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单位时代”的城市社会治理 |
吕方
田毅鹏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2
|
“后单位时代”的“社会基础秩序”重建 |
吕方
梅琳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3
|
“污名”和“去污”:农村艾滋孤儿受损身份的生成和消解——基于J镇艾滋孤儿社会化过程的历史性考察 |
杨生勇
杨洪芹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4
|
互异与共融:民间组织参与藏区贫困治理的能力比较与路径探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
周晓露
李雪萍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5
|
转型加速期社会行动模式及其转变 |
李雪萍
徐娜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新阶段中国减贫与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研究 |
程玲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7
|
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结构倾向的反思-基于行动的视角 |
杨生勇
陈玲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封闭化与街角化:流动儿童现状及其社区融入研究--基于W市H社区的调查 |
张大维
谢洪波
余彧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9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贫困研究 |
顾永红
向德平
胡振光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10
|
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两个牧区村庄为个案 |
向德平
陈艾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11
|
政策执行模式对于扶贫绩效的影响——以1980年代以来中国扶贫模式的变化为例 |
向德平
高飞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9
|
|
12
|
居民收入与健康水平变动关系研究 |
顾永红
向德平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3
|
转型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
刘杰
袁泉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4
|
新发展主义视域下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路径探索 |
陈艾
李雪萍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5
|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
陈琦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3
|
|
16
|
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困难社区的灾害与贫困关联研究——基于渝鄂湘黔交界处149个村的调查 |
张大维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17
|
反脆弱发展: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新范式 |
李雪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8
|
香港长者内地养老迁移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推拉理论与生命历程理论的双重视角 |
刘飞
|
《西北人口》
CSSCI
|
2014 |
8
|
|
19
|
发展的想象力:迈向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理论创新 |
吕方
|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
2012 |
22
|
|
20
|
进化心理学关于反乱伦情感的研究 |
罗力群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