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搜视频对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整合大语言模型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黄英辉 董宇航 +3 位作者 刘辉 陈子涵 周宗奎 王伟军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1-151,共11页
数智化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越来越难以被动态捕捉、精准锁定和积极引导。针对现有网络信息影响下青少年社会心态的内涵复杂庞大、尚未形成概念体系的问题,文章基于网络热搜视频大数据,提出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的概念体系,探讨热搜... 数智化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越来越难以被动态捕捉、精准锁定和积极引导。针对现有网络信息影响下青少年社会心态的内涵复杂庞大、尚未形成概念体系的问题,文章基于网络热搜视频大数据,提出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的概念体系,探讨热搜视频内容对青少年社会心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社会心态涉及社会事件与舆情认知等认知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价值观多样性等价值要素,积极、消极等情绪要素,以及社会参与等行为要素;网络热搜视频不仅在情绪层面引发青少年的幸福、满足等积极反应和焦虑、担忧、无力等消极反应,还深入引导其理解社会议题、形成多元价值认知,进而激发参与互动与讨论的行为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心态 网络热搜视频 SOR模型 大语言模型 解释性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搜索引擎拟人化与可解释性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王伟军 马诗浩 +2 位作者 朱一萌 刘玲 叶建梅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9,共12页
[目的/意义]AI搜索引擎为提升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提供了新的机会,研究旨在探清AI搜索引擎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机制。[研究设计/方法]研究开展了两个基于人机交互的心理健康信息搜索虚拟仿真实验。实验一招募12... [目的/意义]AI搜索引擎为提升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提供了新的机会,研究旨在探清AI搜索引擎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机制。[研究设计/方法]研究开展了两个基于人机交互的心理健康信息搜索虚拟仿真实验。实验一招募126名大学生,探讨了不同搜索引擎类型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实验二招募146名大学生,探讨了AI搜索引擎的拟人化和可解释性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结论/发现]AI搜索引擎显著提升了心理健康信息搜索的效果;具有拟人化和可解释性特征的AI搜索引擎提升搜索的效果更佳;相较于无解释的情况,当具有拟人化身份的AI搜索引擎解释内容生成过程时,信息搜索效果更好。[创新/价值]为生成式AI搜索引擎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AI在心理健康信息搜索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搜索引擎 心理健康信息 搜索效果 拟人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图式在应对推荐系统用户过度特化问题中的作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英辉 刘辉 +2 位作者 王伟军 何珂 李伟卿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30,共13页
智能推荐可能诱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和“回音室”等过度特化困境。考虑到心理特质及其产生的心理图式是用户外在偏好行为的内在表征,探索和验证心理图式在缓解用户过度特化倾向中的潜在作用,对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推荐方... 智能推荐可能诱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过滤气泡”和“回音室”等过度特化困境。考虑到心理特质及其产生的心理图式是用户外在偏好行为的内在表征,探索和验证心理图式在缓解用户过度特化倾向中的潜在作用,对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推荐方法及其评价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基于用户心理图式理论,利用大规模用户偏好行为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实验方法,探索和验证用户心理图式对其推荐多样性需求水平(即“特化”倾向)的影响。进而整合心理图式构建用户偏好模型,进行推荐算法实验加以验证。结果发现:心理图式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用户对推荐多样性的需求水平;心理图式能在保证推荐准确性的同时缓解过度特化问题;相对于人格特质,价值观在解释和应对用户过度特化问题上具有相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特化 信息茧房 用户偏好 心理图式 推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动机信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雷玉菊 周宗奎 田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8,共7页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探讨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动机信念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选取参与"心理学基础""C语言设计""无...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探讨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动机信念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选取参与"心理学基础""C语言设计""无机化学"和"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感知到的任务价值、内隐智力信念等动机信念和动机调节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学习者感知到的任务价值、内隐智力信念、动机调节均能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投入;动机调节在任务价值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任务价值→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网络学习环境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学习者的动机信念,更应重视对持不同内隐智力信念的学习者的动机调节策略的培养训练,促进其持久有效的学习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调节 网络学习 任务价值 内隐智力信念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心理诱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伟军 甘春梅 刘蕤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6-1033,共8页
科研活动日益重视知识交流与共享,学术博客为实现科研人员的知识分享提供了新平台。识别学术博客社区中影响个体知识贡献行为的心理因素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公共物品困境理论,本文提出了... 科研活动日益重视知识交流与共享,学术博客为实现科研人员的知识分享提供了新平台。识别学术博客社区中影响个体知识贡献行为的心理因素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公共物品困境理论,本文提出了学术博客社区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的心理诱因理论模型;进一步以科学网博客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获得229份有效问卷,使用PLS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学术博客中,人际信任和乐于助人有助于促进科研人员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私欲使个体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人际信任则对私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声誉、忧虑感和价值怀疑与个体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博客 WEB2.0 心理诱因 知识交流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访智能导学系统专家胡祥恩教授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凯 胡静 胡祥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1,共8页
胡祥恩教授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智能系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先进分布式学习孟菲斯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 胡祥恩教授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智能系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先进分布式学习孟菲斯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智能导学系统。本文系2018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大科学前沿论坛(第三期)——中国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会议期间对胡祥恩教授访谈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为一种新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学界讨论的焦点。然而,技术面对的不仅是理论,更关键的是应用问题,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使之真正融入教育,避免因过度包装而产生的空洞陷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胡祥恩教授认为,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性革新。他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即学习者能够在与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互动机制和学习过程)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同时教育资源也能够在这一互动中得以改进。该理论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习者和教育资源的关系,认为教育资源并非被动、僵化、静态地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在动态、适应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在这一理论框架的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个性化"与"拟人化"合为一体,令呆板、枯燥的在线学习系统被有效激活,从而极大地改善系统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框架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教育资源 学习者 对称性假设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红宇 唐汉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本文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切入,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主要经验:通过阶段式培养目标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培... 本文从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切入,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对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基于胜任特征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的主要经验:通过阶段式培养目标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培养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培养效果需要充分的培训时间和对实习环节的重视来保障;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培训方法是有效提升胜任特征的重要途径;多方法、综合性的评估确保了培养效果评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现状,从明确培养方向、规范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有效可行的培养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特征 学校心理学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美国学校培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区域网络搜索热词的捕获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泰 江光荣 于丽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560,共5页
为解决微观区域网络舆情动态数据的收集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区域网络搜索热词的捕获方法,通过在该区域的网关上部署分光器,将分流出来的网络数据包按照相关协议重组,还原出会话内容,从而提取出搜索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宏观区域的网... 为解决微观区域网络舆情动态数据的收集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区域网络搜索热词的捕获方法,通过在该区域的网关上部署分光器,将分流出来的网络数据包按照相关协议重组,还原出会话内容,从而提取出搜索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宏观区域的网络搜索热词和网络媒体热词相比,微观区域的网络搜索热词在内容上具有地域特色,在时间上具有"热快冷慢"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热词 微观区域 使用频率 数据包重组 分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事后解释型推荐模型研究
9
作者 李伟卿 王伟军 +2 位作者 黄英辉 黄炜 张瑞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4-1127,共14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的事后解释型推荐模型,并将消费价值观理论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在提升推荐效果的同时,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文字解释。首先,采用GenAI提示工程方法,评估商品评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的事后解释型推荐模型,并将消费价值观理论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在提升推荐效果的同时,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文字解释。首先,采用GenAI提示工程方法,评估商品评论中体现的细粒度消费价值观倾向,包括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经济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其次,以此构建用户-项目(价值观)-偏好的交互矩阵,并实现基于用户价值观的推荐模型。最后,将推荐结果及相关用户和项目的消费价值观倾向得分输入基于GenAI的解释机器人中,生成推荐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enAI的打分机器人在准确率、一致性和差异性方面表现良好,可有效评估消费价值观倾向,为推荐模型和解释系统提供重要支持。本文提出的推荐模型通过融合消费价值观显著提升了推荐结果的准确率和多样性,并在冷启动和数据稀疏性场景下表现优异,为解决推荐系统的“信息茧房”和过度特化问题提供了思路。此外,基于GenAI的解释机器人生成的推荐解释语句流畅且多样化,能够有效揭示推荐机制与价值观倾向,相较于传统方法,其更为灵活、高效且个性化,为提升推荐系统的透明性和用户信任度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推荐 消费价值观 事后解释 生成式人工智能 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仕婕 佐斌 +1 位作者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3-1003,共11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互动 群体身份 群际敏感效应 群体认同 内群体积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核心素养:从信息素养到网络素养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伟军 王玮 +1 位作者 郝新秀 刘辉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5,78,共12页
网络素养是个人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所必备的网络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要求,阐述信息素养到网络素养的演进必然性与现实性;梳理网络素养研究的缘起及网络素养的内涵;分析网络素养的研究现状与... 网络素养是个人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所必备的网络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养。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要求,阐述信息素养到网络素养的演进必然性与现实性;梳理网络素养研究的缘起及网络素养的内涵;分析网络素养的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网络素养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素养 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 媒介素养 互联网 青少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知价值的网络消费者偏好预测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伟卿 池毛毛 王伟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2-918,共7页
针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偏重问卷设计与实验分析的现状,使用B2C电商网站数据,从品质感知价值、价格感知价值、服务感知价值、社会感知价值4个维度,采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与表征相关感知价值的产品特征,构建消费者偏好预测模型,并探... 针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偏重问卷设计与实验分析的现状,使用B2C电商网站数据,从品质感知价值、价格感知价值、服务感知价值、社会感知价值4个维度,采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与表征相关感知价值的产品特征,构建消费者偏好预测模型,并探讨各维度感知价值的预测解释力。研究发现:基于感知价值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优于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回归等预测算法;在B2C网络购物环境下,购买耐用品时,价格感知价值对于消费者偏好的预测解释力最高,品质感知价值次之,消费者更关心产品价格和功能,服务感知价值对于消费者偏好的预测解释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价值 消费者偏好 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C短视频用户持续贡献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伟军 叶建梅 +2 位作者 周锐 黄英辉 黄大炜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40,共10页
探究UGC短视频社区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提升用户持续贡献的积极性和促进短视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自我决定理论,通过质化研究探索UGC短视频社区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 探究UGC短视频社区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提升用户持续贡献的积极性和促进短视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自我决定理论,通过质化研究探索UGC短视频社区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构建其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研究结果发现:(1)影响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个体因素主要是自我展示和人际互动,环境因素主要是社区认同;(2)自我展示和人际互动并非直接对用户持续贡献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是通过社区认同间接作用于用户持续贡献行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为促进UGC短视频社区发展及其用户持续贡献行为的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C短视频 UGC短视频用户 持续贡献行为 社区认同 自我展示 人际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网络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伟军 刘辉 +1 位作者 王玮 董柔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网络素养是儿童青少年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网络素养及其评价研究虽广受国内外关注,但仍未形成我国权威的中小学生网络素养要素体系和评价标准。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网络素养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网络素养是儿童青少年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网络素养及其评价研究虽广受国内外关注,但仍未形成我国权威的中小学生网络素养要素体系和评价标准。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网络素养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专家指导建议,从网络意识与认知、网络适应与发展和网络参与与互动三个维度揭示网络素养的构成要素,构建我国中小学生网络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包括小学、初中教师和从事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的高校学者及社会人士在内的67名访谈对象开展访谈,对所构建的网络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完善。本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兼具中国特色,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网络素养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网络素养 核心素养 网络素养评价 网络素养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适应:概念与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军 董柔纯 +1 位作者 牛更枫 周宗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45-54,共10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体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问题也日渐凸显。网络适应是个体在与网络环境的交互中不断适应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体的网络适应性和网络适应状态。网络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与网络环境进行交互过程时,为了个人生存与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体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问题也日渐凸显。网络适应是个体在与网络环境的交互中不断适应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体的网络适应性和网络适应状态。网络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与网络环境进行交互过程时,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与网络环境保持和谐关系所具备的个体特征。网络适应状态则是个体在经历网络适应过程后最终呈现的平衡(适应良好)或不平衡状态(适应不良)。网络适应性的概念框架包括条件准备、适应过程、适应持续三阶段,网络适应状态的评价指标包括问题性网络使用、网络使用倦怠、网络幸福感和网络安全感。未来研究可以在通过质化研究编制网络适应测量工具、多学科探索作用机制和干预路径等方面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适应 网络适应性 网络适应状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抵制理论的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池毛毛 王俊晶 +1 位作者 王伟军 胡善贵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目的/意义]共享住宿平台面临黏性不足甚至用户流失的问题,研究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对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设计/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和用户抵制理论,运用验证-探索的顺序混合方法,探索共享住宿平... [目的/意义]共享住宿平台面临黏性不足甚至用户流失的问题,研究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对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设计/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和用户抵制理论,运用验证-探索的顺序混合方法,探索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定量结果验证了不持续成本、不持续收益、感知不持续价值、感知威胁和社会影响对不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且感知不持续价值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定性结果发现用户主要围绕平台方和房东方的负效用权衡感知不持续价值,平台负效用驱动型不持续和房东负效用驱动型不持续是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驱动模式。[创新/价值]基于用户抵制改变视角,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为理解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复杂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住宿平台 不持续使用意愿 用户抵制理论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观察者假设 被引量:30
17
作者 寇慧 苏艳华 +4 位作者 张妍 孔繁昌 胡媛艳 王洋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44-2153,共10页
面孔吸引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两个假设:"面孔所有者假设"和"观察者假设",但早期人们主要关注"面孔所有者假设"。通过系统回顾大量面孔吸引力的研究,从新的角度——观察者的角度——详细地阐述面孔吸引... 面孔吸引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两个假设:"面孔所有者假设"和"观察者假设",但早期人们主要关注"面孔所有者假设"。通过系统回顾大量面孔吸引力的研究,从新的角度——观察者的角度——详细地阐述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观察者的生物学因素,心理与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最后,从进化、社会文化和认知的视角来解释"观察者假设",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吸引力 观察者假设 生物学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公众情感状态的新产品市场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伟军 黄英辉 +3 位作者 李颖 刘辉 张婷婷 刘凯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522,共12页
使用社交网络数据获取公众情感,进而预测新产品市场趋势已成为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市场信息预测研究的新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的新产品市场预测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心理学的《心境状态量表》(POMS),从《同义词词林》中... 使用社交网络数据获取公众情感,进而预测新产品市场趋势已成为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市场信息预测研究的新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的新产品市场预测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心理学的《心境状态量表》(POMS),从《同义词词林》中提取出七维度心境词汇种子词集;利用《同义词词林》及word2vec构建中文心境状态词汇语义网络,并通过马尔可夫随机游走算法计算词汇各心境状态维度值,自动化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细粒度的情感状态词典,以便获取微博公众情感状态信息。进一步提出一个整合微博公众情感状态、微博提及数、评论情感及其数量的预测特征模型,采用多任务机器学习方法处理不同提前期的新产品市场预测问题。基于电影数据的实例分析表明,公众情感状态特征能在更长的时段内反映新产品市场趋势,且基于整合的预测特征模型和多任务机器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力和预测提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公众情感状态 情感分析 市场预测 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平台双元性的实现构型研究: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池毛毛 赵晶 +1 位作者 李延晖 王伟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6,共12页
平台型组织将是未来企业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如何构建成功的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平台双元性进而又成为平台型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本研究以平台型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16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探讨了平台双元性... 平台型组织将是未来企业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如何构建成功的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平台双元性进而又成为平台型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本研究以平台型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16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探讨了平台双元性的主要因素和前因构型条件,分析平台技术、平台治理、环境动荡性和企业规模等前因要素的共同作用和相互作用对平台双元性的复杂影响机制。作为国内信息系统领域较早尝试采用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的研究,发现了高平台双元性的两类主要构型:(1)当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建设平台基础设施和实施平台治理来实现平台双元性,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还需强调平台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建设;(2)在高动荡环境的情景下,平台应用能力则成为平台双元性的关键条件。结果表明,平台技术(尤其是平台应用能力)是实现平台双元性的关键条件。此外,平台治理(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和平台基础设施均为实现高平台双元性的支持性要素。最后,在实现平台双元性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和环境动荡性的特点。本研究丰富并发展了企业平台双元性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如何实现平台双元性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双元性 构型 模糊集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整合模型 被引量:21
20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郭永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3,共7页
本研究以26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学校餐厅食品价格提高的实验情景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源于不公正,不公正不仅可以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还通过集体效能(认知路径)和愤怒情绪(情绪路径)对群体性事... 本研究以26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学校餐厅食品价格提高的实验情景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源于不公正,不公正不仅可以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还通过集体效能(认知路径)和愤怒情绪(情绪路径)对群体性事件产生间接影响。群体认同将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进行整合,不公正还可以通过群体认同分别作用于集体效能和愤怒情绪,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的整合模型得到数据支持,对群体性事件有较好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不公正 集体效能 愤怒情绪 群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