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世纪的新视点——从《高等教育法》颁布看我国高教改革
1
作者 刘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3,40,共4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它将揭开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教改革的新篇章。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在有关教育的宏观决策、战略规划和教育立法上采取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是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纲领性文献,它将揭开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教改革的新篇章。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在有关教育的宏观决策、战略规划和教育立法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步骤,其目的都是为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改革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作者 刘欣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年第2期52-54,共3页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蓬勃开展,高等学校也在着力探索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教育模式,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将是由过分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①那么,道德教育在这种素质教...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蓬勃开展,高等学校也在着力探索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教育模式,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将是由过分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①那么,道德教育在这种素质教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要弄清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 中国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继平 董泽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形成与繁盛、分化与衰落、复归与整合后,按照"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了"研究所型"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其突出特点是简单的分层,稀疏的流动;高深的研究,贫乏的课程;纯粹的自由,高度的统...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形成与繁盛、分化与衰落、复归与整合后,按照"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了"研究所型"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其突出特点是简单的分层,稀疏的流动;高深的研究,贫乏的课程;纯粹的自由,高度的统一。对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科学研究一般的过程和共同的发展趋势,在大学中寻求一块研究生教育的理想的科研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研究生培养模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柯佑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2-54,共3页
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研究柯佑祥高等教育财政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归根结蒂,皆为高等教育财政所致。日本的高等教育财政颇具特色,分析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的发展与运作状况,对我国高等教... 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研究柯佑祥高等教育财政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归根结蒂,皆为高等教育财政所致。日本的高等教育财政颇具特色,分析日本高等教育财政的发展与运作状况,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制订与施行,有着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财政研究 国立高等育 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柯佑祥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5,共6页
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具有一定的标准,定得过低发挥不了学费的作用,定得太高会加重学生家庭的负担。那么,高校究竟应该根据什么收取学费?收多少才算合理?学费是否一成不变?这就涉及到高教学费的定性、定量、动态发展问题。(一)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具有一定的标准,定得过低发挥不了学费的作用,定得太高会加重学生家庭的负担。那么,高校究竟应该根据什么收取学费?收多少才算合理?学费是否一成不变?这就涉及到高教学费的定性、定量、动态发展问题。(一)高等教育学费的制衡因素高等教育学费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的公共性。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具有公共性。首先,社会各部门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为了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共利益,必须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上大学缴费便是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次,高等教育既然是公益事业,而非盈利事业,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费 教学费 培养成本 学生家庭 公立大学 学费收入 经费收入 标准研究 大学学费 发展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
6
作者 柯佑祥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济学 潘懋元教育思想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