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酸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晓军 田德英 +1 位作者 许东 朱慧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尿酸(U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使用GM-CSF、IL-4、LPS,并加入UA诱导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BMDCs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用MTT法检测BMDCs与... 目的:观察尿酸(U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使用GM-CSF、IL-4、LPS,并加入UA诱导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BMDCs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用MTT法检测BMDCs与同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LISA法测定DC培养上清IL-12的水平。结果:通过鉴定体外成功诱导培养出BMDCs。尿酸浓度为400mg/L或200mg/L时能增强DC细胞表面CD11c、CD83、CD86、IA/IE分子表达率;提高IL-12分泌水平(P<0.05);DC与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5∶1、10∶1、20∶1时,能增强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P<0.05);尿酸浓度为70mg/L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IL-12分泌水平、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体外培养诱导扩增的BMDCs,UA可促进分化与成熟,提高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水平。UA的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细胞 小鼠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型VP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洪波 阳广菲 +1 位作者 欧维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CVA6 VP1为一亲水性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33.6 k D,等电点为7.92,含有24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没有信号肽、跨膜区和可能的脂酰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居多,有48.52%的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液界面;该分子内存在多个潜在的线性B细胞表位,其中的155~165位氨基酸残基区域的抗原指数最高。结论:成功预测到CVA6 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线性B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VP1蛋白 生物学信息 B细胞表位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结合肽和TNFR封闭肽对TNF-α体外介导的生物学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尹丙姣 喻明霞 +2 位作者 王晶 姜晓丹 李卓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检测TNF-α结合肽(TBP)和TNFR封闭肽(TRBP)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以GFP-TNF融合蛋白竞争结合实验,检测TBP和TRBP的特异性。用非变性PAGE检测TBP和TRBP的互补结合性。用细胞毒抑制实验,观察TBP和TRBP对TNF-α杀伤U937细胞的抑制... 目的检测TNF-α结合肽(TBP)和TNFR封闭肽(TRBP)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以GFP-TNF融合蛋白竞争结合实验,检测TBP和TRBP的特异性。用非变性PAGE检测TBP和TRBP的互补结合性。用细胞毒抑制实验,观察TBP和TRBP对TNF-α杀伤U937细胞的抑制作用。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和RT-PCR技术,检测TBP和TRBP对TNF-α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呼吸爆发和对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8mRNA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TBP和TRBP能抑制GFP-TNF融合蛋白与细胞膜上TNFR的结合。非变性PAGE证明,TBP与TRBP之间的结合,为非配体和受体的结合;TBP和TRBP对TNF-α的细胞毒效应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二者联用(即pep.38+X4)效果更好。TBP和TRBP联用,能有效地抑制TNF-α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呼吸爆发的强度,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和IL-8mRNA的转录。结论TBP和TRBP具有结合TNF-α和TNFR的特异性,但二者的结合为非配体和受体的相互结合。TBP和TRBP对TNF-α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抑制作用,二者联用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TNF结合肽 TNFR封闭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砂 邢薇 +3 位作者 袁晓梅 雷萍 朱慧芬 沈关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浓度梯度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SLC浓度,实验分为6组,通过趋化实验检测PBMC的趋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凋亡及增殖能力,ELISA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L-10和IFN-γ... 目的探讨人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浓度梯度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SLC浓度,实验分为6组,通过趋化实验检测PBMC的趋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凋亡及增殖能力,ELISA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L-10和IFN-γ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SLC可增强PBMC的迁移、抗凋亡、增殖及IFN-γ表达能力。降低IL-10的表达水平,证明上述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SLC可通过促进PBMC迁移,增强其增殖,诱导Th1类细胞分化,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 浓度梯度 PB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冰 倪明 +6 位作者 雷萍 李文涵 朱慧芬 张悦 唐珍洁 程欣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为寻找肝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及靶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正常肝细胞系L02为阴性筛选细胞,以肝癌细胞系HepG2为阳性筛选靶细胞,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Griffin.1Libra... 目的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为寻找肝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及靶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正常肝细胞系L02为阴性筛选细胞,以肝癌细胞系HepG2为阳性筛选靶细胞,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Griffin.1Library)经三轮筛选后,阳性菌质粒PCR确定其中含有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通过细胞ELISA及FCM筛选特异性的单链抗体噬菌体,通过ABI3730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序,并通过GeneBank比对进行同源性分析,IPTG诱导可溶性单链抗体表达,并检测其与肝癌细胞株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2个特异性较高的阳性噬菌体单个克隆。经DNA测序后,在Genebank中与人的免疫球蛋白库进行比对,并用IMGTVQuest软件进行分析,确定为2个插入序列不同的单链抗体片段。经细胞ELISA证明其阳性克隆菌培养上清可与肝癌细胞株特异性结合。获得的序列成功登陆Genebank,序列号为AY686498AY686499。结论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功能活性的单链抗体,为进一步寻找肝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及靶向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单链抗体 阴性筛选 阳性筛选 生物淘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的表达及其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冰 倪明 +4 位作者 朱慧芬 张悦 杨静 邵静芳 沈关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4-716,共3页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经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可与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正常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系HepG2,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可与HepG2细胞特异结合的scFv。对scFv DNA测序后,以其...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经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可与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正常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系HepG2,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可与HepG2细胞特异结合的scFv。对scFv DNA测序后,以其阳性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HB2151,在IPTG诱导下表达scFv并以金属离子螯和层析(IMAC)进行纯化,用100g/L SDS-PAGE、Western blot及ELISA分析纯化的scFv。将纯化的scFv与HepG2细胞共孵育后,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经筛选获得的2个相对特异性的scFv,分别命名为SLH04及SLH10。经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scFv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均为36000左右,与理论预期值相符。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scFv能与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并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结论: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能与HepG2细胞特异性结合的scFv,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有望用于肝癌生物治疗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单链抗体 金属离子螯和层析 生物淘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单抗调节供、受体大鼠免疫功能和抑制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启祥 尹岚 +4 位作者 王胜军 许化溪 刘恭植 曹友清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内应用大鼠DC单抗WZD3对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应用DC单抗同时处理供、受体 ,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 ,研究单抗诱导供、受体间双向移植耐受可能机理 ,为联合应用单抗和耐受性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奠定基础。方法 :用... 目的 :研究体内应用大鼠DC单抗WZD3对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应用DC单抗同时处理供、受体 ,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 ,研究单抗诱导供、受体间双向移植耐受可能机理 ,为联合应用单抗和耐受性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奠定基础。方法 :用不同剂量WZD3处理SD(受体 )和Wistar(供体 )大鼠 ,两周后观察单向、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和经ConA或LPS刺激脾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选择合适WZD3剂量同时对供、受体大鼠体内注射 ,进行异体异位心肺联合移植 ,术后观察移植器官存活时间和器官排斥终点时受体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高剂量 (8mg kg体重 )WZD3对大鼠单向、双向MLC以及脾细胞产生IL 2和TNF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能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中剂量 (4mg kg体重 )和低剂量 (2mg kg体重 )WZD3对上述指标有轻度或无抑制作用。结论 :采用高剂量WZD3能下调大鼠免疫功能 ;同时处理供、受体大鼠 ,能诱导供、受体间双向免疫耐受 ,明显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时间 ,其机制可能与清除DC、下调Th1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抗 免疫功能 移植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反义核酸载体对高侵袭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
8
作者 廖国宁 李清芬 +3 位作者 李卓娅 龚非力 邓耀祖 冯友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观察u PAR反义核酸载体对高侵袭力PC 3M亚系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利用单层细胞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对比观察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应用RT PCR和明胶酶谱法 ,分析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M... 目的 :观察u PAR反义核酸载体对高侵袭力PC 3M亚系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利用单层细胞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对比观察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应用RT PCR和明胶酶谱法 ,分析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MMP 9活性的影响 ,并且观察u PAR反义核酸载体转染前后的细胞亚系在裸鼠体内成瘤率及转移情况。结果 :转染u PAR反义核酸的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和非贴壁依赖性生长能力均明显降低 ,抑制率分别为 79%和6 0 % ;u PAR反义核酸虽不影响高侵袭亚系MMP 9mRNA的转录 ,但对MMP 9酶原的激活有抑制作用 ;且转染u PAR反义核酸载体亚系的体内成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有较强抑制作用 ,并可显著抑制高侵袭亚系的体内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袭 前列腺癌 反义核酸 U-PAR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反义核酸载体的构建与高侵袭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的转染
9
作者 廖国宁 李清芬 +4 位作者 冯友梅 邓耀祖 李卓娅 龚非力 马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为了特异封闭PC -3M高侵袭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 ,观察其对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RT -PCR获得u -PAR的cDNA片段 ,反向插入pcDNA3质粒载体中 ,构建u -PAR反义核酸载体并导入高侵袭亚系中 ;借助R... 目的 :为了特异封闭PC -3M高侵袭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 ,观察其对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RT -PCR获得u -PAR的cDNA片段 ,反向插入pcDNA3质粒载体中 ,构建u -PAR反义核酸载体并导入高侵袭亚系中 ;借助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u -PAR的表达。结果 :u -PAR反义核酸载体转染株的u -PAR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抑制率分别为 53 %和 73 % ,同时其体外侵袭能力亦明显降低 ,抑制率为 79%。结论 :u -PAR反义核酸在PC -3M高侵袭亚系中发挥了特异封闭作用 ,为进一步观察u-PAR反义核酸抑制高侵袭前列腺癌细胞亚系的侵袭效应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润 前列腺肿瘤 RNA 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R 反义核酸载体 肿瘤细胞 PC-3M亚系 肿瘤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语“实质性器官”不科学
10
作者 冯新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性器官 科学 术语 人体解剖学 消化器 呼吸器 胃肠道 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R Ⅰ封闭肽-hIgGFc融合蛋白和TNFR Ⅰ封闭肽对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的封闭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丽霞 尹丙姣 +4 位作者 王晶 梁慧芳 曾庆岭 姜小丹 李卓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TNFR Ⅰ封闭肽-hIgGFc融合蛋白(TNFR1BP/hIgGFc)和TNFR Ⅰ封闭肽(TNFR1BP)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为开发治疗TNF-α相关疾病的肽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毒抑制实验检测TNFR1BP/hIgGFc和人工合成TNFR1BP对TNF... 目的:研究比较TNFR Ⅰ封闭肽-hIgGFc融合蛋白(TNFR1BP/hIgGFc)和TNFR Ⅰ封闭肽(TNFR1BP)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为开发治疗TNF-α相关疾病的肽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毒抑制实验检测TNFR1BP/hIgGFc和人工合成TNFR1BP对TNFRⅠ的封闭作用;通过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融合蛋白和封闭肽对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的封闭作用。结果:流式细胞术证实TNFR Ⅰ封闭肽-hIgGFc融合蛋白和人工合成TNFR Ⅰ封闭肽二者均能抑制TNF-α与细胞膜表面TNFR1的结合;RT-PCR结果显示二者均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及IL-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二者均可明显拮抗TNF-α诱导的人单核细胞NF-κB核转位的发生。结论:TNFR1BP/hIgGFc和TNFR1BP均可与细胞表面TNFR Ⅰ结合,拮抗TNF-α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R Ⅰ封闭肽-hIgGFc融合蛋白 TNFR Ⅰ封闭肽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刺激分子PD-L对T细胞介导小鼠L929肿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红 方敏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负性刺激分子在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体内致敏C57BL/6小鼠,注入PD-L1、PD-L2抗体阻断,并设立未致敏对照组。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采用3H-TdR掺入法、荧光标记双染色FCM以及PI染色FCM法分别... 目的:探讨负性刺激分子在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体内致敏C57BL/6小鼠,注入PD-L1、PD-L2抗体阻断,并设立未致敏对照组。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采用3H-TdR掺入法、荧光标记双染色FCM以及PI染色FCM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脾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L929细胞表达PD-L1,而不表达PD-L2。体内与体外联合应用PD-L1抗体,能显著增强L929肿瘤细胞诱导的致敏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特异性杀伤效应,并可抑制活化诱导的T细胞凋亡;PD-L1抗体亦可增加L929细胞诱导的未致敏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促进其脾细胞培养上清对L929细胞的杀伤效应。结论:PD-L1抗体可通过阻断PD1/PDL途径促进初始T细胞和致敏T细胞介导的抗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 T细胞 L929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向组织特异性HSV-tk/GCV抗瘤系统的构建及体外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骞 曹利民 +5 位作者 周华荣 朱慧芬 张悦 邵静芳 杨敬 沈关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构建高靶向性基因转移及表达系统,并研究其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重组技术分别构建anti-TfR ScFv-GAL4融合蛋白表达载体ScFv-GAL4-pET28a及合AFP启动子、GAL4特异性识别序列(GAL4rec)的HS... 目的:构建高靶向性基因转移及表达系统,并研究其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重组技术分别构建anti-TfR ScFv-GAL4融合蛋白表达载体ScFv-GAL4-pET28a及合AFP启动子、GAL4特异性识别序列(GAL4rec)的HSV-tk真核表达载体pEBAF/tk-GAL4rec。IPTC诱导后,利用受体介导内吞作用介导pEBAF/tk-CAL4rec质粒转染表面均高表达TfR的人肿瘤细胞株HepG2,SMMC7721及A549。潮霉素筛选后,MTT法检测GCV对它们的杀伤作用。结果:双酶切鉴定、SDS-PAGE电泳及测序分别证明anti-TfR ScFv-GAL4融合蛋白及重组pEBAF/tk-CAL4rec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体外杀伤实验中,高分泌AFP(845ng/ml)的HepG2/tk细胞对GCV很敏感,且抑制率与GCV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而低分泌AFP(2ng/ml)的SMMC7721/tk细胞对GCV低度敏感;不分泌AFP的A549/tk细胞则不敏感。结论:双靶向组织特异性HSV-tk/GCV抗瘤系统构建成功,并显示出很好的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基因 转铁蛋白受体 GAL4 受体介导内吞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CR-SSP方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亚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军艳 熊平 +4 位作者 严鹏 邵诗颖 熊蓓 吴雄文 龚非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 建立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方法 (PCR SSP)检测湖北地区人白细胞抗原B2 7(Humanleucocyteanti gen B2 7,HLA B2 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 B2 7亚型组成。方法 盐析法提取 10 0例HLA B2 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基因... 目的 建立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方法 (PCR SSP)检测湖北地区人白细胞抗原B2 7(Humanleucocyteanti gen B2 7,HLA B2 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 B2 7亚型组成。方法 盐析法提取 10 0例HLA B2 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采用PCR SSP技术分别进行HLA B位点基因型检测和HLA B2 7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10 0例标本PCR SSP扩增均获成功 ,历时 3h。共检出 4种亚型 :HLA B 2 70 4、HLA B 2 711、HLA B 2 715、HLA B 2 72 2。其中HLA B 2 70 4纯合子 2 5例、HLA B 2 70 4杂合子 63例 ;HLA B 2 711杂合子 5例 ;HLA B 2 715杂合子 6例 ;HLA B 2 72 2杂合子 1例。四种亚型所占构成比分别为 90 4%、4%、4 8%和 0 .8%。结论 PCR SSP方法进行HLA B2 7亚型分析 ,快速、经济、简单 ;HLA B 2 70 4是湖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 B2 7基因主要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P HLA-B27 亚型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7-H4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军发 袁春雷 +3 位作者 杨衡 赵坤 胡国艳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5-667,共3页
目的:克隆小鼠B7-H4(mB7-H4)基因cDNA全长,构建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GFP和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Fc。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7-H4cDNA,将其全长cDN... 目的:克隆小鼠B7-H4(mB7-H4)基因cDNA全长,构建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GFP和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Fc。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7-H4cDNA,将其全长cDNA去掉中止密码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并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将其胞外功能区cDNA克隆入pcDNA3·1-hFc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染COS-7细胞使其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结果: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mB7-H4全长cDNA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mB7-H4分别正确插入pEGFP-N1和pcDNA3·1-hFc载体中,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COS-7细胞后可分别表达跨膜型mB7-H4-GFP和可溶性mB7-H4-Fc。结论:成功地克隆mB7-H4基因并构建了两个真核表达载体,它们可分别表达跨膜型和可溶性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真核表达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HLA-A2-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与生物素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翁秀芳 陈浩 +4 位作者 吴雄文 梁智辉 韩军艳 黄亚非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 目的 :可溶性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外折叠复性与生物素化。方法 :原核高效表达的HLAH链及 β2m,在抗原肽 (EB病毒的膜潜伏蛋白LMP2A的NH2 CLGGLLTMV COOH残基 )的存在下 ,通过稀释复性折叠成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 ,并在BirA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素化 ,使生物素结合到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中的H链C端。利用特异性抗体 (mAbW6 / 32和兔抗人 β2m抗体 )及链霉亲合素进行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稀释复性和生物素化的折叠产物。结果 :折叠复合物中 ,主要含有HLAH链聚合体、HLA A2 肽复合物单体及 β2m3种成分 ,其中H链聚合体与HLA A2单体可生物素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生物素化的HLA A2 抗原肽复合物单体 ,为进一步构建四聚体及制备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奠定了基础 ,也为过程复杂的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抗原肽复合物 生物素化 Bir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可溶性CD83对树突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共刺激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军发 黄保军 +5 位作者 熊平 冯玮 徐勇 方敏 郑芳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83-hIg 树突状细胞 DC2.4 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作用 混合白细胞培养 T细胞增殖 IL-2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青 吴雄文 +4 位作者 熊敏 翁秀芳 卢小玲 梁智辉 龚非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 目的: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进行纯化。以带有生物素酶底物肽(BirAsubstratepeptide,BSP)的HLA-A2-肽复合物为底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素化活性。结果:构建了pGEX-Bir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Mr为61300的BirA酶-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纯化后,得到N端带有GST标签的BirA酶蛋白。ELISA和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使HLA-A2-肽复合物生物素化。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为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酶 生物素化 HLA-A2-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SLE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军艳 黄亚非 +2 位作者 张胜桃 吴雄文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 :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ingLectin或Mannose BindingProtein ,MBL或MBP)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 ,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 11... 目的 :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ingLectin或Mannose BindingProtein ,MBL或MBP)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 ,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 111例健康正常人和 4 1例SLE患者的MBL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共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 :野生型A和变异型B(在 5 4位密码子由GGC→GAC) ,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②正常对照中A等位基因及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 910和 0 0 90 ,符合Hardy Wernberg定律 ;与此前在日本人中报道的A及B等位基因频率 0 76 7和 0 2 33相比 ,变异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5 )。③SLE病人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4 6 ,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湖北汉族人群中MBL基因外显子 1具有遗传多态性 ,而且与已知其他人群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MBL基因外显子 1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汉族人群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 SLE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致静脉损伤作用细胞水平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朱慧芬 徐戎 +1 位作者 谢莺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了解七叶皂苷钠(EscN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性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原代培养的HUVEC中加入不同浓度EscN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孵育24 h后,采用MTT和中性红法对HUVEC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对... 目的了解七叶皂苷钠(EscN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性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原代培养的HUVEC中加入不同浓度EscN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孵育24 h后,采用MTT和中性红法对HUVEC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MTT法和中性红法显示EscN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89±3.42)和(44.19±3.58) μg·mL^-1。10~80 μg·mL^-1浓度范围内的EscNa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UVEC生长,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也显示,EscNa可阻抑G0/G1期细胞向S期的转变,抑制HUVEC增殖。结论七叶皂苷钠通过降低HUVEC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对HUVEC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活性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