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12
1
作者 向德平 张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知识分子发起救亡图存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文化失调与重建、平民教育、农民组织化等乡村建设理论,在学术史上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开展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立乡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知识分子发起救亡图存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文化失调与重建、平民教育、农民组织化等乡村建设理论,在学术史上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开展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立乡村组织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倡导放足运动解缚女性的身体,施行禁毒禁赌净化乡村的文化环境,推广公益事业改善乡村的设施条件,实现对农民和乡村的双重改造。乡村建设学派为重建社会组织构造、探索乡村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张力、资源条件限制、与农民联结度较弱等局限。当下的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理论内核的延续性、行动理念的契合性、乡建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乡建内容的承继性。这也启示我们,乡村建设行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伦理、重建团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学派 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专业”的双重调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 被引量:5
2
作者 向德平 傅丽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4,共13页
项目制下的政社互动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枢纽方对政社关系的影响。文章以W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策略为重点,考察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属性,... 项目制下的政社互动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枢纽方对政社关系的影响。文章以W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策略为重点,考察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属性,其以管理方或委托方的身份入场后,既突破了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乡镇街道—社会服务机构”项目运作模式的科层桎梏,又将原先的控制机制扭转为一种新的议价机制,使得政社互动更具协调性。项目运作过程中,枢纽型社会组织选择性采用“加总”“补偿”“包装”等策略,为社会服务机构谋取更多的专业实践空间,呈现出“行政为基、专业为本”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政社互动 社会服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取向及体制机制的适应性变革
3
作者 向德平 黄家文 《行政管理改革》 2025年第9期63-7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发生系列变革,加速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在功能、服务、资源、技术以及效能等发展取向上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驱动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发生系列变革,加速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在功能、服务、资源、技术以及效能等发展取向上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驱动着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作出适应性变革。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应以社会工作发展新取向为基准,统筹完善领导机制、服务框架、协同模式、激励制度以及监督体系,继而消解社会工作面临的结构性张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体制机制 适应性变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