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技术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路径
- 1
-
-
作者
张艳斌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23FKSB029)。
-
文摘
数字技术是影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性力量,数字技术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数字技术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提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技术支撑,深化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人民共同开发及共享精神资源的时空边界,夯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等。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滥用会引致人民精神世界的失落,技术理性的蔓延会招致价值理性的式微,虚实交融共生会使得主体的精神方向迷失,数字集权的加重会导致社会运行的失序,这些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可能限度和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平衡数字技术赋能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技术向善、提振文化力量、提升数字素养、推动建章立制,构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数字化新图景。
-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作用方式
潜在风险
实践进路
-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Spiritual common prosperity
Mode of action
Potential risks
Practical approach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视域中精神生活的审视与超越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穆佳玮
张艳斌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1-96,共6页
-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生活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3FKSB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CCNU23CS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拜物教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经由全球蔓延和中国渗透,侵扰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平衡状态。原本发展态势良好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复杂的图景,具体表现为“安宁平和”与“轻浮急躁”交织的心理生活、“道德至善”与“道德失范”兼具的伦理生活、“旨趣高雅”与“审美低俗”叠加的文化生活、“崇高笃行”与“淡化缺失”并存的信仰生活。鉴于此,新时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武器,多维审视人民精神生活现状,从重塑对精神生活的正确认知、营造精神生活发展的良好氛围、保障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强理想信念培育等多角度探索美好精神生活的超越之路,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精神生活实现。
-
关键词
马克思
拜物教
精神生活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