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东宁 李巍明 +6 位作者 刘楷 黄坤 陈侯磬 曾娘华 刘诚 罗万荣 易伟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7年12月全麻下PPEC...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7年12月全麻下PPECD治疗37例CSR,比较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颈椎动力位片和MRI评估疗效。结果37例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围术期神经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7例平均随访21.7月(13~50个月),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6±0.7)分,显著低于术前(6.2±1.0)分(P均=0.000);末次随访时NDI(14.3±3.9)%,显著低于术前(50.8±9.1)%(t=21.02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6%,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CSR微创、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利用IOF骨质疏松一分钟测试
2
作者 张坤 王敏 +2 位作者 张光荣 易伟宏 杨大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利用IOF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来作为骨质疏松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收集在本院骨科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就诊的470名对象的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结果和骨质疏松患病数据,利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tisic回归... 目的利用IOF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来作为骨质疏松的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收集在本院骨科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就诊的470名对象的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结果和骨质疏松患病数据,利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tis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骨质疏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父母是否有过骨折或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父母曾经有人驼背,患者实际年龄超过40岁或BMI≤18.5 kg/m^(2)等9个问题,被定义为发生骨质疏松风险的特征变量。多因素Logtis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OR:1.12,95%CI:1.09~1.15)、性别(OR:6.81,95%CI:3.95~12.1)、是否在成年之后因轻摔发生骨折(OR:2.87,95%CI:1.82~4.26)、每天运动量少于30 min(OR:1.59,95%CI:1.29~2.18)与骨质疏松的高风险有关(P<0.05)。利用Logtisic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值为0.856。通过校准曲线研究表明,其优势在于列线图模型的理想曲线与偏差校正曲线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从临床适用性来说,与“全干预”和“不干预”方案相比较,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率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结论利用IOF提供的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构建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1 min测试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