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道教与地方社会互动——以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全真丛林杭州玉皇山福星观在近代道教整体衰微的背景下逆势而上,名满江南。这与几代高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顺应时代要求,加强与地方社会互动。这主要表现在:借用政府、乡绅之力重建宫观;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增强影响;... 全真丛林杭州玉皇山福星观在近代道教整体衰微的背景下逆势而上,名满江南。这与几代高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顺应时代要求,加强与地方社会互动。这主要表现在:借用政府、乡绅之力重建宫观;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增强影响;通过斋醮与进香活动扩大信众基础等。这在传统宗教失去上层社会支持而走向民间的趋势下为道教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开辟其生存和繁荣的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杭州玉皇山 福星观 蒋永林 李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2014年5月,由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倡导,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承办的“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生态文明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山听雨:女冠王清微与晚清江南的艺术团体
3
作者 刘雪涛(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4,共15页
嘉庆八年(1803),无锡城东门福慧双修庵的女冠王清微(俗名“王韵香”)聘请当时名冠宇内的大画家奚冈创作了一幅题名《空山听雨》的画作。或许是因为此画是奚冈离世前为数不多的画作,再加上王清微也刻意在朝野名士和书画界传阅,画作受到... 嘉庆八年(1803),无锡城东门福慧双修庵的女冠王清微(俗名“王韵香”)聘请当时名冠宇内的大画家奚冈创作了一幅题名《空山听雨》的画作。或许是因为此画是奚冈离世前为数不多的画作,再加上王清微也刻意在朝野名士和书画界传阅,画作受到数百朝廷名宦、书画大家、士人和僧道的崇尚。许多人或为其远离尘嚣的道教主题意境所感动,或为王清微清苦的道教修行所激励,竞相题辞唱和。王清微从近五百件书画诗作品中精挑细选上品之作,辑为《空山听雨图册》,成为当时江南精英竞相传阅的热品。女冠王清微以及追随者辑录和传播此图集的历史,是晚清江南俗修女冠主导的俗众道教精英文化团体的一个缩影。此俗修道教文化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证明道教的价值和观念已经成为当时精英阶层精神世界、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现了道教在清末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特殊生存方式与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微 俗众道教 俗修女冠 俗修精英 道教艺术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社区·宗教——以近代汉口宝庆码头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48,共8页
人口迁移是明清以来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如汉口、上海等地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入,形成众多移民聚居的社区。自晚清倚仗湘籍官员的支持,湖南宝庆人占领汉口宝庆码头之后,大量宝庆籍移民聚居生息繁衍于此,从事城市社会底层... 人口迁移是明清以来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如汉口、上海等地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入,形成众多移民聚居的社区。自晚清倚仗湘籍官员的支持,湖南宝庆人占领汉口宝庆码头之后,大量宝庆籍移民聚居生息繁衍于此,从事城市社会底层职业如码头工人等。随之而来的还有"道士之乡"宝庆府新化县著名的正一道士。正一道士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在社区内做斋醮、放焰口、超度亡灵,还有率领居民进香南岳等。通过共同的道教信仰和仪式,汉口宝庆人激活了被遗忘的集体记忆,共享了因移居和迁徙而疏远的社团情感,重建或凝聚了因居住在异域他乡的生存压力而被疏离了的社会关系。在明清至近代移民社区发展进程中,以及在社区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传统宗教与信仰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汉口 宝庆码头 正一道士 传统宗教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教产生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66,共6页
本文主要依据汉代史料,对道教产生的诸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探讨。文章认为至少至汉后期,已有了普遍的"黄老道"信仰;"天师道"与"太平道"不仅信仰相同,都是信奉黄老道,以黄帝、老子为崇拜对象,... 本文主要依据汉代史料,对道教产生的诸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探讨。文章认为至少至汉后期,已有了普遍的"黄老道"信仰;"天师道"与"太平道"不仅信仰相同,都是信奉黄老道,以黄帝、老子为崇拜对象,而且组织形式也相同,一为二十四治,一为三十六方;《老子想尔注》、《太平经》这两部经典不仅是反映道教教理、教义、教规的经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当时一些教派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以上这三个方面是道教在东汉后期形成的标志。道教产生之后,才正式形成真正的神学宗教,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这是历史的进步,有一定的"统一"作用,对社会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黄老道” 太平道 天师道 宗教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年间汉口地方政府对火居道士的管理——以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梅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3,共9页
民国初年,汉口地方取消了具有官方性质的地方道教管理机构,火居道士的相关事宜一般由市政府社会局或警察局等机关处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加强了对传统宗教的管理。与此相适应,汉口市政府对火居道士的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订... 民国初年,汉口地方取消了具有官方性质的地方道教管理机构,火居道士的相关事宜一般由市政府社会局或警察局等机关处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加强了对传统宗教的管理。与此相适应,汉口市政府对火居道士的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订火居道士管理办法;二是政府对火居道士的行为予以一定程度的监管;三是实行火居道士登记制度。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制度。目前档案所见从1929年到1946年间,汉口先后进行了4次火居道士换照登记。政府登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削弱、乃至取缔火居道士。不过,民国年间,由于各地社会形势不一,在执行政府政策时会有力度上的不同,正一火居道士的命运就存在一定的区别,虽然从大势来看,他们都受到巨大的打击。与广州等火居道士遭到取缔的命运不同,汉口火居道士尚有一定生存空间,能从事相关的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汉口是一个新兴的移民与工商业城市,政治控制较之传统的政治中心相对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汉口 火居道士 登记 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道教历史上的改革 被引量:2
7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道教改革不同于西方宗教改革而有自己的特点,是渐进式、和平性的。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看主要是道教本身的问题。改革的结果和意义是,教理教义的日益成熟,教规教制的因时而变,道术科仪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道教的发展。在改革中高道的作... 道教改革不同于西方宗教改革而有自己的特点,是渐进式、和平性的。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看主要是道教本身的问题。改革的结果和意义是,教理教义的日益成熟,教规教制的因时而变,道术科仪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道教的发展。在改革中高道的作用重大。反思其历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改革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老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与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学及... 本文回顾了大陆、港台以及国外汉学界过去在老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认为未来中国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贯通性研究、思想史研究、专题研究以及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等方面。论文还指出了思想史与学术史、社会史、诠释学及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于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而老学研究的旨归则在于,把中国老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学 老学研究 汉学界 老学通史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道教的“杂而多端”——道教史新思考之一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马端临所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可以说是道教的一个突出特点。从道教起源看,其文化思想多源,这是明显"杂而多端"的表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信仰——神仙信仰,所以成为道教。道教在发展中派别林立,也显得很"... 马端临所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可以说是道教的一个突出特点。从道教起源看,其文化思想多源,这是明显"杂而多端"的表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信仰——神仙信仰,所以成为道教。道教在发展中派别林立,也显得很"杂",但是众多派别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其"共祖""共生"相互包容的现象。道教与中国的民间信仰,相互影响,情况相当复杂,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道教对于民间信仰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从各方面看,道教的"杂而多端",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杂而多端"在发展过程中,能充分反映道教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杂而多端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笔谈)
10
作者 熊铁基 王子今 +2 位作者 李振宏 王彦辉 赵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37,共21页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传承并发展了...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传承并发展了先秦思想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因此,秦汉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传统史学还是现代史学,秦汉史研究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了推动秦汉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本刊特邀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五位专家就“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展开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 中国古代国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 现代史学 先秦思想 文化传承 传统史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老子》诠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固盛 吴雪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6,共6页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 对经典进行理解并加以诠释,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之一,伴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不同的国家也形成了不同的老学。英国传教士湛约翰、汉学家理雅各和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是19世纪西方世界基督教背景下对《老子》进行翻译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们对《老子》的理解和认识,是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知识经验、宗教信仰、思维特点进行的,其中既有将老子思想与基督教相比附的现象,也有对老子"道"、"自然"、"无为"等思想的合理诠释。东西方智慧通过《老子》这部伟大的道家经典得以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约翰 理雅各 卡鲁斯 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真龙门派在清初的另一种生存境遇——对潘静观及其《道德经妙门约》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固盛 王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在王常月江南弘道、中兴全真之前,常州地区就存在着一个以朱元育为首的全真龙门派宗教团体,这个团体中的佼佼者潘静观的人生却为我们展现了龙门派在清初的另一种生存境遇。潘静观是龙门派第五代之嫡传弟子,他的存世著作《道德经妙门约... 在王常月江南弘道、中兴全真之前,常州地区就存在着一个以朱元育为首的全真龙门派宗教团体,这个团体中的佼佼者潘静观的人生却为我们展现了龙门派在清初的另一种生存境遇。潘静观是龙门派第五代之嫡传弟子,他的存世著作《道德经妙门约》一书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全真色彩。但他同时又积极参与当地的一个吕祖扶乩团体,并在其中占据了领袖的位置,他们自立太乙法派。此外,他还以《净明忠孝录》传授弟子,并以传承净明派为己任。作为龙门派弟子的潘静观并没有试图去发扬壮大龙门教派,而是在与其他道派以及民间信仰的互动中使其身份变得复杂。对潘静观的考察,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对清初龙门派生存境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派 潘静观 《道德经妙门约》 吕祖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武当山全真龙门派中兴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全真派自元初传入武当山,一直以五龙宫为传播中心,成为元代江南全真派最大的活动中心。入明以后,正一派在武当山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全真派道士多在僻静的观庵中修行。清初由于王常月、谭守诚两大全真龙门派高道在武当山玉虚宫开坛说戒... 全真派自元初传入武当山,一直以五龙宫为传播中心,成为元代江南全真派最大的活动中心。入明以后,正一派在武当山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全真派道士多在僻静的观庵中修行。清初由于王常月、谭守诚两大全真龙门派高道在武当山玉虚宫开坛说戒,以白玄福、杨常炫为首的龙门派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并兴办讲肆之所,广收徒众,太子坡、元和观相继被辟为十方丛林,全真派在武当山呈现出兴盛景象,其徒众不仅积极修复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武当山宫观,而且以太子坡道观为重要基地,到各处传教,扩大了武当山道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武当山 全真龙门派 宫观复修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皇崇拜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玉皇大帝又称"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天尊"、"玉皇上帝"等等,道教尊称其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是道教所信奉、崇拜的主持天道、总管天地人三界的大神... 玉皇大帝又称"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天尊"、"玉皇上帝"等等,道教尊称其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是道教所信奉、崇拜的主持天道、总管天地人三界的大神,也是我国民间信仰的最高之神。玉皇从远古的天帝到登上中国民间信仰中至上神的尊位,经历了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宋等几个朝代的更迭。明清以来,由于通俗小说和民间戏曲的传播,玉皇大帝形象深入民间,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民俗,祭祀玉皇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较普遍的民俗,其中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日,俗称"上九节",可以说是祭祀玉皇最隆重的日子。在玉皇崇拜的形成过程中,道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大帝 上九节 道教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节解》的养生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固盛 王凤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节解》 老学 养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动时代背景下的全真道与地方社会——侯永德与民国二三十年代的长春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全真丛林湖北武汉长春观创建于宋末元初,到民国年间,尤其是二三十年代,仍保持了发展的态势,这与监院侯永德多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侯永德担任长春观监院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方面与湖北军政要员、工商界人士、广大信众信徒密切交往,致... 全真丛林湖北武汉长春观创建于宋末元初,到民国年间,尤其是二三十年代,仍保持了发展的态势,这与监院侯永德多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侯永德担任长春观监院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方面与湖北军政要员、工商界人士、广大信众信徒密切交往,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加强宫观内部管理,扩修庙宇,实施传戒,不仅使古老的长春观声望和影响达到鼎盛,在长春观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在武汉三镇道教史上打下深深的铬印。它显示出传统宗教界的部分人士面临近代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困境时,在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与上层人士联系,以谋求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参与城市现代化的改革,并从多方面改革旧有的寺观制度,在当地政治生活、社会变革、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自身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永德 民国二三十年代 长春观 道教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仙起源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5-200,共6页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以往的研究需进一步考论。神仙及神仙信仰起源于西北山上,起源时间在战国以前,战国时的神仙理论和神仙信仰相当成熟。
关键词 神仙信仰 起源 地点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神祠到国家宫观:宋元时期武当山五龙宫的崛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3,共8页
武当山五龙宫本来是一处用于求雨的民间神祠,南宋时期随着真武信仰的广泛传播,武当山的紫虚鸾坛开始创制道书以建立真武与武当山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五龙神祠也被安排进了与真武有关的神圣故事中,从而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元代以后... 武当山五龙宫本来是一处用于求雨的民间神祠,南宋时期随着真武信仰的广泛传播,武当山的紫虚鸾坛开始创制道书以建立真武与武当山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五龙神祠也被安排进了与真武有关的神圣故事中,从而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元代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信仰有增无减,五龙宫的道士主动将该宫设置成真武的专属道场。从此,该宫开始得到元皇室的青睐,并一跃变成为国祝祷的国家宫观。五龙宫的崛起,与真武信仰在宋代以后的传扬有着重要关系,也与武当山被塑造为真武信仰圣地的过程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五龙宫 真武 民间神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西星《老子玄览》剽窃了王道《老子亿》吗——与三浦秀一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固盛 涂立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日本著名汉学家三浦秀一先生在其论文《陆西星及其老子注》中提出陆西星的《老子玄览》剽窃了王道的《老子亿》,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其观点:第一,陆西星可以接触到《老子亿》;第二,《玄览》中有很多与《老子亿》解释相同的内容;第三,《... 日本著名汉学家三浦秀一先生在其论文《陆西星及其老子注》中提出陆西星的《老子玄览》剽窃了王道的《老子亿》,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其观点:第一,陆西星可以接触到《老子亿》;第二,《玄览》中有很多与《老子亿》解释相同的内容;第三,《玄览》之主旨论述借鉴了《老子亿》的"人己两忘"思想。笔者经过分析认为,陆西星的确借鉴了王道《老子亿》的"人己两忘"思想,两人的注释词句也存在着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但是陆西星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己两忘"思想进行了发挥与提高,并非简单的照搬,而且两人的解老旨趣也完全不同,再考虑到我国古代对于知识版权的特殊认识,我们可以说陆西星借鉴了王道的思想,却不能以"剽窃"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亿》 《老子玄览》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视野下的杨朱形象
20
作者 刘固盛 赵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杨朱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历史上存在着对他的诸多误解和批评,但理学家朱熹、林希逸以及明代心学传人朱得之等人对杨朱的评价则主要是正面的、肯定的。朱熹明确指出杨朱就是老子之弟子,其学“超然远举”,他视杨朱为老子正宗的继承人... 杨朱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历史上存在着对他的诸多误解和批评,但理学家朱熹、林希逸以及明代心学传人朱得之等人对杨朱的评价则主要是正面的、肯定的。朱熹明确指出杨朱就是老子之弟子,其学“超然远举”,他视杨朱为老子正宗的继承人,把杨朱放在道家思想史中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林希逸以“自然豁达”来概括杨朱思想的主旨;朱得之则认为杨朱思想“天真不凿”,有“旷达之怀”,于世有益。上述三位儒家学者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了杨朱,并不约而同地肯定了杨朱的为我之学,而从本质上则反映出宋明理学对道家思想的深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朱 理学 儒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