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动态中观察语言 从发展中寻求规律——语言研究方法随想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向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2-25,共4页
在动态中观察语言从发展中寻求规律———语言研究方法随想□李向农今年年初,国家语委语用所于根元先生来华师,组织“关于语言哲学的对话”座谈会,大家围绕“动态:语言的本质”和“怎样发展我国的语言学”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在讨... 在动态中观察语言从发展中寻求规律———语言研究方法随想□李向农今年年初,国家语委语用所于根元先生来华师,组织“关于语言哲学的对话”座谈会,大家围绕“动态:语言的本质”和“怎样发展我国的语言学”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我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方法 语言系统同质说 形容词 重叠式 理论和方法 中篇小说 用例 语言的动态本质 现代汉语 双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学的几个概念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艳玲 冯广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127,共3页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生态学必须弄清生态、语言生态、语言生态学等概念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里,"生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生态"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生态学必须弄清生态、语言生态、语言生态学等概念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里,"生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生态"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语言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同质性、综合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特征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语言生态 语言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理治疗话语“解述”现象的会话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文芝 廖美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100,共9页
"解述"是"民俗学方法论"流派的社会学家提出的一种会话常规,是会话参与者常用的一种交际手段,在促进交际互动、避免交际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解述"理论,以心理治疗话语这种比较典型的、以... "解述"是"民俗学方法论"流派的社会学家提出的一种会话常规,是会话参与者常用的一种交际手段,在促进交际互动、避免交际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解述"理论,以心理治疗话语这种比较典型的、以"目的"为导向的机构话语为研究对象,利用6场心理治疗门诊录音所撰写的6万多字的语料,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中"解述"的语用类型、解述互动结构的构成要件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解述是心理治疗会谈中一种常用的合作性干预手段;解述的互动结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高度合作性,另一方面隐含了话语权力的不对称关系。治疗师要有效利用解述实施治疗性干预;来访者要充分利用解述积极参与交际互动,增强自身的权力以改变话语权力关系的不对称,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述 心理治疗话语 会话分析 互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70
4
作者 李宇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4-68,共5页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是本世纪70 年代新兴起的功能语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时间的空间隐喻和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的研究,发现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是本世纪70 年代新兴起的功能语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时间的空间隐喻和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的研究,发现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各样的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这表明,空间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空间范畴和空间关系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隐喻 空间图式 语言 认知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23,共6页
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这些阶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语言发展阶段是一种大致的平衡状态,是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做出的静态分析。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儿童的语言发展则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这些阶段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语言发展阶段是一种大致的平衡状态,是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做出的静态分析。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儿童的语言发展则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有连续性。本文讨论儿童语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发展 语言现象 顺序性 正常儿童 独词句 发展顺序 语言输入 语言运用 类比推理 弱智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IQ DL关系词语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升 阳西述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语言学中现有的两分系统和三分系统都不能满足OWL DL描写关系词语间逻辑语义关系的需要,因为它们的逻辑基础和OWL DL的逻辑基础SHIQ DL大相径庭.文中从SHIQ DL构造算子的描写能力出发,以SHIQDL逻辑层次为基础对关系词语进行分类.
关键词 SHIQ DL 关系词语 描述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志摩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廖玉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存在。尤其是他作品中的语言清新活泼、新颖别致、内蕴丰富、节奏鲜明,为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审美感受。作者在飞扬灵动、渴望自由、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内容指引下,也总在追求着与...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存在。尤其是他作品中的语言清新活泼、新颖别致、内蕴丰富、节奏鲜明,为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审美感受。作者在飞扬灵动、渴望自由、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内容指引下,也总在追求着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并善于把韵律、复沓、双声、叠韵、声母、节奏、章法、音调等多种语言因素综合起来,以抒情艺术化为目标,使其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在徐志摩的诗作中,它们是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以回环美体现得最为突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诗歌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类词,也是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难点。就根植于汉语事实,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周遍性调查,提出现代汉语离合词分为典型离合词和非典型离合词,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现代汉语离合词... 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类词,也是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难点。就根植于汉语事实,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周遍性调查,提出现代汉语离合词分为典型离合词和非典型离合词,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现代汉语离合词,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定性分析,为判定现代汉语离合词给出了确切的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界定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词汇的跨语言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铭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和文化一样,是难以自给自足的,因此任何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外来词汇。英语和日语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两种吸收外来词汇程度较高的开放型语言。就主要以英语、日语及汉语为例,研究分析各民族语言中外来词汇产生的主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和文化一样,是难以自给自足的,因此任何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外来词汇。英语和日语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两种吸收外来词汇程度较高的开放型语言。就主要以英语、日语及汉语为例,研究分析各民族语言中外来词汇产生的主要原因,外来词汇的主要输入形态及外来词汇的本土化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汇 来源 形态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资源的配置现状及问题研究
10
作者 庞亚威 朱运亮 +1 位作者 李丽 任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口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通过总结我国农村人口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分析了在人口发展作用下,农村养老资源各方面的配置状况,并为推动农村养老资源的整合与强化,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提... 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口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通过总结我国农村人口发展的现阶段特征,分析了在人口发展作用下,农村养老资源各方面的配置状况,并为推动农村养老资源的整合与强化,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口流动 人口发展 农村养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被引量:26
11
作者 邢福义 汪国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6-37,共2页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邢福义汪国胜多年来,高校现代汉语教师都在呼吁要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确,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实行改革,得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明确所要实现的改革目标。... 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邢福义汪国胜多年来,高校现代汉语教师都在呼吁要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确,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实行改革,得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明确所要实现的改革目标。一、现状与问题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课程改革 汉语课程 语言研究能力 课程体系 现代汉语教学 语用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语言教学 语音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宇明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性李宇明肯定和否定是任何语言都存在的两个互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来说,否定是以肯定为基础的,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平行性。本文以形容词为例来探讨肯定和否定的不平行性与“不”和“没”的否定差异。... 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性李宇明肯定和否定是任何语言都存在的两个互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来说,否定是以肯定为基础的,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平行性。本文以形容词为例来探讨肯定和否定的不平行性与“不”和“没”的否定差异。一、各类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根据能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重叠式 性质形容词 否定式 “没” 参照点 程度副词 李宇明 状态形容词 语气副词 修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起源问题的新问题及其解答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小娜 高新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0,238,共9页
传统的概念研究已演变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领域,常被冠之以"概念理论"。它既小又大,成了一个集心灵哲学问题、本体论问题、语义学问题、逻辑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心理学问题等于一体的,新的理论荟萃并层出不穷的,极为活跃... 传统的概念研究已演变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研究领域,常被冠之以"概念理论"。它既小又大,成了一个集心灵哲学问题、本体论问题、语义学问题、逻辑学问题、认识论问题、心理学问题等于一体的,新的理论荟萃并层出不穷的,极为活跃的分支领域。在概念形成问题上,传统观点受到尖锐挑战,出现了原型论、典型论、定型论、概念信息论、代型论等多种理论形态。它们大大丰富和推进了人类对概念本质和形成过程的认识。然而,概念的样式多种多样,形成概念的方式尽管不只传统所说的从个别中抽象一般这一种方式,但也不只原型论等所说的那些方式。概念形成的方式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在概念研究中需坚持唯物辩证法,及时跟进最新研究,对概念的认识才可能有所超越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概念形成 具体共相 家族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广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功能突出,用法灵活。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它可以出现在除最后一字之外其他任何位置上。"疑"可以和其他比喻词,如"似"、"如"、"若"、"作&... 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功能突出,用法灵活。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它可以出现在除最后一字之外其他任何位置上。"疑"可以和其他比喻词,如"似"、"如"、"若"、"作"、"成"等在五、七言诗的上句和下句中交错对举、组配使用,形成具有语言形式美的对仗式比喻。用"疑"作为比喻词组构比喻,在唐代五、七言诗中较为常见,但学界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150组由"疑"和其他比喻词交错对举、组配使用所形成的对仗式比喻的考察,说明"疑"具有比喻词性质且有和其他比喻词功能趋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五言 七言 对仗式比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华语发展的历史动因和华语形态透视 被引量:3
15
作者 萧国政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2-44,共3页
提起推广普通话,人们往往会想到新加坡,认为他们推广普通话的速度和成效是举世瞩目的。不过,一般人常常是看到效果一面,如果深入该国进行考察,你会发现动因一面,并且是普通话学习的动因和广大民众的结合,才产生了现在这样的成就... 提起推广普通话,人们往往会想到新加坡,认为他们推广普通话的速度和成效是举世瞩目的。不过,一般人常常是看到效果一面,如果深入该国进行考察,你会发现动因一面,并且是普通话学习的动因和广大民众的结合,才产生了现在这样的成就。把专家和领导者的灼见变成民众的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历史动因 新加坡华人 推广普通话 语言政策 马来语 新加坡人 语形 英语 民族共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能带结果宾语的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玉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能带结果宾语的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根据意义可以把结果补语分为三类:状态补语、评价补语和完成补语,并分析了"出"作结果补语的所占比例大于"成"的原因:"出来"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 本文主要探讨能带结果宾语的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根据意义可以把结果补语分为三类:状态补语、评价补语和完成补语,并分析了"出"作结果补语的所占比例大于"成"的原因:"出来"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和从无到有的意思;而"成"可表"成功、完成、实现"或"成为、变为"义,所以它不仅能带结果宾语,还可带受事、施事等类型的宾语,这就决定了用"成"字难分辨结果宾语与非结果宾语。最后阐述了结果补语的作用:不仅表示动作本身的结果,还能指向宾语;有的是宾语发出的动作,有的是宾语所呈现的状态;有的补语不但表示宾语的动作和结果,而且还带有强调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宾语 动结式 结果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陈而出新声 化古而为今用——从何开四赋文的汉语形象说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加晓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2,共4页
赋作为一种旧文学体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渐渐活跃起来,推陈出新,化古为今。其演进传承的流变特点及意义是值得研究的。何开四先生被称为当今"天下写赋第一人",其赋文作品具有赋体流变的普遍性意义。本文从何开四先生赋文... 赋作为一种旧文学体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渐渐活跃起来,推陈出新,化古为今。其演进传承的流变特点及意义是值得研究的。何开四先生被称为当今"天下写赋第一人",其赋文作品具有赋体流变的普遍性意义。本文从何开四先生赋文的汉语形象特点出发,发掘出赋文背后的"歌颂性"文本要求,以及赋文具有的"当代性"文史立意。因此,当今赋文不但是现代汉语向古代汉语寻求语言资源的审美必然,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更是盛世强国的时代要求。它是当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文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开四赋文 汉语形象 “歌颂性”文本要求 “当代性”文史立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为”和“刚刚”看词的语法个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邱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共3页
撇开语用因素的制约不说,两个词意义相近相等,词性相同,它们的语法分布就相同吗?换句话说,它们在语法上就可以随便换用吗?本文以动词“以为”和时间名词“刚刚”的分析为例,说明两个词意义相近相等,词性相同,但在语法上并不一... 撇开语用因素的制约不说,两个词意义相近相等,词性相同,它们的语法分布就相同吗?换句话说,它们在语法上就可以随便换用吗?本文以动词“以为”和时间名词“刚刚”的分析为例,说明两个词意义相近相等,词性相同,但在语法上并不一定能够随便替换使用。1动词“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为” 现代维吾尔语 时间名词 中心语 《小说月报》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收获》 抽象名词 《毛泽东选集》 语义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懂得后的慈悲——迟子建苦难书写背后的人文伤怀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98,共4页
当今中国文学中对苦难主题的表现有着十分丰富复杂的蕴涵,其中迟子建的苦难书写由于在对苦难进行揭示批判的同时写出了温情脉脉的诗意生存,更显真实可感的生命活力。通过分析迟子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可见,作家笔下的温情和诗... 当今中国文学中对苦难主题的表现有着十分丰富复杂的蕴涵,其中迟子建的苦难书写由于在对苦难进行揭示批判的同时写出了温情脉脉的诗意生存,更显真实可感的生命活力。通过分析迟子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可见,作家笔下的温情和诗意并不是对残酷现实的软弱回避或者简单的诗情画意,恰恰表现了作家的人性关怀和写作伦理。人文伤怀是迟子建作品自始至终流淌的温泉,它是作家苦难书写的主题和精神,也是其充满本真和纯美的语言艺术气质;是作家的审美取向和写作信念,也是各种抗争和批判的心灵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书写 底层叙述 人文伤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中英夹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126,共3页
中英夹杂是"语码混用"现象的类别,而语码混用则多指两种或多种语言(包括语言变体)之间进行个别词语或局部结构的转换,从而形成两种或多种语码之间的混合使用"。"中英夹杂"指的是汉语在运用中,夹杂英语单词(还... 中英夹杂是"语码混用"现象的类别,而语码混用则多指两种或多种语言(包括语言变体)之间进行个别词语或局部结构的转换,从而形成两种或多种语码之间的混合使用"。"中英夹杂"指的是汉语在运用中,夹杂英语单词(还包括字母)、短语以及个别孤立的短句等现象,这种现象的规范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混用 中英夹杂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