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其伦理学慎思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光源 何勇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转基因作物的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种植 ,在解决由全球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危机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然而也引起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全球性争论和关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人们应该评价和接受转基因作物 ... 转基因作物的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种植 ,在解决由全球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危机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然而也引起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全球性争论和关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人们应该评价和接受转基因作物 ,应制订符合人类伦理道德标准的相应的程序来促进转基因技术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生物安全 生命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稳定株系的筛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举 李三和 +4 位作者 王娜丽 房敬业 丁莉萍 汪越胜 何光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优异的种质,以小麦转1Dx5和1Ax1基因品系为父本,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栽培品种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BC1F1、BC1F2、BC1F3和BC1F4代。在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SDS-PAGE检测技术,鉴定各系的HMW-GS组...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优异的种质,以小麦转1Dx5和1Ax1基因品系为父本,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栽培品种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BC1F1、BC1F2、BC1F3和BC1F4代。在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SDS-PAGE检测技术,鉴定各系的HMW-GS组成,获得了多个外源1Dx5或1Ax1基因稳定超表达的小麦新型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1Dx5和1Ax1基因 杂交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丁莉萍 高莹 +3 位作者 李圣纯 汪成 汪越胜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小麦成熟胚作为转化受体可克服小麦幼胚存在的受季节和幼胚发育阶段限制的缺点。以湖北省小麦品种‘鄂麦12’和模式品种‘Bobwhite’为材料,成熟胚为转化受体,优化基因枪转化法的轰击压力、轰击距离、选择剂等因素,建立以小麦成熟胚为... 小麦成熟胚作为转化受体可克服小麦幼胚存在的受季节和幼胚发育阶段限制的缺点。以湖北省小麦品种‘鄂麦12’和模式品种‘Bobwhite’为材料,成熟胚为转化受体,优化基因枪转化法的轰击压力、轰击距离、选择剂等因素,建立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的高效转化系统。结果表明:小麦成熟胚作为转化受体时,适宜轰击压力和轰击距离组合是900 psi、6 cm;成熟胚对选择剂G418的敏感性强于幼胚,轰击后需要延长恢复时间,选择剂G418的适合浓度为20~40 mg/L。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小麦成熟胚转化频率达0.3%~0.9%,已初步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外源基因在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三和 林刚 +1 位作者 张金锐 何光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中外源品质基因1D x 5在我国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以转基因小麦B 72-8-11b为父本,主栽品种川89-107和鄂麦18为母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2、BC2F1、BC2F2代的HMW-GS组成...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中外源品质基因1D x 5在我国主栽小麦种质中的遗传规律,以转基因小麦B 72-8-11b为父本,主栽品种川89-107和鄂麦18为母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2、BC2F1、BC2F2代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1Dx5基因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分离 被引量:3
5
作者 汪越胜 覃建兵 +1 位作者 汪长东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1-513,共3页
以新疆小麦日喀则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G lu-D 3位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插入pUCm-T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DH 5α,获得阳性克隆。经测序发现该插入片段长度1 287 bp,包括了部分启动子序列和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序列... 以新疆小麦日喀则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G lu-D 3位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插入pUCm-T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DH 5α,获得阳性克隆。经测序发现该插入片段长度1 287 bp,包括了部分启动子序列和完整的编码序列。编码序列推导的蛋白质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属于6类LMW-G S中的T ypeⅠ类,为以后这类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 基因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在花卉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金枝 汪越胜 +2 位作者 常俊丽 杨广笑 何光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转基因技术在花卉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花卉业尤其是在改变花卉园艺性状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物安全性。结合花卉产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今后的规划,旨在... 转基因技术在花卉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花卉业尤其是在改变花卉园艺性状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转基因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物安全性。结合花卉产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今后的规划,旨在为培育有特色的优良花卉品种、促进我国花卉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花卉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串联基因簇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循礼 杨广笑 何光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20,共5页
植物异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三个调控酶: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和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 植物异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三个调控酶: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和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以大豆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Ⅱ)和异黄酮合酶基因(IFS)的cDNA(Genebank登记号分别为EU526827,EU526829,EU526830)经过NCBI在线Blast比对,相似度均在98%以上,确认克隆的目标基因是正确的;将这三种基因顺序连接,构建成串联基因簇CHS-CHIⅡ-IFS(命名为rIFS),并且构建了rIFS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初步的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以及进行异黄酮生物工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生物合成 串联基因簇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外源优质亚基基因的杂交转育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娜丽 汪越胜 +2 位作者 李举 李三和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在获得外源品质基因1Dx5和1Ax1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的基础上,利用小麦转基因品系‘B72-8-11b’和‘B102-1-2’为父本,主要以湖北省栽培品种‘鄂麦12’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HMW-GS鉴定,研究了转基因小麦... 在获得外源品质基因1Dx5和1Ax1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的基础上,利用小麦转基因品系‘B72-8-11b’和‘B102-1-2’为父本,主要以湖北省栽培品种‘鄂麦12’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中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HMW-GS鉴定,研究了转基因小麦外源品质基因在F1、F2、F3、F4代的传递,并筛选出外源1Dx5或1Ax1基因保持超表达的2个新型转基因株系;同时证明了将外源品质基因向栽培品种转育,是提高小麦优质亚基含量和提高HMW-GS总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超量表达 新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后代中转基因小麦外源1Ax1基因的遗传 被引量:2
9
作者 丛玲 汪越胜 +3 位作者 汪长东 王娜丽 姚琴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9-492,共4页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主效基因之一,在小麦胚乳中增加1Ax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其加工品质,这对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外源1Ax1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B102-1-2’为父本,常规小麦品种‘鄂...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主效基因之一,在小麦胚乳中增加1Ax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其加工品质,这对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外源1Ax1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B102-1-2’为父本,常规小麦品种‘鄂麦12’和‘川89-107’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代、F2代的HMW-GS组成,从而研究转基因小麦‘B102-1-2’中外源品质基因1Ax1表达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进入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且正确表达,在F2代中表现出15∶1的分离比,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于杂交育种策略的选择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1Az1基因 孟德尔遗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puroindoline 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明洁 方倜 +3 位作者 虞斌 张金锐 杨广笑 何光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籽粒硬度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puroind oline a(P in a)和puroind oline b(P 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导的小麦P in 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orB 1与R evB 1,对粘果山羊草(A eg ilop s... 籽粒硬度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puroind oline a(P in a)和puroind oline b(P 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导的小麦P in 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orB 1与R evB 1,对粘果山羊草(A eg ilop s kotschy i,CuMk)的三个材料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 in 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4个新型P in b等位基因,基因序列与六倍体小麦的同源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与软粒小麦品种C ap ito le的P inb-D 1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4.6%、94.6%、94.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5%、93.2%、93.2%、92.6%。其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都具有麦类作物P in b基因特有的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W PTKWW K的色氨酸结构域。等位基因P in b-11-1含有1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突变位点(V a l66Phe)。RT-PCR证实了P in 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 thern b lot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均含有两个拷贝的P in b基因。研究结果表明,粘果山羊草中包含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栽培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果山羊草 PUROINDOLINE 6 籽粒硬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角山羊草Pin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明洁 方倜 +3 位作者 刘勇 黄伟伟 杨广笑 何光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SS)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基因长360bp,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对应于麦类作物PinB成... 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SS)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基因长360bp,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对应于麦类作物PinB成熟蛋白结构区域,具有其特有的WPTKWWK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与软粒小麦cv.Capitole的Pinb-D1a相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和91.6%。RT-PCR证实了Pin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二角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为栽培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角山羊草 Pinb基因 籽粒硬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大豆GMCHI基因能够提高原核生物耐低温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立宝 李淑艳 +1 位作者 景新明 何光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低温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北方经常发生,这导致种子萌发率较差、降低植株活力等后果。利用cDNA-AFLP技术从低温(4℃)吸胀24h的抗低温吸胀大豆品种中黄22(低温吸胀24h对萌发率无影响的品种)中分离出一个基因片段,命名为... 低温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北方经常发生,这导致种子萌发率较差、降低植株活力等后果。利用cDNA-AFLP技术从低温(4℃)吸胀24h的抗低温吸胀大豆品种中黄22(低温吸胀24h对萌发率无影响的品种)中分离出一个基因片段,命名为GMCHI(GenBank登录号为EU699765),通过RACE方法得到全长为387bp的cDNA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的查询表明,GMCHI基因和数据库记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因此可以断定GMCHI是在大豆中被发现的新基因。半定量RT-PCR显示GMCHI受ABA和PEG诱导。该基因与PET30A连接后转入原核细胞,经过IPTG诱导,6%SDS-PAGE电泳条带说明,GMCHI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把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的菌落在?20℃下2h后,移至37℃培养20d,发现对照的菌落完全死亡,而诱导表达GMCHI的菌落只有部分死亡,并长出新菌落。RT-PCR检测表明新菌落携带GMCHI基因,证明GMCHI基因的表达提高了大肠杆菌的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CHI 菌落 CDNA-AFLP 基因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Puroindoline蛋白SDS-PAGE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锐 陈明洁 +3 位作者 姜泽群 宋斐 熊晓燕 何光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小麦嘌呤吲哚蛋白(Puroindoline)是优质遗传特性硬度的生化标记,对小麦磨粉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对目前分析此类蛋白的两类Triton-X-114和Tricine-SDS-PAGE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比较,建立了详细的适合半子粒分离Pin蛋白的电泳方法。采用此法... 小麦嘌呤吲哚蛋白(Puroindoline)是优质遗传特性硬度的生化标记,对小麦磨粉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对目前分析此类蛋白的两类Triton-X-114和Tricine-SDS-PAGE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比较,建立了详细的适合半子粒分离Pin蛋白的电泳方法。采用此法检测转pinA基因的硬粒小麦P34的后代以及转基因硬粒小麦之间杂交子代的外源基因pinA的表达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为Puroindoline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小麦品质生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uroindoline蛋白 SDS-PAGE Triton-X-114 Tric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山羊草Aegilops juvenalis Puroindoline b基因的克隆
14
作者 陈明洁 方倜 +2 位作者 罗立廷 杨广笑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5,共5页
Puro indo line a(P ina)和puro indo line b(P in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 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六倍体牡山羊草A eg ilop s juvena lis(UUMM DD)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 inb... Puro indo line a(P ina)和puro indo line b(P in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 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六倍体牡山羊草A eg ilop s juvena lis(UUMM DD)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 inb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发现了两个新型P inb等位基因P inb-a lle le-1和P inb-a lle le-2。该基因全长360 bp,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它编码的蛋白和麦类作物Puro indo line B(P inB)的成熟蛋白有非常高的同源性,具有麦类作物P inB蛋白所特有的W PTKWW K的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与软粒小麦cv.C ap ito le的P inb-D 1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3.1%、93.3%,氨基酸同源性为90.8%、92.4%。P inb-a lle le-1和P inb-a lle le-2分别含有11和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RT-PCR证实了P inb-a lle le-2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 thern B lot分析结果表明,牡山羊草中含有两个拷贝的P inb基因,其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山羊草 PUROINDOLINE b 籽粒硬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山羊草puroindoline 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陈明洁 罗立廷 +2 位作者 刘勇 何勇刚 何光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4-548,共5页
puroindoline a(Pin a)和puroindoline b(P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 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ForA1和RevA1,对六倍体牡山羊草Aegilops juvenalis(UUMMDD)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in ... puroindoline a(Pin a)和puroindoline b(P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 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ForA1和RevA1,对六倍体牡山羊草Aegilops juvenalis(UUMMDD)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in a基因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 a(Pin a-allele),其ORF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麦类作物Pin a基因特有的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WRWWKWWK的色氨酸结构域基因序列,与软粒小麦cv.capitole的Pina-D1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与96.6%。Pin a-allele含有1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突变位点(Gln77Leu)。RT-PCR证实了Pin a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牡山羊草中Pin a基因含有1个拷贝。研究结果表明,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山羊草 PUROINDOLINE a 籽粒硬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方小麦品种大头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分子克隆
16
作者 房敬业 李三和 +3 位作者 李宗瑾 刘勇 汪越胜 何光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9-492,共4页
采用PCR方法从湖北地方小麦品种大头黄(ZM11217)中克隆得到1个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LMW-ZM11217。该基因具有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长度为870bp,编码288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LMW-ZM11217与Glu... 采用PCR方法从湖北地方小麦品种大头黄(ZM11217)中克隆得到1个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LMW-ZM11217。该基因具有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长度为870bp,编码288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LMW-ZM11217与Glu-A3和Glu-D3位点控制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分别为82%和83%),而与Glu-B3位点控制的基因具有较低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大头黄(ZM11217)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中Pinb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昊 何勇刚 +3 位作者 陈鹏 张欣鑫 黄健忠 陈明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puroindoline a(Pina)和puroindoline b(Pin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DD)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了一... puroindoline a(Pina)和puroindoline b(Pin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对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DD)的基因组DNA进行Pinb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新型Pinb等位基因。该基因长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麦类作物PinB蛋白所特有的WPTKWWK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与软粒小麦cv.Capitole的Pinb-D1a相比较,该基因含有1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包括一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变异位点(Val66Phe),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0.5%。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了Pinb基因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粗山羊草中Pinb基因为单拷贝。研究结果表明,粗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对此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将加深对小麦籽粒硬度形成分子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Pinb6基因 籽粒硬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俊丽 杨广笑 何光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而其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则是蛋白质组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对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双向凝胶电泳、色谱和质谱等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而其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则是蛋白质组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对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双向凝胶电泳、色谱和质谱等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本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探索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色谱 质谱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蛋白质组学的专利保护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俊丽 朱雪忠 何光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9-82,87,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药物筛选、新药开发、临床诊断及新陈代谢途径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对蛋白质组学领域中涉及的蛋白质药物、数据库及检测分离设备等的...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药物筛选、新药开发、临床诊断及新陈代谢途径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对蛋白质组学领域中涉及的蛋白质药物、数据库及检测分离设备等的专利保护现状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强调了加强我国蛋白质组学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专利 蛋白质三维结构 数据库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y15N端区同源建模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20
作者 杨曦 黄伟伟 +2 位作者 杨广笑 汪越胜 何光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二级结构预测、折叠识别、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三个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y15N端区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分析发现,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端的5个半胱氨酸具有两种成键模式,一种是Cys22和Cys44之间形成一... 通过二级结构预测、折叠识别、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三个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By15N端区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分析发现,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端的5个半胱氨酸具有两种成键模式,一种是Cys22和Cys44之间形成一个链内二硫键,N端剩余的三个半胱氨酸Cys10,45和55都是自由半胱氨酸用于形成链间二硫键;另一种是Cys22和Cys44,Cys10和Cys55之间形成两对链内二硫键,剩余一个Cys45作为自由半胱氨酸用于形成链间二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谷蛋白 同源建模 分子动力学模拟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