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TiO2-KMnO4光催化氧化体系快速测定COD——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丽华 龚时琼 +1 位作者 朱丽华 杨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分析监测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介绍了以纳米TiO2-KMnO4协同光催化氧化体系为基础,结合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校园内的几个湖泊水(作为样品水样)中COD的简便方法,并用重铬酸钾回流法作对比。该方法可作为仪器分析...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质分析监测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介绍了以纳米TiO2-KMnO4协同光催化氧化体系为基础,结合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校园内的几个湖泊水(作为样品水样)中COD的简便方法,并用重铬酸钾回流法作对比。该方法可作为仪器分析实验的综合实验,让学生掌握分光光度法,以及熟悉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该实验内容新颖,学生参与热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光催化氧化 重铬酸钾回流法 仪器分析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熊辉 高晓莉 +3 位作者 郭雯霁 秦超然 付世涛 龚跃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推动化学实验教学和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内涵式并行发展,为教学科研和科普宣传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根据化学实验中心管理运行情况,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院级实验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实验室条件的更新建设、实验教学的... 为推动化学实验教学和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内涵式并行发展,为教学科研和科普宣传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根据化学实验中心管理运行情况,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院级实验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实验室条件的更新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大型仪器资源的开放共享等方面介绍了化学实验中心“双一流”建设的经验。依托平台的建设改善师生实验环境,加强实验安全防护,提升教学科研服务质量,推进科普宣传培训力度,培养基础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中心 双一流建设 实验教学 仪器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超疏水磷酸盐化学转化涂层的制备与耐蚀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先朝 聂敬敬 +6 位作者 李逸 蔡微波 孙京丽 袁勇 张利嵩 王晓雪 董泽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6-128,共13页
目的研究超疏水改性处理对磷酸盐化学转化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利用PA和Ce3+的螯合作用及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提升涂层的防护性能。方法将仿生超疏水技术和化学转化技术相结合,对传统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进行后处理改性,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 目的研究超疏水改性处理对磷酸盐化学转化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利用PA和Ce3+的螯合作用及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提升涂层的防护性能。方法将仿生超疏水技术和化学转化技术相结合,对传统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进行后处理改性,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效应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改性后涂层的微观形貌、润湿性和耐蚀性。结果SEM结果显示,经过后处理改性后,磷酸盐化学转化膜(PCC)表面的缺陷被有效封堵,膜层致密性显著提高。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膜层的静态水接触角高达156.5°,滚动角低至5°,呈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后处理改性后的超疏水膜层的防护性能显著提高;相较于PCC膜层,超疏水膜层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低频阻抗模值则提高了1个数量级,并且经过12 d浸泡后其低频阻抗模值仍然高于104Ω·cm^(2)。中性盐雾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涂层的耐盐雾性能大幅提升,耐盐雾超过100h。结论该涂层展现出了优异的憎水性能和良好的自清洁性能,能够为基体提供高效且持久的腐蚀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耐蚀性 表面防护 化学转化 超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原理驱动的光生物不对称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雨 钟芳锐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49,共29页
手性选择性的调控一直是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酶是绿色、高选择性的天然手性催化剂,但在绿色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受限于进化形成的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光催化通过捕获光子能量实现底物分子的化学键活化,是引发自由基反应的重要策略,融... 手性选择性的调控一直是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酶是绿色、高选择性的天然手性催化剂,但在绿色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受限于进化形成的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光催化通过捕获光子能量实现底物分子的化学键活化,是引发自由基反应的重要策略,融合光化学和酶的光生物催化正成为不对称催化合成的新兴合成工具。利用蛋白质改造、定向进化等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基于光化学的化学原理挖掘辅酶的非天然催化功能,探索光催化剂与酶的协同耦合作用新模式,理性设计人为定义功能的人工光酶,能突破天然酶催化的底物谱和反应类型,有效弥补天然光酶的稀缺性,拓展生物催化的化学边界和合成空间。本文综述了化学原理驱动光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依据光和酶之间的耦合模式和催化机制,将文献分为外源光催化剂与天然酶耦合、电子供体-受体复合物激发驱动的光酶催化、辅酶直接光氧化还原和光酶能量转移催化四种不同类型,分别详细探讨其分子活化机制和立体化学调控的化学原理。此外,本文也对光生物不对称催化存在的辅酶类型单调、催化效率低等挑战进行了总结,并从天然酶库的深度挖掘、人工光酶类型的拓展、酶的从头设计和全细胞催化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化学和生物融合实现高价值功能分子的绿色生物制造,推动合成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催化 不对称催化 人工光酶 定向进化 手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植酸钝化工艺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海人 石日华 +3 位作者 屈钧娥 刘少波 陈庚 郭兴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81,共5页
通过极化曲线,AFM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钝化工艺参数对不锈钢植酸钝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钝化处理工艺,获得了耐腐蚀性能更优良的钝化膜。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操作方便,而且钝化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极化曲线,AFM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钝化工艺参数对不锈钢植酸钝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钝化处理工艺,获得了耐腐蚀性能更优良的钝化膜。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操作方便,而且钝化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的不锈钢钝化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耐腐蚀性 植酸 钝化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噪声研究缓蚀剂对AA6063铝合金点蚀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阮红梅 董泽华 +1 位作者 石维 陈东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97-2107,共11页
采用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A6063铝合金在3%(w)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萌发和稳态点蚀生长特征,着重探讨了CeCl3、Na2CrO4、8-羟基喹啉(8-HQ)等三种不同类型缓蚀剂对亚稳态和稳态点蚀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A6063铝合金在3%(w)NaCl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萌发和稳态点蚀生长特征,着重探讨了CeCl3、Na2CrO4、8-羟基喹啉(8-HQ)等三种不同类型缓蚀剂对亚稳态和稳态点蚀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铝合金表面阴极相(Al-Si-Fe)周边的Al基体发生局部溶解后,会导致邻近区域pH值升高(>8.4),引起Ce(OH)3在蚀点中心区的阴极相表面优先沉积,从而抑制局部腐蚀的阴极去极化过程.随着缓蚀剂浓度的提高,亚稳态噪声峰的平均积分电量(q)随之递减,但噪声峰的平均寿命几乎没有变化,表明Ce3+并不能直接加速亚稳态蚀点的修复,但可降低蚀点内金属Al的溶解速率.CrO42-不但可加速蚀点修复,还可降低亚稳态蚀点的形核速率.8-HQ主要与Al3+、Mg2+等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并沉积在铝合金表面,提高了铝基体的全面抗腐蚀能力,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耐点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化学噪声 点蚀 缓蚀剂 形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4
7
作者 周锦兰 王宏 聂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8,21,共4页
创新实验平台是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场所。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中心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努力探索创新人才的育人模式。秉承"供优质平台,树创新理念,抓实践环... 创新实验平台是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场所。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中心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努力探索创新人才的育人模式。秉承"供优质平台,树创新理念,抓实践环节,育拔尖人才"的指导思想,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平台 实践环节 拔尖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与维生素B_2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包晓玉 陈欣 +2 位作者 陈建国 党元林 黄开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研究了维生素 B2 与 DNA在 p H4.5 6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维生素 B2 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 ,峰电位基本不变。通过测定 DNA引入前后的一些电化学参数 ,推测维生素 B2 与 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 研究了维生素 B2 与 DNA在 p H4.5 6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维生素 B2 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 ,峰电位基本不变。通过测定 DNA引入前后的一些电化学参数 ,推测维生素 B2 与 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针对该类型体系 ,推导出一系列方程求得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 1∶ 1 ,结合常数β =6.0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维生素B2 DNA 循环伏安法 紫外光谱法 维生素药物 超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铝合金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元良 赵艳娜 +1 位作者 齐公台 刘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0-1305,共6页
针对不同均匀化处理方式会引起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变化现象,采用电子探针(EPMA)、动电位极化及恒电流极化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水淬、空冷、炉冷)方式对Al-Zn-I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合金在3%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工作电位、腐蚀... 针对不同均匀化处理方式会引起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变化现象,采用电子探针(EPMA)、动电位极化及恒电流极化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水淬、空冷、炉冷)方式对Al-Zn-I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合金在3%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工作电位、腐蚀形貌和电流效率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10℃,10 h的均匀化处理使晶界偏析减少,抑制析氢自腐蚀和晶粒脱落,提高电流效率,但对阳极开路电位、工作电位及溶解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且水淬处理试样的电流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铝合金 牺牲阳极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砂新工艺的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薛锋 刘承美 +1 位作者 张小平 佘跃惠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61-64,共4页
针对我国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严重出砂的问题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改性呋喃树脂固剂及 3种配套防砂工艺 :直接固砂工艺、压裂固砂工艺、多级闭合酸酸化固砂工艺。该新工艺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 针对我国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严重出砂的问题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改性呋喃树脂固剂及 3种配套防砂工艺 :直接固砂工艺、压裂固砂工艺、多级闭合酸酸化固砂工艺。该新工艺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气田气井防砂和尕斯油田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水井防砂。该化学体系费用低 ,与地下流体配伍性好 ,固结后渗透率损害低 ( 1 6%~ 2 8% ) ,固结强度高 ,有效期长 ,使用安全 ,易于注入和施工。 3口气井和 3口水井固砂效果表明 ,该固砂剂及配套防砂工艺 ,非常适合青海油田中浅层细粉砂防砂 ,解决了该油田长期以来未攻克的难题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粉砂岩 气井 水井 固砂剂 化学防砂 矿场试验 油藏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分子光谱技术分析光催化还原的综合实验设计
11
作者 舒蕾 闫凯 +2 位作者 赵丽华 朱丽华 王楠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9,共9页
将国家倡导的碳中和、科研前沿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设计了一个多种分子光谱技术联合研究CO_(2)光催化还原的仪器分析综合实验。实验包括光催化剂g-C_(3)N_(4)的制备及其红外、拉曼、紫外-可见漫反射和稳态瞬态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以及光... 将国家倡导的碳中和、科研前沿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设计了一个多种分子光谱技术联合研究CO_(2)光催化还原的仪器分析综合实验。实验包括光催化剂g-C_(3)N_(4)的制备及其红外、拉曼、紫外-可见漫反射和稳态瞬态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以及光催化还原CO_(2)不同状态产物红外光谱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光谱分析法及制样方式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可以加深学生对分子光谱及其与物质结构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光谱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光谱 时间分辨光谱 综合实验 CO_(2)还原 g-C_(3)N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膜电化学行为与微观粘附力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张金枝 柴仕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7-1512,共6页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的变化趋势,表明AFM力曲线技术可成功应用于缓蚀膜吸附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膜 电化学行为 AFM力曲线 粘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阻抗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胜 邱于兵 郭兴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1-609,共9页
用恒电流法分别聚合了掺杂对甲苯磺酸根(pTS-)和十二烷基磺酸根(DS-)的聚吡咯膜(PPy/pTS和PPy/DS),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测试了聚吡咯膜在NaCl溶液中‘过电位’电化学过程前后及不同电位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性能.同时,... 用恒电流法分别聚合了掺杂对甲苯磺酸根(pTS-)和十二烷基磺酸根(DS-)的聚吡咯膜(PPy/pTS和PPy/DS),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测试了聚吡咯膜在NaCl溶液中‘过电位’电化学过程前后及不同电位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通过嵌入和脱出Na+和Cl-离子的聚吡咯膜在特定溶液中电化学阻抗图谱,研究了离子的嵌入对聚吡咯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电位’现象可以提高聚吡咯膜的离子电导率和膜电容,Cl-离子的嵌入能提高PPy/pTS的电导率,而Na+离子的嵌入对聚吡咯膜的电导率影响不大.另外,嵌入离子对聚吡咯膜形貌的改变会对聚吡咯膜的离子传导率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膜的电化学阻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聚吡咯 电化学阻抗 离子交换 过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丝束电极研究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的电化学不均匀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靖 刘宏芳 +1 位作者 许立铭 郑家燊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8期325-327,366,共4页
将丝束电极技术应用于硫酸盐还原菌 (SRB)生物膜的不均匀性研究 ,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电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而反映生物膜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 ,电极表面电位分布不均匀性导致生物膜生长的不均匀性 ,而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繁殖进一... 将丝束电极技术应用于硫酸盐还原菌 (SRB)生物膜的不均匀性研究 ,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电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而反映生物膜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 ,电极表面电位分布不均匀性导致生物膜生长的不均匀性 ,而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繁殖进一步促进了生物膜的不均匀性 ,且SRB的新陈代谢产物加速了局部腐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束电极 生物膜 硫酸盐还原菌 局部腐蚀 电化学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碳钢缝隙腐蚀的电化学噪声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骞 邱于兵 郭兴蓬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应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Q235碳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显示,缝隙腐蚀过程可以被清楚地划分为3个阶段:孕育期、快速转换期和稳定发展期.电化学噪声的特征和噪声电阻在各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缝隙外、内表... 应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Q235碳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显示,缝隙腐蚀过程可以被清楚地划分为3个阶段:孕育期、快速转换期和稳定发展期.电化学噪声的特征和噪声电阻在各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缝隙外、内表面积比(r)对缝隙腐蚀的孕育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r越大,孕育期越长.但是,在缝隙腐蚀稳定发展期,r较小时,缝隙外电极表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缝隙内外电位差很小,缝隙内腐蚀速率较小;倘如r很大时,则缝隙外电极表面处于钝态,缝隙内外电位差大,最终将导致严重的缝隙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缝隙腐蚀 外内表面积比 电化学噪声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工艺中基体表面活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建国 陈存华 郑家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简要介绍了非金属材料化学镀工艺中基体表面活化的几种方法 ,包括传统的基体表面活化法、气相沉积法、介电层放电法、光化学法、自催化活化法等。讨论了它们的原理、优缺点。
关键词 基体表面活化法 气相沉积法 DBD法 光化学活化法 自催化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吸附行为的电化学及AFM力曲线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黄金营 王海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结合极化曲线,微分电容曲线测试和AFM力曲线技术研究了直链十二胺对氯化钠溶液中铜镍合金的缓蚀行为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在合金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膜而起到缓蚀作用。十二胺浓度越大,吸附膜越致密,缓蚀率越高,力曲线上测得... 结合极化曲线,微分电容曲线测试和AFM力曲线技术研究了直链十二胺对氯化钠溶液中铜镍合金的缓蚀行为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在合金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膜而起到缓蚀作用。十二胺浓度越大,吸附膜越致密,缓蚀率越高,力曲线上测得的粘附力值也越大。质子化的十二胺在荷负电的合金表面的吸附使电极零电荷电位正移,电荷屏蔽作用使得AFM力曲线上探针与试样之间的长程静电斥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胺 吸附 电化学测试 AFM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诱导局域化学镀铜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建国 陈存华 +2 位作者 郑家燊 黄维玲 李亚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利用CO2 激光诱导液相沉积技术 ,首次从水溶液中在环氧树脂基体的正面局域沉积出了金属铜线。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仪器 ,观察到了激光照射后基体上催化沉积活性中心的存在 ,分析了所沉积的铜线的微观形貌。
关键词 局域化学镀铜 CO2激光 激光诱导液相沉积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法在聚酰亚胺上沉积钯-铂合金薄层(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俞开潮 Yousef Hamadan +4 位作者 程银华 周锦兰 李正佳 于澍燕 焦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9-794,共6页
以N2,O2作载气,通过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CECVD)分别制得在聚酰亚胺上的金属铂、钯及其合金薄层。铂、钯配合物的共同沉积可生成Pt-Pd合金薄膜。在Pd-Pt合金的沉积过程中,Pd/Pt的原子数比率随共同沉积的条件改变而变化。O2为载气、300... 以N2,O2作载气,通过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CECVD)分别制得在聚酰亚胺上的金属铂、钯及其合金薄层。铂、钯配合物的共同沉积可生成Pt-Pd合金薄膜。在Pd-Pt合金的沉积过程中,Pd/Pt的原子数比率随共同沉积的条件改变而变化。O2为载气、300℃条件下,用Pd(η3-allyl)(hfac)和Pt(COD)Me2作前驱体共沉积制备Pd-Pt合金,得到含Pd37.2%,Pt62.8%且不含碳和氟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 聚酰亚胺 钯-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监控系统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海人 郑恩秀 +2 位作者 郭兴蓬 石兴阳 李文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7-81,共5页
根据控制电位差的原理和实际经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锈钢表面着色微机监控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控制原理、传感器的确定,以及其软件设计特点与创新。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彩色不锈钢的颜色,克服不锈钢着色重现性差的问题,... 根据控制电位差的原理和实际经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锈钢表面着色微机监控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控制原理、传感器的确定,以及其软件设计特点与创新。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彩色不锈钢的颜色,克服不锈钢着色重现性差的问题,同时为研究温度,添加剂和不锈钢预处理等因素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着色 微机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