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妈呀/我的天哪”的选择倾向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寅 储泽祥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7-15,95,共10页
本文讨论"我的妈呀"和"我的天哪"这两种感叹语。说话人表达情感的差异和感叹对象的不同在这两种感叹语的选择倾向上起着制约作用。文章还从说话人的心理角度对这些选择倾向进行了分析解释。
关键词 “我的妈呀” “我的天哪” 情感表达 感叹对象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貌似”与“好像”相因生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洪涌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现代网络语言中,"貌似"使用频率很高,具有表示"好像"的副词意义和用法。考察"貌似"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它的这一用法并非是从本义引申而来的,而是受"好像"影响相因生义而产生的。这说明相因生... 现代网络语言中,"貌似"使用频率很高,具有表示"好像"的副词意义和用法。考察"貌似"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它的这一用法并非是从本义引申而来的,而是受"好像"影响相因生义而产生的。这说明相因生义不仅可以在实词义项之间产生,还可以影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貌似” “好像” 新词 相因生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县方言选择问句里的语气助词“曼”——兼论西北方言选择问句里的“曼”类助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邱林 《汉语学报》 2009年第2期54-60,共7页
汉语西北方言的选择问句里常出现一个"曼"类助词。对于这个"曼"类助词,学界多认为是表疑问语气。与西北交接的河南陕县方言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本文认为陕县方言的这个"曼"是陈述语气助词,基本语法意义是... 汉语西北方言的选择问句里常出现一个"曼"类助词。对于这个"曼"类助词,学界多认为是表疑问语气。与西北交接的河南陕县方言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本文认为陕县方言的这个"曼"是陈述语气助词,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肯定。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深化西北方言选择问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县方言 选择问句 语气助词 “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位“往/向”差异性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向农 余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6,95,共6页
介词"往""向"语义和用法具有相似性而不易区分。本文试图将与介词密切相关的动词、宾语及其后的趋向补语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这两个介词在动态性、位移性、方向性上存在的差异,进而从语法化的角度寻求其差异的来源... 介词"往""向"语义和用法具有相似性而不易区分。本文试图将与介词密切相关的动词、宾语及其后的趋向补语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这两个介词在动态性、位移性、方向性上存在的差异,进而从语法化的角度寻求其差异的来源,找到有效的区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 “往”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管控”下的短语组配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宇波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79-87,共9页
本文以"小句中枢"说为理论基础,考察"句管控"下的短语组配原则。文章从"入句定格""入句显格""入句变格"等方面验证了小句对短语结构格局的管控,从"入句显义""入句变... 本文以"小句中枢"说为理论基础,考察"句管控"下的短语组配原则。文章从"入句定格""入句显格""入句变格"等方面验证了小句对短语结构格局的管控,从"入句显义""入句变义"等方面验证了小句对短语的语义内涵的管控,进一步说明短语受控于小句,小句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居于中枢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句中枢 句管控 短语 句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书卷字今音歧异整理构想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新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书卷字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里没有既成读音的字,绝大多数都被现代有关字词典等注上了今音,大陆的《汉语大字典》和台湾的《中文大辞典》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本文即以此二书为例,讨论两岸书卷字今音歧异的整理问题①。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整理 歧异 现代汉语普通话 《汉语大字典》 语里 词典 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故”组合式定语的因果赋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斌 罗思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6,96,共11页
“缘故”是一个表示原因的名词,“缘故”前的定语既可以同一性赋因,也可以领属性赋果,但更倾向于赋因。“X的缘故”中组合式定语“X”的赋因和赋果,既取决于定语“X”自身的语形、语义类别和特点,也与“X的缘故”的句法功能、特定句式... “缘故”是一个表示原因的名词,“缘故”前的定语既可以同一性赋因,也可以领属性赋果,但更倾向于赋因。“X的缘故”中组合式定语“X”的赋因和赋果,既取决于定语“X”自身的语形、语义类别和特点,也与“X的缘故”的句法功能、特定句式以及上下文的影响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故 组合式定语 因果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标“比”字句
8
作者 张邱林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3,95,共12页
学界认为,"比"字句是差比句,比较结论是高下。实际上,还有一种"比"字句,比较结论是偏标,即偏离标准,我们称为偏标"比"字句。偏标"比"字句结论项由"偏+形容词"构成,表示偏于某种性质... 学界认为,"比"字句是差比句,比较结论是高下。实际上,还有一种"比"字句,比较结论是偏标,即偏离标准,我们称为偏标"比"字句。偏标"比"字句结论项由"偏+形容词"构成,表示偏于某种性质,其中的形容词为单音节,具有"偏标"句法语义特征;比较客项表示某个标准,具有标准性和参照性句法语义特征和相应的语法形式;变为否定形式时,与差比句的"不比"式合并归一;是一种书面语句式,具有特定语用价值。偏标"比"字句丰富了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和结构类型,对于语言类型学具有促进意义,对于语言调查和语言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标“比”字句 比较 标准 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