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 |
邓晓芒
赵立庆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2
|
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思想文化(一)——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
韩东屏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
3
|
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思想文化(一)——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 |
陈先红
孙利昌
韩东屏
赵振宇
黄强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
4
|
有一种力量叫思想——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 |
张廷国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5
|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
张廷国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6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
荣宗礼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0 |
|
|
7
|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民族精神研究院” |
粟志刚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
8
|
数字人文与文学批评的互文性表达及AI生成式诗学构建 |
蒋济永
王磊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9
|
文学的数字人文批评如何可能——实践场域、诠释路径和数字诗学 |
蒋济永
王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协同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 |
欧阳康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五四”语境中创造社“文学青年”的生成 |
侯君伟
魏建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论大学科技心理素质教育 |
王能东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
13
|
启蒙、争鸣与主义:博物学与新诗的发生 |
王书婷
魏文韬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挑战及应对 |
周瑞冬
谢超凡
|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
2025 |
17
|
|
|
15
|
当前中国科技政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盛建新
成良斌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
16
|
入世后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紧要问题与对策 |
张永平
成良斌
殷正坤
|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
17
|
论新兴科技时代医学与哲学的界面——为《医学与哲学》杂志40周年而作 |
邱仁宗
雷瑞鹏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
18
|
生态视域的科学技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述评 |
马兰
吴宁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8
|
|
|
19
|
论文学批评的力量 |
邓晓芒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
20
|
坚持“以人为本”哲学观,培养水利科技人才 |
胡惠君
周未隼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