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唐单篇传奇的文体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中唐单篇传奇的出现,确立了传奇体的范式与基本内涵。无论是外在形制还是内在叙事模式,中唐单篇传奇与先唐志怪志人小说、初盛唐传奇小说以及史传文类都有着显著不同。中唐单篇传奇是进士文人显扬笔妙的有意创设,在叙事时空的生活化与... 中唐单篇传奇的出现,确立了传奇体的范式与基本内涵。无论是外在形制还是内在叙事模式,中唐单篇传奇与先唐志怪志人小说、初盛唐传奇小说以及史传文类都有着显著不同。中唐单篇传奇是进士文人显扬笔妙的有意创设,在叙事时空的生活化与私密化中通过细节真实来塑造人物情感与故事逻辑的真实,从而让小说文本情美兼具。因此,中唐单篇传奇在流播过程中其"传奇"作法被文类化,作品也逐渐经典化,进而在现代学术体例草创期建构小说史时被定名为文体概念的传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单篇传奇 叙事模式 经典化 文体建构 文化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间集》的现代审美症候与福瑟克的对等译介诗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2,共12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传播过程中,美国汉学家罗伊斯·福瑟克译介的《花间集》具有不可忽视的阐释价值和诗学启示。就阐释角度而言,福瑟克从普遍审美意识和现代性理念出发,对中国花间词予以现代性体验和创造性阐释,认为它具有现实超越... 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传播过程中,美国汉学家罗伊斯·福瑟克译介的《花间集》具有不可忽视的阐释价值和诗学启示。就阐释角度而言,福瑟克从普遍审美意识和现代性理念出发,对中国花间词予以现代性体验和创造性阐释,认为它具有现实超越性、文本自律性、人工技艺性、创造想象力、主题多义性等特点,契合并遥指19世纪晚近西方兴起的现代审美症候。就译介诗学而言,福瑟克从跨语际译介和跨文化诗学出发,重视词作的结构布局与意象安排,关注词体形式的诗学维度及其与主题的关联,以“结构对等翻译法”赋予译文结构形式以审美意义和诗学价值。《花间集》的现代审美症候与福瑟克的对等译介诗学密切关联,呈现出既彼此呼应又相互彰显的张力关系。它植根于西方主体性与现代价值观的“自我想象”与“中国想象”,是现代性价值与民族性诉求之间互动的变异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斯·福瑟克 《花间集》 现代审美症候 结构对等翻译 译介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精神危机与《野草》的书写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济永 孙璐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1-177,共7页
《野草》是鲁迅遭遇启蒙信念、家族亲情、个体存在意义等多重精神危机情况下书写的诗集,它的风格形式与清醒、理性情况下书写的《呐喊》《彷徨》很不一样。其文体的杂糅、不拘格套,词语文句含混缠绕、矛盾,甚至相互否定,还有众多以"... 《野草》是鲁迅遭遇启蒙信念、家族亲情、个体存在意义等多重精神危机情况下书写的诗集,它的风格形式与清醒、理性情况下书写的《呐喊》《彷徨》很不一样。其文体的杂糅、不拘格套,词语文句含混缠绕、矛盾,甚至相互否定,还有众多以"梦"为题的篇章抒写,彰显出一个病态文本的特征,而这恰恰是鲁迅潜意识里诸多矛盾、困惑的反映。鲁迅就是通过这种无意识的写作,释放了内心积郁的苦闷和焦虑,从而完成了其自我心灵的治疗。因此,《野草》是鲁迅进行自我精神分析和心灵治疗的文本,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条通过"潜意识的本我"进行创作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危机 潜意识 释放 意义消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宿章事略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于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102,共13页
《湖北诗征传略》四十卷,兼有诗话与总集之体,总量近百万字,文献价值较大。其编纂者丁宿章去今不远,文献史料却匮乏而杂乱。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尤其是《湖北诗征传略》中的材料,对丁宿章生平事迹进行大略的梳理。并进而考察胡林翼抚鄂时... 《湖北诗征传略》四十卷,兼有诗话与总集之体,总量近百万字,文献价值较大。其编纂者丁宿章去今不远,文献史料却匮乏而杂乱。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尤其是《湖北诗征传略》中的材料,对丁宿章生平事迹进行大略的梳理。并进而考察胡林翼抚鄂时期,湖北士林情况及《湖北诗征传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宿章 胡林翼 湖北士林 《湖北诗征传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咏物词兴盛原因综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成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宋代咏物词彬彬大盛。宋词咏物风尚的形成与演进,与早期词体娱乐应歌的文化功能有关,与宋初词人尚雅新风有关,与词人对于词艺词法的主动探求有关,也与咏物题材本身适宜于体物炼艺有关。但归根到底,宋词咏物风尚至宋末而趋于极盛,与特定... 宋代咏物词彬彬大盛。宋词咏物风尚的形成与演进,与早期词体娱乐应歌的文化功能有关,与宋初词人尚雅新风有关,与词人对于词艺词法的主动探求有关,也与咏物题材本身适宜于体物炼艺有关。但归根到底,宋词咏物风尚至宋末而趋于极盛,与特定时势下中国古代文学抒情言志、托物寄意深厚传统的重新激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咏物词 兴盛原因 娱乐应歌 体物炼艺 抒情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