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微米VO2红外探测器光电响应对比研究
1
作者 何少伟 黄鹰 +3 位作者 戴君 赖建军 王兴治 易新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86-188,共3页
新型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钒(VO2)热敏薄膜具有平均粒度为8 nm和在半导体相区电阻温度系数(TCR)为-6%~7%/K.而通常用于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的VO2具有微米结构,粒度为1~2μm、TCR约为-2%/K.采用同样的器件设计,制备了基于纳米结构和微米结构的... 新型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钒(VO2)热敏薄膜具有平均粒度为8 nm和在半导体相区电阻温度系数(TCR)为-6%~7%/K.而通常用于非致冷红外探测器的VO2具有微米结构,粒度为1~2μm、TCR约为-2%/K.采用同样的器件设计,制备了基于纳米结构和微米结构的VO2薄膜128元线列器件,并对两种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纳米结构VO2的器件响应率较基于微米结构的VO2器件高近3倍,前者器件的探测性能较后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红外探测 二氧化钒 薄膜 微测辐射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参数对禁带带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兵 竺子民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9-482,共4页
采用平面波法(PWM)计算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结构。分别就构造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高低折射膜层的介电常数及填充比(高折射膜层的厚度与晶体周期长度的比值)对禁带带隙宽度的影响作出分析。通过最小二乘曲线和曲面拟合得到带宽与介电常数... 采用平面波法(PWM)计算一维光子晶体的带隙结构。分别就构造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高低折射膜层的介电常数及填充比(高折射膜层的厚度与晶体周期长度的比值)对禁带带隙宽度的影响作出分析。通过最小二乘曲线和曲面拟合得到带宽与介电常数或带宽与填充比的函数关系图,以确定最佳的禁带带宽,从而设计一维光子晶体的周期结构。对高低折射膜层为G aA s/空气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介电常数比约为13/1,当填充比为0.16时,计算得禁带带宽为0.2564×2πc/Λ,禁带的中心频率为0.3478×2πc/Λ,与实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法 光子禁带 带隙宽度 最小二乘曲线和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时溶剂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饶伟 李定国 +2 位作者 王耘波 王叶安 于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22,共5页
以异丙醇、乙二醇、乙二醇甲醚和乙二醇乙醚4种有机物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Si衬底上制备了钛酸锶钡(BST )薄膜。利用分光光度计、XRD、SEM等手段对不同溶剂溶胶的透光率和BST薄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从溶胶-凝胶转变速... 以异丙醇、乙二醇、乙二醇甲醚和乙二醇乙醚4种有机物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Si衬底上制备了钛酸锶钡(BST )薄膜。利用分光光度计、XRD、SEM等手段对不同溶剂溶胶的透光率和BST薄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从溶胶-凝胶转变速度和制备的薄膜结晶质量等方面研究了溶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乙二醇乙醚为溶剂,经过1~3 d陈化后,BS T 薄膜质量较好;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中,选用黏度小、沸点高、蒸发热大的溶剂有利于形成致密度较高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T薄膜 溶胶-凝胶法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在红外焦平面制作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少伟 王兴治 +4 位作者 戴君 陈四海 赖建军 黄鹰 易新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非致冷红外焦平面制作过程中引入化学镀镍实现光敏元阵列与读出电路的互连.该方法具有选择沉积、不需要外部电源的优点.在32×32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制作中采用化学镀镍方法可实现超过85%互连成功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 在非致冷红外焦平面制作过程中引入化学镀镍实现光敏元阵列与读出电路的互连.该方法具有选择沉积、不需要外部电源的优点.在32×32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制作中采用化学镀镍方法可实现超过85%互连成功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被证实为一种实现焦平面和读出电路互连的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 选择性沉积 化学镀 红外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条射频放电产生单重态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洪源 李国富 +3 位作者 多丽萍 桑凤亭 王新兵 金玉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7-1941,共5页
通过考察各种放电状态及气流条件下发生器内外物种的自发辐射谱,发现光谱峰值强度与对应物种浓度成正比。分析了主要的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了解了单重态氧及其它物种的浓度变化规律。考察了α放电和γ放电两种不同的放电方式。发现在α... 通过考察各种放电状态及气流条件下发生器内外物种的自发辐射谱,发现光谱峰值强度与对应物种浓度成正比。分析了主要的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了解了单重态氧及其它物种的浓度变化规律。考察了α放电和γ放电两种不同的放电方式。发现在α放电状态下,体系中有较少氧原子等淬灭性粒子,更有利于O2(1Δ)产生。加入He,有效地降低了气体体系的离子化阈能和约化场强,约化场强最小时,产生的O2(1Δ)浓度最大,相较于纯氧放电,O2(1Δ)浓度提高一倍以上。考察了腔外各物种浓度的变化,O2(1Δ)离开放电腔后浓度稳定,沿距离减少较慢,有益于出光。优化了本系统的放电极间距,极间距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单重态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 射频放电 单重态氧 电激励氧碘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喻冬梅 王子薇 王体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共3页
为了找到一种简洁、经济、实用的电缆故障定位测试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对以上方法的测试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驻波形成原理,经过数学推导和反复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采... 为了找到一种简洁、经济、实用的电缆故障定位测试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电缆故障定位方法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对以上方法的测试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驻波形成原理,经过数学推导和反复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采用扫频仪进行电缆故障定位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条件和试验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试验验证:该方法对一定距离的电缆故障能够进行定位,能准确地测出故障点位置,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5%,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故障定位 时域反射 扫频仪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