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华优秀传统人权文化中墨子的人权理念
1
作者 汪习根 张倩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以“兼相爱”为核心的墨子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权理念,值得从法理的高度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提供可资利用的优秀传统法文化资源。在法理本质上,“兼相爱”超越西式“博爱”思想,为和平权、发展权等新一代... 以“兼相爱”为核心的墨子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权理念,值得从法理的高度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提供可资利用的优秀传统法文化资源。在法理本质上,“兼相爱”超越西式“博爱”思想,为和平权、发展权等新一代人权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法理价值上,“交相利”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利”,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全方位覆盖、价值客体的多领域涵射、价值内容的精准性把控。在法理原则上,“有法所度”以“兼爱”和“法仪”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人权的法理依据,以“仁”为评价尺度阐释了人权的法理标准,以节用、节葬、非攻、非乐为依托设定了人权的法理规范。在法理实践上,“兴利除害”是由“兼爱”衍生出的具体人权目标,通过尚贤、尚同、非命的人权法理实践机制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人权理念 兼相爱 交相利 有法所度 兴利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权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被引量:20
2
作者 程新宇 杨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人权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来看,人工智能赋能人权,保障并促进人权以新手段和新方式实现,拓展了人权的内涵,推动了世界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挑战来看,人工智能不但极大地挑战了基本人权,包括以隐私权、...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人权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来看,人工智能赋能人权,保障并促进人权以新手段和新方式实现,拓展了人权的内涵,推动了世界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挑战来看,人工智能不但极大地挑战了基本人权,包括以隐私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等为代表的人身人格权利,以自由权、平等权和公平审判权等为代表的政治权利,以工作权和财产权等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而且挑战了人权的底层逻辑和立足之本。究其原因,既有理论方面的对人工智能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对其技术异化造成的社会影响缺乏深刻反省,对数字时代的人权研究尚处在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阶段;也有实践方面的相关从业人员的道德责任感缺失、人权意识淡薄,人工智能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存在各种缺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不健全等。鉴于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权的赋能与挑战,因噎废食或放任自流皆不可取,人们应加强人工智能的本质研究和数字人权理论研究,成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推行价值敏感设计,建立起人工智能的人权风险预警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随时监测、评估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权 技术异化 数字人权 算法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促进发展权的价值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汪习根 张盈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为根本导向,充分保护和促进发展权。在价值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权在诸项价值理念上高度竞合,为发展权的价值优越性提供了确证。在价值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强化价值主体、优化...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为根本导向,充分保护和促进发展权。在价值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权在诸项价值理念上高度竞合,为发展权的价值优越性提供了确证。在价值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强化价值主体、优化价值目标、更新价值客体、绿化价值内涵、拓展价值场域,持续增进发展权品质与活力。在价值实现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国际社会“基于人权的发展”既有路径,从根本上转向“基于发展的人权路径”,通过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令发展权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权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功能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现与传播: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人民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干 蔡相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根植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体系化表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性为核心价值取向,其人民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蕴含了建设生态文明为了...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根植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体系化表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性为核心价值取向,其人民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蕴含了建设生态文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由人民评价的鲜明特点。在对外传播该理念过程中,应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法治观念,通过深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能力、拓宽传播途径来提升生态文明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人民性 理念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发展权保障的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习根 段昀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9,共9页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为发展权的实现带来了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数字鸿沟导致的发展失衡、数字贫困加剧的发展赤字、数字歧视激化的发展矛盾、数字壁垒造成的发展失序、数字失范造成的发展受阻,有必要推动数字...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为发展权的实现带来了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数字鸿沟导致的发展失衡、数字贫困加剧的发展赤字、数字歧视激化的发展矛盾、数字壁垒造成的发展失序、数字失范造成的发展受阻,有必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发展权全方位深度交叉融合而生成一种新型的权利形态——数字发展权。为了确保数字发展权的实现,必须夯实全体人民共享数字发展权的经济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发展权理念,实现良法善治以确认、规范和保障数字发展权。在数字发展权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方案与话语,值得向全世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发展权 数字发展权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基因编辑的若干伦理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6,共8页
我国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动物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前人们已经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在其他领域也有动物基因编辑的尝试。进行动物基因编辑可以带来许多利益。例如,在农业领域,对... 我国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研究较多,而对动物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前人们已经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在其他领域也有动物基因编辑的尝试。进行动物基因编辑可以带来许多利益。例如,在农业领域,对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可以提高其肉、奶、毛的产量和品质,或提高动物的抗病性;在医学领域,对实验动物进行基因编辑可以制备疾病动物模型,或培养供人类移植的备份器官。此外,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定制宠物,或提升工作动物的功能,或提高指标动物对环境的敏感性,等等。但是,动物基因编辑也带来许多伦理问题,从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看,动物基因编辑关乎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等伦理问题;从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看,动物基因编辑关系到人类福祉和个人权利问题,其中包括食品安全、经济效益、知情权利、分配公正、物种多样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伦理问题。因此,人们在进行动物基因编辑时应制定或遵循相应的伦理原则,并采取恰当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基因编辑 动物福利 人类福祉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遗产继承的理论构建与基本框架
7
作者 谭佐财 《东方法学》 2025年第4期153-167,共15页
将实物遗产继承规则直接适用于数字遗产面临理论障碍,有必要系统反思并构建相应的继承规则。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是首要问题,关于侵犯死者或通信对象的隐私、破坏社会信任基础等担忧均可通过学理阐释或技术方式予以化解。若将继承法上的... 将实物遗产继承规则直接适用于数字遗产面临理论障碍,有必要系统反思并构建相应的继承规则。数字遗产的可继承性是首要问题,关于侵犯死者或通信对象的隐私、破坏社会信任基础等担忧均可通过学理阐释或技术方式予以化解。若将继承法上的遗产性质界定为一项法律地位,即可将数字遗产纳入实证法调整范围。简单地以用户协议中的数字遗产条款来安排权利结构可能有悖于继承法原则,具体规则构建应当以尊重死者意愿为核心原则,依序通过遗嘱等书面指示、平台在线工具、平台规则等方式认定死者意愿。若前述方式缺位,则根据数字遗产的商业性程度和人格属性嵌入程度,设计类型化的死者意愿默示规则。为平衡网络服务提供者、死者、近亲属、通信对象及公共利益,应当以比例原则为分析框架合理限制数字遗产继承,包括以正当理由为继承条件,排除其他用户的数字资产,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确定继承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遗产 网络虚拟财产 继承制度 死者人格利益 遗嘱 可继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