)%,S期和G2/M期细胞数分别为(52.16±1.76)%和(5.93±0.30)%;对照多肽组Jurkat细胞中G0/G1期细胞数为(46.38±2.31)%,S期和G2/M期细胞数分别为(44.22±1.69)%和(9.40±0.98)%;TAT-N24组Jurkat细胞中G0/G1期细胞数为(54.83±1.92)%,S期和G2/M期细胞数分别为(30.75±2.27)%和(14.42±0.68)%。结论融合多肽TAT-N24可以有效抑制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阻滞其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多肽TAT-N24 JURKAT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