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今医学观论昼寝与身心健康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盼 曹泽云 +5 位作者 卓越 彭嘉颖 邓石峰 何可 赵宁 张泓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2,共5页
昼寝,最早出自于《论语》的“宰予昼寝”,谓当昼而寐,即意为日间小憩。中医学非常肯定睡眠的作用,昼寝的传统中医理论包括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结合目前的研究证据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概述了昼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昼寝,最早出自于《论语》的“宰予昼寝”,谓当昼而寐,即意为日间小憩。中医学非常肯定睡眠的作用,昼寝的传统中医理论包括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结合目前的研究证据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概述了昼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昼寝在心理层面能改善主观的困倦和疲劳程度,还能改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警觉性。在生理层面,昼寝与否及昼寝时长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昼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应根据身体状态、作息习惯等因人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寝 睡眠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熊丹 谢海花 +3 位作者 李浩 张泓 谭洁 赵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7-1007,1014,共12页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 背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对不同rTMS干预模式的选择仍缺乏循证依据。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rTMS的4种模式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追溯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方式进行。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790例患者,共涉及6种干预措施:高频rTMS(HF-rTMS)、低频rTMS(LF-rTMS)、间断性theta节律刺激(iTBS)、连续性theta节律刺激(cTBS)、假刺激、常规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HF-rTMS、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cTB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高于常规疗法(P<0.05),LF-rTMS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改良Barther指数(MBI)和Barther指数(BI)评分均高于假刺激、常规疗法(P<0.05),HF-rTMS、LF-rTMS缩短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高于假刺激(P<0.05)。不同措施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UE评分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79.9%)>cTBS(75.3%)>HF-rTMS(71.1%)>iTBS(45.8%)>假刺激(20.2%)>常规疗法(7.7%),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iTBS(77.0%)>LF-rTMS(64.1%)>cTBS(61.0%)>HF-rTMS(38.0%)>假刺激(30.6%)>常规疗法(29.2%),提高MBI和BI评分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LF-rTMS(96.4)>iTBS(74.9%)>HF-rTMS(38.6%)>假刺激(30.7%)>常规疗法(9.4%),缩短MEP潜伏期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HF-rTMS(80.0%)>LF-rTMS(78.9%)>常规疗法(58.8%)>iTBS(24.9%)>假刺激(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假刺激及常规疗法对照的基础上,LF-rTM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优于HF-rTMS和i TBS、cTBS;iTBS对上肢肌张力的降低具有明显优势;HF-rTMS对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干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莉萍 张喜芝 +5 位作者 熊东林 樊碧发 廖小妹 刘青青 薛笑冬 赵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1-678,共8页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住院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PHN资料完整的病例627例,按照有无PHN分...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住院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PHN资料完整的病例627例,按照有无PHN分为PHN组和非PHN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HN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27例病人,按PHN发生情况分为PHN组(156例)和非PHN组(47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共6个危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均对PHN有直接效应,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24、0.198、0.116、0.075、0.234、0.082、0.085;年龄、糖尿病对PHN具有直接与间接影响,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238、0.128。结论:PHN受性别、年龄、皮疹面积、急性期疼痛评分、感觉异常、糖尿病、癌症因素的影响,年龄、糖尿病对PHN具有直接与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