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定量表征皮肤癌组织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志刚
刘兵
+4 位作者
王金滢
顾振宇
吴刘颖
陆原
屈军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研究皮肤癌组织皮下结构变化与动态监测皮肤癌发生过程对皮肤结构的影响,采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研究离体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建立...
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研究皮肤癌组织皮下结构变化与动态监测皮肤癌发生过程对皮肤结构的影响,采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研究离体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建立裸鼠背脊皮翼视窗(dorsal skin fold window chamber,DSFC)黑色素瘤模型.通过层析扫描对病变组织皮下结构进行图像重构,分别获得了皮肤样品一维扫描信号、二维层析图像和三维结构图像.对比分析发现,基底细胞癌皮肤外部形态无明显变化,内部组织存在无散射信号区域,二维层析图像中表现为椭圆形状黑色巢穴.黑色巢穴病灶区位于皮肤表皮下层区域,长度约155.972μm,宽度约150.192μm.同时,通过对DSFC黑色素瘤模型连续11 d的动态监测,发现伴随黑色素瘤细胞的分裂增殖,皮肤表面出现肿瘤状隆起,皮下毛细血管逐渐清晰.在二维OCT图像中,光学系统光束穿透能力受到限制,在肿瘤种植后不同时间节点位置的层析成像深度呈现衰减区域,而且皮肤层OCT信号增强,可能因为黑色素瘤的生长并不断向上侵袭所致.实验结果表明,离体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内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无OCT信号黑色病灶区域;裸鼠在体黑色素瘤的动态发展对皮肤组织产生影响,不同的时间节点,皮肤层具有不同的OCT影像表现.该研究为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图像和数据依据,同时动态监测黑色素瘤过程也对皮肤癌病变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激光生物学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瘤
皮肤组织结构
背脊皮翼视窗
皮肤组织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瘙痒相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2
作者
夏天一
李丽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瘙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刺激性感觉,可由机械、温度、电、内/外源性化学刺激引起。瘙痒的形成需要致痒剂、瘙痒相关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参与,但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为代表的众多瘙痒离...
瘙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刺激性感觉,可由机械、温度、电、内/外源性化学刺激引起。瘙痒的形成需要致痒剂、瘙痒相关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参与,但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为代表的众多瘙痒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研究瘙痒,尤其是慢性瘙痒产生的机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从而找到有效抑制瘙痒的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就目前已知的参与瘙痒信号产生和传递的各型离子通道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瘙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酸敏感离子通道
力响应离子通道部件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屑病治疗中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葛李洋
林世颖
陈宏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银屑病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在银屑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展...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银屑病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在银屑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限于各种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依然是银屑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银屑病治疗中的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内容进行综述,期望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系统用药
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定量表征皮肤癌组织结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志刚
刘兵
王金滢
顾振宇
吴刘颖
陆原
屈军乐
机构
深圳
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皮肤科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875131)。
文摘
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研究皮肤癌组织皮下结构变化与动态监测皮肤癌发生过程对皮肤结构的影响,采用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技术研究离体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建立裸鼠背脊皮翼视窗(dorsal skin fold window chamber,DSFC)黑色素瘤模型.通过层析扫描对病变组织皮下结构进行图像重构,分别获得了皮肤样品一维扫描信号、二维层析图像和三维结构图像.对比分析发现,基底细胞癌皮肤外部形态无明显变化,内部组织存在无散射信号区域,二维层析图像中表现为椭圆形状黑色巢穴.黑色巢穴病灶区位于皮肤表皮下层区域,长度约155.972μm,宽度约150.192μm.同时,通过对DSFC黑色素瘤模型连续11 d的动态监测,发现伴随黑色素瘤细胞的分裂增殖,皮肤表面出现肿瘤状隆起,皮下毛细血管逐渐清晰.在二维OCT图像中,光学系统光束穿透能力受到限制,在肿瘤种植后不同时间节点位置的层析成像深度呈现衰减区域,而且皮肤层OCT信号增强,可能因为黑色素瘤的生长并不断向上侵袭所致.实验结果表明,离体基底细胞癌皮肤组织内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无OCT信号黑色病灶区域;裸鼠在体黑色素瘤的动态发展对皮肤组织产生影响,不同的时间节点,皮肤层具有不同的OCT影像表现.该研究为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图像和数据依据,同时动态监测黑色素瘤过程也对皮肤癌病变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肿瘤学
激光生物学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瘤
皮肤组织结构
背脊皮翼视窗
皮肤组织动态观察
Keywords
oncology
laser biology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basal cell carcinoma
melanoma
skin tissue structure
dorsal skin fold window chamber
skin structure dynamic observation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Q631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瘙痒相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2
作者
夏天一
李丽
陈宏翔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
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
医院
皮肤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皮肤科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74455,No.82173423)。
文摘
瘙痒是一种引起抓挠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刺激性感觉,可由机械、温度、电、内/外源性化学刺激引起。瘙痒的形成需要致痒剂、瘙痒相关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参与,但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为代表的众多瘙痒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研究瘙痒,尤其是慢性瘙痒产生的机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从而找到有效抑制瘙痒的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就目前已知的参与瘙痒信号产生和传递的各型离子通道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瘙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关键词
瘙痒
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酸敏感离子通道
力响应离子通道部件蛋白-2
Keywords
itch
ion channe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Piezo-2 channel
分类号
R758.3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屑病治疗中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
4
3
作者
葛李洋
林世颖
陈宏翔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
医院
皮肤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475,82173423)
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面上项目(JCYJ20190809103805589)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2019003)。
文摘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银屑病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在银屑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限于各种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依然是银屑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本文将银屑病治疗中的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内容进行综述,期望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银屑病
治疗
系统用药
外用药
Keywords
Psoriasis
Drug therapy
Intravenous
Topical
Cutaneous
分类号
R758.6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定量表征皮肤癌组织结构
杨志刚
刘兵
王金滢
顾振宇
吴刘颖
陆原
屈军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瘙痒相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夏天一
李丽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银屑病治疗中系统用药和外用药物的应用
葛李洋
林世颖
陈宏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