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 被引量:9
1
作者 耿艳云 李漓 +1 位作者 彭莉萍 萧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2-66,共5页
目的设计并评价基于核心胜任力的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方法参考疼痛管理核心胜任力跨专业专家共识,采用德尔菲法设置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来自7个省40家医院的50名护士接受了3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疼痛知识... 目的设计并评价基于核心胜任力的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方法参考疼痛管理核心胜任力跨专业专家共识,采用德尔菲法设置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来自7个省40家医院的50名护士接受了3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及临床疼痛知识测验得分,组织结业考核并调查学员的满意度。结果49名学员完成结业考核和培训前后调查。学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平均答对率由57.54%提高至70.98%,临床疼痛知识测验平均答对率由52.53%提高至66.19%,结业考核成绩(82.75±2.93)分,学员对培训满意。理论课程需求满足程度、授课满意程度及临床实践满意度评分均>4分。结论基于核心胜任力的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可以提高学员的疼痛知识水平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治疗 专科护士 核心胜任力 培训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卓伦 孙武平 熊东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2,共7页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临床较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亚型,病人通常反复就诊、疗效不确定且伴高度焦虑。PS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暂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以抗...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临床较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亚型,病人通常反复就诊、疗效不确定且伴高度焦虑。PS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暂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以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治疗为主,并联合心理疗法。本文回顾总结近年来PSPD在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明确PS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疼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客观量化评估的必要性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丽旋 蒋昌宇 +9 位作者 罗裕辉 孙武平 秋云海 张强 彭莉萍 廖翔 肖礼祖 王海宁 樊碧发 熊东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330,共7页
疼痛的评估量化是疼痛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以主观判断为主,未能精确量化客观存在的疼痛。因此,疼痛的客观量化评估已经成为疼痛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由于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形成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慢性... 疼痛的评估量化是疼痛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以主观判断为主,未能精确量化客观存在的疼痛。因此,疼痛的客观量化评估已经成为疼痛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由于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形成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发病机制也差异巨大,诸多脑区均参与疼痛的感知与调节,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也参与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导致客观准确的量化评估方法仍在艰难的探索之中。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重点围绕生物电进行叙述,以期为未来疼痛客观量化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客观量化评估 脑电图 功能磁共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巴茜远 郝悦 +1 位作者 肖礼祖 蒋昌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7-371,共5页
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神经痛的出现限制了化疗药的进一步应用,并给病人造成严重身心负担。目前化疗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不详,临床一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已发表的化疗所致神经病... 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神经痛的出现限制了化疗药的进一步应用,并给病人造成严重身心负担。目前化疗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不详,临床一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已发表的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化疗药体对轴突传导,线粒体功能,炎性和免疫反应以及离子通道的影响等相关机制,以期为研发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叶兰 巴茜远 +1 位作者 郑锦芬 郝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对传统的镇痛药物反应不佳,极难治疗,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临床和公共卫生的重要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腺苷酸激活蛋...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对传统的镇痛药物反应不佳,极难治疗,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临床和公共卫生的重要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NP的发生、发展和维持过程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未来有望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标。本综述回顾和展示了AMPK在治疗NP中的作用及镇痛机制,及AMPK为靶点的化合物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为预防和治疗NP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神经病理性疼痛 线粒体 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 AMPK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血清激素水平改变研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闫栋 吴松斌 +5 位作者 宋奕 方梅 钱建学 熊东林 肖礼祖 孙武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8-593,共6页
目的:分析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的血清激素水平,探讨血清激素对PSPD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PSPD病人(PSPD组)和与16例病人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 目的:分析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的血清激素水平,探讨血清激素对PSPD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PSPD病人(PSPD组)和与16例病人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C组),获取PSPD病人和对照组人员的血清激素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PSPD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PSPD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PD病人SAS和SDS评分显著增高(P<0.001)。16例PSPD病人均出现多种血清激素水平异常,PSPD病人的皮质醇、醛固酮和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PSPD病人的多种血清激素水平异常,提示血清激素水平可能是PSP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PSPD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激素水平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LR4及TLR9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清甜 李朴朴 +4 位作者 李楠 肖礼祖 熊东林 蒋昌宇 廖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研究化疗病人血清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的表达水平能否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CINP)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及两者对CINP... 目的:研究化疗病人血清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的表达水平能否作为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neuropathic pain,CINP)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及两者对CINP病人疼痛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正在或既往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是否存在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CINP组(n=23)和无CINP组(n=4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TLR4和TLR9浓度。结果:与无CINP组比较,CINP组血清TLR4和TLR9浓度较高。血清TLR4作为CINP标记物的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P=0.003),最佳临界值为20.99 ng/ml,敏感性为60.87%,特异性为72.34%。血清TLR9作为CINP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00),最佳临界值为22.54 ng/ml,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78.72%。另外,CINP病人疼痛程度与血清TLR4和TLR9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011;r=0.628,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LR4、TLR9是化疗病人发生CINP的影响因素。结论:CINP病人血清TLR4、TLR9呈高水平表达状态,血清TLR4、TLR9有望成为诊断CINP的外周生物学指标。血清TLR4、TLR9表达水平与CINP病人疼痛程度有关,对临床镇痛药物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血清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白细胞介素-18介导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泽豪 王景 +3 位作者 高翔宇 蒋昌宇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67名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8名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38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IM2和IL-18的基因表达在带状疱疹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P<0.05),且在PHN期差异尤为明显(P<0.001)。GSDMD蛋白被切割活化,产生具有细胞膜成孔活性的GSDMD-NT片段,诱导细胞焦亡。不同带状疱疹时期病人血清中IL-18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尤其在PHN时期,上升最为显著。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的IL-18参与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AIM2炎症小体 白细胞介素-18 细胞焦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陈广 麦凤怡 +4 位作者 梁靖蓉 杨文涛 郭婕 舒俊翔 肖礼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1808,共8页
NLRP3被病原体和体内危险信号刺激,能够招募ASC和pro-caspase1等蛋白形成NLRP3炎症小体,进而诱导细胞焦亡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调节内稳态。然而NLRP3炎症小体过度活化与人类很多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NLRP3被病原体和体内危险信号刺激,能够招募ASC和pro-caspase1等蛋白形成NLRP3炎症小体,进而诱导细胞焦亡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调节内稳态。然而NLRP3炎症小体过度活化与人类很多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靶向抑制NLRP3炎症小体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并缓解该类疾病症状。寻找靶向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抑制剂并实现临床转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的来源分类并综述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 内源小分子 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植物成分 临床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翔宇 陈泽豪 +1 位作者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1-696,共6页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的早期预测和疗效评估中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参考,以辅助临床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和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莉萍 张喜芝 +5 位作者 熊东林 樊碧发 廖小妹 刘青青 薛笑冬 赵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1-678,共8页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住院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PHN资料完整的病例627例,按照有无PHN分...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住院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PHN资料完整的病例627例,按照有无PHN分为PHN组和非PHN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HN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27例病人,按PHN发生情况分为PHN组(156例)和非PHN组(47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共6个危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均对PHN有直接效应,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24、0.198、0.116、0.075、0.234、0.082、0.085;年龄、糖尿病对PHN具有直接与间接影响,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238、0.128。结论:PHN受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因素的影响,年龄、糖尿病对PHN具有直接与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佳彬 李迪森 +4 位作者 罗裕辉 陈师 高翃 樊碧发 熊东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又名Willis-Ekbom病,表现为强烈的、几乎不可抗拒的活动腿的欲望[1]。RL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WILLIS 脊髓电刺激 文献复习 RLS 年龄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梁靖蓉 麦凤怡 +2 位作者 李陈广 廖翔 张治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7-1461,共5页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从中药吴茱萸果实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喹啉生物碱,长期运用于传统中医治疗各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EVO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肥胖、抗阿尔兹海默病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与多种蛋...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从中药吴茱萸果实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喹啉生物碱,长期运用于传统中医治疗各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EVO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肥胖、抗阿尔兹海默病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例如EVO通过与TRPV1的相互作用诱导其激活从而发挥抗炎与减肥的作用;与DNA拓扑异构酶I的相互作用抑制其功能从而抑制细菌的增殖;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发挥抗肿瘤和抗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对EVO的深入研究,其药理研究和作用机制有了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吴茱萸碱 药理学活性 蛋白靶点 安全用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松斌 杨少敏 +3 位作者 黄佳彬 孙武平 熊东林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让PHN治疗效果欠佳,...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让PHN治疗效果欠佳,缺乏有效模拟PHN的动物模型更让PHN发病机制的研究止步不前。本文主要综述目前PHN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由VZV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诱导的PHN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疼痛行为学表现。旨在比较现有PHN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阐明PHN致病机制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同时也为PHN动物模型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动物模型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I型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铭杰 黄佳彬 +6 位作者 罗裕辉 高翃 梁豪文 熊东林 廖翔 张强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使用短时程电刺激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其中64例采用背根神经电刺激,138例采用脊髓电刺激),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每一例手术的辐射剂量,术后病人的程控次数,术前及术后1、2、3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耗材费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在两种方法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显著上升(P<0.01),且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背根神经电刺激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且术后平均程控次数以及医疗耗材费用也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程控次数少、覆盖好、花费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 视觉模拟评分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SF-36健康调查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发病时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晓君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嗜神经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复制并沿神经分布的,以区域性皮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累及全身任何周围神经分布部位。HZ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嗜神经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复制并沿神经分布的,以区域性皮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累及全身任何周围神经分布部位。HZ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的慢性疼痛,它对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经济产生巨大负担。虽然HZ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生和发展与机体免疫调控密切相关,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了多种细胞因子与HZ之间有密切关系,在HZ发病后分别发挥着抗炎、促炎、抗病毒和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共同调节机体免疫。但目前尚没有学者对HZ发病时引起机体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潜在临床意义进行汇总。本文主要对HZ发病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和潜在临床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出HZ特异性表达的或能预测PHN的因子,有可能为将来挖掘潜在治疗靶点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神经痛 细胞因子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dermin D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陈广 麦凤怡 +2 位作者 梁靖蓉 肖礼祖 张治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程序性的炎症性坏死,与微生物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而近年来才发现,Gasdermin D是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其切割会导致细胞膜上形成孔洞,诱导细胞焦亡发生,释放IL-1β和IL-18等炎性因子,加剧炎症反应的发...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程序性的炎症性坏死,与微生物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而近年来才发现,Gasdermin D是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其切割会导致细胞膜上形成孔洞,诱导细胞焦亡发生,释放IL-1β和IL-18等炎性因子,加剧炎症反应的发生。随着对Gasdermin D研究的深入,逐渐明确了其蛋白结构以及活化位点,并进一步发现其除能被炎症小体激活外的其他活化途径。Gasdermin D的活化能够诱导细胞膜孔洞的形成并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细胞的死亡,这些研究的发现让我们更深入了解Gasdermin D的功能以及细胞焦亡和程序性坏死。该文就近年来Gasdermin D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dermin D Gasdermin家族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产素与催产素受体系统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丽旋 肖礼祖 蒋昌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8-297,共10页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全球疼痛病人数量逐年增长,但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有效手段仍有所欠缺。因此,进一步寻找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策略迫在眉睫。已知催产素是具有多种生理和社会功能的下...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全球疼痛病人数量逐年增长,但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有效手段仍有所欠缺。因此,进一步寻找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策略迫在眉睫。已知催产素是具有多种生理和社会功能的下丘脑神经肽,除经典的催产、泌乳等效应外,它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它发挥强大镇痛作用的一个关键模式是由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联系的催产素及催产素受体所组成的神经网络系统所介导,但具体镇痛机制尚未研究透彻。本文将简要介绍催产素与催产素受体,并就近年来其与疼痛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梳理催产素与催产素受体系统参与镇痛的相关机制,揭示其对疼痛治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催产素受体 疼痛 镇痛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的CT脊髓造影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国鑫 许智鹏 +2 位作者 张晓玲 崔敬禄 廖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3-593,共11页
目的: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定位对于微创减压手术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基于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CT脊髓造影(CT myelograoms,CTM)图像识别具备预测责任节段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同时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构... 目的: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定位对于微创减压手术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基于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CT脊髓造影(CT myelograoms,CTM)图像识别具备预测责任节段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同时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并探索性能最优的算法组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CTM检查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资料,并在3D Slicer上勾画腰椎硬脊膜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影像组学特征数据分为三个子数据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6:2:2)。从6×12算法组合中开发了总共72个预测模型,然后从交叉验证中择优选出最优预测模型,在测试集评估其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主要预测性能评价指标。结果:共219名病人纳入分析,研究发现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为最优的特征选择方法,其所筛选的15个影像组学预测因子包含10个纹理特征、3个形状特征和2个强度一阶特征。基于此15个影像组学预测因子所建立的多数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AUC均在0.85及以上,其中逻辑回归模型、多层感知机模型和装袋模型的AUC均在0.86以上,三者的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亦无明显差别,但装袋模型的灵敏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发现影像组学预测因子多数为医师肉眼难以辨识的纹理特征,也初步表明了机器学习定位CTM的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机器学习 计算机断层扫描脊髓造影 影像组学 责任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现状及病例报道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景 宁燕 +3 位作者 黄佳彬 吴晓君 黄铭杰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6-781,共6页
随着癌症发病率与治愈率不断上升,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带来的疼痛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同时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使癌痛成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一大阻碍,癌痛的治疗亟需更完善的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的文献,以及3例脊... 随着癌症发病率与治愈率不断上升,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带来的疼痛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同时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使癌痛成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一大阻碍,癌痛的治疗亟需更完善的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的文献,以及3例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的病例报告,进一步阐述脊髓电刺激对于癌痛治疗的疗效,为癌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癌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