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环境关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匡兵 范翔宇 刘进进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8,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公众环境关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助推城市绿色发展和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公众环境关注能显著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在通过一系列稳健... 研究目的:探究公众环境关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助推城市绿色发展和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公众环境关注能显著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2)公众环境关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会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不同,相比于东中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区域,公众环境关注更有利于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域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3)公众环境关注通过驱动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产业结构变动两条途径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二者都存在遮掩效应,而环境污染治理的中介效应还未得到有效发挥。研究结论:要通过多元举措保障公众有序参与城市土地资源绿色利用与现代化治理,实现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与公众生活环境质量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环境关注 城市土地 绿色 效率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空间分布及地缘关系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璟 周金佩 卢新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4,193,194,共12页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耕地投资 农业对外投资 空间分布 地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考核、政府环境注意力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被引量:27
3
作者 卢新海 陶向前 +2 位作者 匡兵 唐一峰 王梦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2,共9页
研究目的:利用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的相关数据,从晋升考核视角出发,揭示环保考核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Tobit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环保考核能提高区... 研究目的:利用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的相关数据,从晋升考核视角出发,揭示环保考核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Tobit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环保考核能提高区域内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环保考核通过加强政府环境注意力提高了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环保考核政策均能提高区域内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应从激励、惩罚、促进竞争三个方面着手,在充分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前提下完善环保考核政策,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提高我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环保考核 政府环境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4
作者 匡兵 范翔宇 卢新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9-277,共9页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se,GTCLU)是对绿色中国和经济转型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破解耕地利用生态困境的有力举措。该研究提出GTCLU这一概念,并据此构建GTCLU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7...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se,GTCLU)是对绿色中国和经济转型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破解耕地利用生态困境的有力举措。该研究提出GTCLU这一概念,并据此构建GTCLU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和Tobit模型,先后测算GTCLU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初始的Malmquist测度结果显示GTCLU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增长态势,大多数年份效率值小于1而处于绿色转型无效状态。2)通过SFA回归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调整后的结果显示中国GTCLU效率均值为1.001而处于效率递增状态,表明中国存在GTCLU且绿色转型程度不断加深。其中,技术进步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成为GTCLU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3)中国GTCLU效率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地区处于效率相对最佳区域,东北和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最低;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0.84%。4)农业经济水平、耕地资源禀赋、政府扶持力度和技术使用强度对中国GTCLU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为更好地保障、推进GTCLU,需在把握技术进步的同时注重制度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与技术使用的促进作用,在耕地利用投入和产出中不断强化绿色要素以培育GTCLU内生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效率 绿色转型 时空分异 三阶段DEA-Malmqu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熊子昕 匡兵 柯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6-413,共8页
[目的]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方法]采用IPCC系数法、总体耦合态势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①2010—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 [目的]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方法]采用IPCC系数法、总体耦合态势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①2010—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率为2.0%;2014—2020年则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2.6%,且碳排放的市域间差异趋于扩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处于波动下降态势,年均降幅达4.9%,但受边际递减效应影响,碳排放强度进一步改善的难度不断加大。③2010—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的加权中心距离从0.571 km减少到0.312 km,移动方向夹角总体也呈减小趋势,总体耦合态势不断加强。④2010—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同时存在空间异质性。聚集态势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双高”聚集区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双低”聚集区。[结论]应采取差异化手段对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进行分区调控,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双变量空间相关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