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客体兜底规范的内在关系及适用逻辑——以《民法典》第123条与《著作权法》第3条的适用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 李晓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119,共11页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客体类型的立法取向秉持法定主义立场,而现行《著作权法》对作品类型的规范选择却经历了由“作品类型法定”到“作品类型开放”的重大转变,致使两法客观呈现权利客体类型开放与封闭的立法模式差异。实践中应揭示这... 《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客体类型的立法取向秉持法定主义立场,而现行《著作权法》对作品类型的规范选择却经历了由“作品类型法定”到“作品类型开放”的重大转变,致使两法客观呈现权利客体类型开放与封闭的立法模式差异。实践中应揭示这种假性矛盾的本质,厘清私权部门种属概念间错位类比的逻辑误区,明确过渡性知识产权基本规范对各知识产权单行法特殊性问题的解释缺失,以《民法典》与《著作权法》之间互为“表里”的“隔代”调适关系为逻辑基础,支撑知识产权客体相关规范在司法适用中的实践展开。即以作品类型扩张的现实表现和法律解释经验为起点,以民事私权的价值理念为根基,秉持审慎开放、体系化解释和司法确认优先原则,在具体案件中依照知识产权权属定位、著作权权属定位、作品类型定位的逻辑层次,在权利客体兜底款项启用时严格把握相对开放的审慎裁判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著作权法 法定原则 作品类型开放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华 周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调研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特定公众的创新意识、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以及相关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构性地描述了我国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意识现状,并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实证材...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调研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特定公众的创新意识、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以及相关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构性地描述了我国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意识现状,并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实证材料。通过对调查结论的分析表明,解决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实施疏导性、系统化的战略措施并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激励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意识 社会公众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认同的政策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华 姚舜禹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8,共9页
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认同及行为水准决定着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秩序的优劣。我国近年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小微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反思该现象背后的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关注小微企业不同于创新主体的利益立场... 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认同及行为水准决定着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秩序的优劣。我国近年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小微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反思该现象背后的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关注小微企业不同于创新主体的利益立场及诉求,是知识产权文化政策调适不可忽视的方面。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机制的优化,应采用消减文化冲突的执法方式,倡导合作共赢、实施权利体验、构建服务平台,才能实现小微企业从对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法律认知到用法性法律认同的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 小微企业 文化认同 政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政策视阈下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政府利用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相关的社会公私行为作出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指引以促进文化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选择。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在我国获得社会整体认同并进而提高知识产权制度效用的前提,是知识产权事... 政府利用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相关的社会公私行为作出有选择性的约束和指引以促进文化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选择。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在我国获得社会整体认同并进而提高知识产权制度效用的前提,是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不应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衔接、与社会整体的文明建设同步,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育具有中国品质和世界共性的知识产权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知识产权文化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模式选择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华 孟奇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8,共9页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仅包括法律规范,它更应涵盖体现全面功能的社会政策工具所必须的各种规则。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起符合TRIPS标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框架,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全面系统协调的政策格局,导致...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仅包括法律规范,它更应涵盖体现全面功能的社会政策工具所必须的各种规则。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起符合TRIPS标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框架,但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发展相对缓慢,尚未形成全面系统协调的政策格局,导致法律与政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和脱节。本文通过考察典型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的实践动向,提出我国构筑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应结合现实国情选择各有侧重的政策运作模式,将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有效衔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公共政策 运作模式 体系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层次与目标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华 周莹 《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3期18-21,共4页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一个方面。以知识产权文化产生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为进路,可以厘清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层次和目标。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当着重于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理念为目标的观念层次建设和...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一个方面。以知识产权文化产生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为进路,可以厘清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层次和目标。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当着重于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理念为目标的观念层次建设和以实现制度有效性和协调性为目标的制度层次建设,其具体途径是改造文化属性和完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 建设 层次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S协议弹性下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选择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华 周莹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5,共9页
TRIPS协议为国际竞争格局的形成制造了一个高起点,但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它也为发展中国家在既定规则下利用政策空间选择合理的知识产权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利用TRIPS协议弹性,基于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维护自... TRIPS协议为国际竞争格局的形成制造了一个高起点,但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它也为发展中国家在既定规则下利用政策空间选择合理的知识产权发展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利用TRIPS协议弹性,基于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维护自身发展的已有实践及进展给我国的启示是:利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存在的弹性与空间,以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为基础,以维护国家现实利益为导向,以国内法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为工具,着眼于知识产权的适度合理保护,采用积极的回应性政策,是既定规则下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S协议 弹性 发展中国家 知识产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共同体意识下知识产权文化治理结构的统合与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鉴于后疫情时代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之新格局,以及市场主体和商业模式日益多元化、信息及知识产权利益趋向碎片化的泛知识产权竞争市场环境,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治理需要实现从宏观的初级探索到精细的品质建设跃升。基于我国... 鉴于后疫情时代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之新格局,以及市场主体和商业模式日益多元化、信息及知识产权利益趋向碎片化的泛知识产权竞争市场环境,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治理需要实现从宏观的初级探索到精细的品质建设跃升。基于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治理已有实践基础和发展需要,在利益共同体意识下,知识产权文化治理应从五个维度进行结构性统合优化:促进价值共识,兼顾知识产权价值链上不同主体的利益立场,实现治理主体构成的多元化,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实现知识产权法治生态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 治理 结构统合 利益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者知识产权知行现状及政策应对——基于知识产权文化政策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华 黄金池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3,共14页
消费者的知识产权知行水准直接影响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文化品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目标应将知识产权法治体认与文化认同根植于每一个社会个体之内心深处,而不应仅局限于知识产权主体。基于对消费者知识产权知行状况调... 消费者的知识产权知行水准直接影响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文化品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目标应将知识产权法治体认与文化认同根植于每一个社会个体之内心深处,而不应仅局限于知识产权主体。基于对消费者知识产权知行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类型化分析,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应兼顾消费者立场,根据消费者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措施:培育知识产权时尚消费观,矫正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增强消费者创新体验与参与度,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法律意识 知识产权文化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下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方式的完善路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二)》第26条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停止侵害,大陆法系是以"请求权"的形态发挥效力和作用,英美法系相类似的制度是传统的"永久禁令"制度。现今,两大法系知识产权立法与判例中停止侵害适用的基本规则和标准突破旧有范式,不断变革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停止侵害,大陆法系是以"请求权"的形态发挥效力和作用,英美法系相类似的制度是传统的"永久禁令"制度。现今,两大法系知识产权立法与判例中停止侵害适用的基本规则和标准突破旧有范式,不断变革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未来停止侵害救济方式应借鉴两大法系的制度安排、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明确制度性质定位,构建完备理性的适用规则体系,增强司法裁判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停止侵害 救济 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知识产权法中“停止侵害”性质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00,共6页
停止侵害的性质疑题,学术界存在"请求权说"、"侵权责任说"、"折衷说"之争,其中观点各有优劣,需要反思检讨、区别对待。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抑或是立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的性质疑题,学术界存在"请求权说"、"侵权责任说"、"折衷说"之争,其中观点各有优劣,需要反思检讨、区别对待。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抑或是立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二者并非完全对立之关系,前者蕴含的理论研究意义,后者承载的制度运用价值,均可统一于法律体系框架之内,共同构筑停止侵害救济方法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停止侵害 请求权 民事责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的优化及其逻辑——基于消费者立场的考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华 黄金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知识产权客观上增大了消费者追求与实现科技文化利益的难度、成本及义务压力,消费者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养成、法律精神认同及相关利益诉求上存在与知识产权主体明显不同的立场。而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实践中未重视这种差别,遵循着基... 知识产权客观上增大了消费者追求与实现科技文化利益的难度、成本及义务压力,消费者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养成、法律精神认同及相关利益诉求上存在与知识产权主体明显不同的立场。而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政策实践中未重视这种差别,遵循着基于知识产权主体立场的以"工具理性"的经济激励和"义务本位"的道德教化为基本逻辑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培育政策路径,这与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和意识发展机理相冲突,致使代表最广泛消费者立场的公众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未获得显著提升。知识产权文化的中国实践应重视消费者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养成,以"利益分享"为逻辑起点,以权利体验为实践基础,以利益诉求为内生动力,以权利正当性为价值共识,重构兼顾消费者立场的知识产权文化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以提升政策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文化 消费者 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利益分享 政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奇勋 廖婷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正处于紧锣密... 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宜比拟为孵化器,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 市场 政府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14
作者 李昌玉 孟奇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宜比拟为孵化器,通过培... 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宜比拟为孵化器,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战略 市场 政府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政策执行的地方困境与突破
15
作者 周莹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69,共3页
政策执行是将知识产权政策目标转化为我国现实知识产权优势的惟一途径。在分析我国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执行问题的基础上,以政策执行相关理论为分析视角,基于第三代创新政策研究的权变整合理念,提出构建政策执行网络的关联机制,并对知识产... 政策执行是将知识产权政策目标转化为我国现实知识产权优势的惟一途径。在分析我国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执行问题的基础上,以政策执行相关理论为分析视角,基于第三代创新政策研究的权变整合理念,提出构建政策执行网络的关联机制,并对知识产权政策的执行模式、互动方式及实施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知识产权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专利资助政策协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华 刘立春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针对我国各级政府专利资助政策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宏观政策指导、明确专利质量标准、建立专利资助信息交换系统的我国各级政府专利资助政策协同运行的思路,建议实施阶段分解、比例配套、重点突出、效能协同的具体资助方案,以改善我国专... 针对我国各级政府专利资助政策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宏观政策指导、明确专利质量标准、建立专利资助信息交换系统的我国各级政府专利资助政策协同运行的思路,建议实施阶段分解、比例配套、重点突出、效能协同的具体资助方案,以改善我国专利结构、提高资助效率,有效发挥专利资助政策对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资助政策 协同 专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驱动要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莹 刘华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共3页
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基于创意的特征及与制造业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在分析文化产业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环节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并检视我国现行政策的缺失,最后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创意 驱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产业创新的系统化转型及其政策组合原则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莹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2,共3页
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系统的革命性变化提示:基于传统经济模式和创新范式的政策体系是否适用于新经济模式下的创新发展。创新政策应为推动数字经济下产业创新的系统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对基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创新政策体系的观念... 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系统的革命性变化提示:基于传统经济模式和创新范式的政策体系是否适用于新经济模式下的创新发展。创新政策应为推动数字经济下产业创新的系统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对基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创新政策体系的观念思路、制度规则、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转型 产业创新 政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释〔2009〕3号评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森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最高人民法院为规范驰名商标保护而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法释[2009]3号)未能对《商标法》第十三条作出正确解释。其主要问题在于,对"容易导致混淆"和"误导公众"做不同的解读,擅自引入淡化理论却又把"混淆"... 最高人民法院为规范驰名商标保护而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法释[2009]3号)未能对《商标法》第十三条作出正确解释。其主要问题在于,对"容易导致混淆"和"误导公众"做不同的解读,擅自引入淡化理论却又把"混淆"和"淡化"混为一谈,对商标淡化的构成条件缺乏明确认识。在《商标法》未修改前,最高人民法院应加强对商标淡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待条件成熟时提出修改建议,而不是擅自将"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作为认定侵权的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名商标 商标淡化 混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摄制权的存废——对《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取消摄制权的讨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华 姚舜禹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60,共8页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将摄制权并入改编权的方案应予取消。摄制权与改编权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权,摄制权单列具有正当性及必要性。将改编权的外延和内涵扩大,无法囊括摄制权的内容和取代演绎权的地位,并不利于法律的科学化、体系...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将摄制权并入改编权的方案应予取消。摄制权与改编权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权,摄制权单列具有正当性及必要性。将改编权的外延和内涵扩大,无法囊括摄制权的内容和取代演绎权的地位,并不利于法律的科学化、体系化目标。摄制权关涉编剧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堆积体,即使编剧权益保护与法律的体系化追求产生冲突,后者也应让位于编剧权益保护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制权 改编权 演绎权 编剧权益保护 价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