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膜虫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丽 鲁志松 +1 位作者 丁书茂 杨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介绍四膜虫作为生物材料在彗星实验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将单细胞原生生物应用于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遗传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与细胞损伤之间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东湖水和长江... 介绍四膜虫作为生物材料在彗星实验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将单细胞原生生物应用于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遗传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与细胞损伤之间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东湖水和长江水未造成四膜虫DNA的损伤,印染厂污水对细胞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彗星实验 原生生物 四膜虫 水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莉 李学彬 +2 位作者 杨光涛 邓灵福 丁书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染毒1.5h后,与对照组相比,DEHP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显著升高(p<0.01),即DEHP染毒引起了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加剧,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尾距与DEHP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导致金鲫鱼脑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金鲫鱼 脑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导致小鼠肺部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岩 彭光银 +3 位作者 何胡军 乔永康 常青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为了检测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组织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尘,6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 ̄40nm)或标准碳黑颗粒(粒径<5μm)颗粒... 为了检测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组织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尘,6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 ̄40nm)或标准碳黑颗粒(粒径<5μm)颗粒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尘7天后对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比较二者对肺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肺组织MDA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但所有标准碳黑组的升高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0.2、0.4mg·mL-1碳纳米管染尘组与同浓度的标准碳黑染尘组比较,肺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0.1mg·mL-1无显著变化.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0.1mg·mL-1组p<0.05,0.2mg·mL-1组p<0.01,0.4mg·mL-1组p<0.01).碳黑染尘组也有所降低,但仅0.2mg·mL-1和0.4mg·mL-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与同浓度的标准碳黑组比较,仅0.4mg·mL-1浓度组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将产生一定程度毒性作用,且毒性大于相同浓度的标准碳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标准碳黑 氧化损伤 脂质过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对小鼠肺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萍 杜娟 +3 位作者 罗清 赵静云 尤会会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 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4个染毒组,腹腔注射染毒7d后,测定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Fe3O4染毒剂量的升高,肺组织ROS和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10mg·kg-1,肺组织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20mg·kg-1,肺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40mg·kg-1,肺组织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较高剂量(≥20mg·kg-1)的纳米Fe3O4颗粒材料会引起小鼠肺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小鼠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对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锋明 刘旭东 +6 位作者 闵安娜 赵莉琴 叶染枫 李慧 张玉超 陈明清 杨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6-1112,共7页
研究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暴露对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和对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暴露于0,50,250,1250mg/kg的BBP,经口灌胃染毒14d.染毒期间同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检测小鼠的学... 研究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暴露对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和对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暴露于0,50,250,1250mg/kg的BBP,经口灌胃染毒14d.染毒期间同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检测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变.实验进行第15d,处死实验动物,取出脑、肝、肾组织,检测ROS水平及MDA和GSH含量.实验结果显示,1250mg/kg浓度BBP染毒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BBP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脑、肝、肾组织中的ROS水平、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且在1250mg/kg浓度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BP的暴露可以影响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并对其脑、肝、肾组织产生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 MORRIS水迷宫实验 活性氧簇 丙二醛 谷胱甘肽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斜生栅藻的生态毒性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莉 唐丽雅 +2 位作者 魏晨曦 刘丹丹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52-456,共5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水生藻类的生态毒性作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对象,设置5个DEHP浓度梯度(5、10、20、40、80mg·L-1)和1个对照组,实验周期为96h,以藻细胞数量和光合色素含量为测试指标...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水生藻类的生态毒性作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对象,设置5个DEHP浓度梯度(5、10、20、40、80mg·L-1)和1个对照组,实验周期为96h,以藻细胞数量和光合色素含量为测试指标,检测了DEHP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EHP对斜生栅藻生长和色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暴露96h后,各DEHP暴露组斜生栅藻生物量(藻细胞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DEHP暴露浓度的升高,生物量逐渐降低;各DEHP暴露组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较低DEHP浓度(5、10mg·L-1)下,叶绿素a、b含量略呈上升趋势,较高DEHP浓度(≥40mg·L-1)下,则呈下降趋势;DEHP暴露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大,除80mg·L-1组显著降低(p<0.05)外各实验组差异不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斜生栅藻 生态毒性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SOD活力和GSH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萌萌 黄俊 +3 位作者 王江伟 曹毅 毛彩霞 李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为了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其中3个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40nm)悬液1mL,对照组注... 为了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其中3个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40nm)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毒5d后测定肺脏和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壁碳纳米管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SOD活力、GSH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实验浓度(0~0.4mg·mL-1)下,SOD活力、GSH含量与多壁碳纳米管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肺脏和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损伤 小鼠 SOD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光银 赵玮 +2 位作者 鲁志松 刘英帅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了探讨机体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能力,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不同时间段HepG2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5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h后,细胞内的DPC... 为了探讨机体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能力,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不同时间段HepG2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5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h后,细胞内的DPC水平较染毒结束时发生了显著下降(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由3.0mg·m-3气态甲醛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在12h内可以得到明显修复(p<0.01),并在24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经20mg·kg-1液态甲醛染毒后,18h时DPC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在24h时DPC含量与18h时相比有显著的下降(p<0.05),且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甲醛所致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能够得到修复,且24h内能够修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 DNA-蛋白质交联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nO_2与常规MnO_2粉末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毛彩霞 田熙科 +5 位作者 杨光涛 杨超 乔永康 李岩 景连东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NO2 常规MnO2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LP:过敏性炎症的一种重要启动因子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光银 杨旭 +1 位作者 赵玮 孙均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0-764,F0003,共6页
关键词 过敏性炎症 启动因子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肥大细胞反应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拟南芥幼苗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晓晓 张雯 +1 位作者 武阳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02-406,共5页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植物的氧化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BP溶液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染毒(终浓度为0、0.5、2.5、5、10mg·L-1),检测DBP对幼苗茎、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植物的氧化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BP溶液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染毒(终浓度为0、0.5、2.5、5、10mg·L-1),检测DBP对幼苗茎、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1周后,随DBP浓度的升高,拟南芥幼苗茎叶MD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浓度组(5、10mg·L-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SOD活性随DBP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染毒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DBP可对拟南芥幼苗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拟南芥 生态毒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水滑石与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丹丹 付聪 +2 位作者 李岩 袭著革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为了探讨纳米水滑石与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DNA的损伤,并采用H2DCF—DA荧光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活性氧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纳米水滑石浓度的升高(0—800μg.mL^-1)... 为了探讨纳米水滑石与Hela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DNA的损伤,并采用H2DCF—DA荧光法检测了纳米水滑石对Hela细胞活性氧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纳米水滑石浓度的升高(0—800μg.mL^-1),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较低浓度(50、100μg.mL^-1)纳米水滑石处理后,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高浓度(200、400、800μg.mL^-1)纳米水滑石处理后,Hela细胞尾部DNA含量、尾距及胞内活性氧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以上结果表明,较高浓度(≥200μg.mL^-1)的纳米水滑石可对Hela细胞DNA产生损伤,而较低浓度(≤100μg.mL^-1)的纳米水滑石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作为载体应用于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滑石 生物相容性 DNA损伤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对小鼠睾丸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丹 李燕 +4 位作者 唐蓓 方芳 丁书茂 杨旭 袁均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40-444,共5页
为了从生殖细胞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机制,以昆明系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BBP对小鼠睾丸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实验设0、125、250、500、1000mg·kg-1(质量分数)5组浓度梯度,连... 为了从生殖细胞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机制,以昆明系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BBP对小鼠睾丸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实验设0、125、250、500、1000mg·kg-1(质量分数)5组浓度梯度,连续灌胃染毒30d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Ca-Mg-ATPase酶的活性以及睾丸脏器系数.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500、1000mg·kg-1)LDH、SDH和Ca-Mg-ATPase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低浓度染毒组(125mg·kg-1)3种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浓度染毒组(250mg·kg-1)LDH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SDH、Ca-Mg-ATPase均显著降低(p<0.05,p<0.01).2)染毒30d后,各染毒组睾丸脏器系数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BBP不仅可以干扰睾丸组织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的产能过程,还可以干扰生殖细胞对能量的利用,提示能量代谢的障碍可能是BBP对雄性生殖细胞产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 小鼠 睾丸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PC形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昆 曹毅 +2 位作者 胡均猜 乔永康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了探讨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以昆明纯系小鼠直接分离肝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染毒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表明,当缺乏胎牛血清和血浆时,500μmol... 为了探讨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以昆明纯系小鼠直接分离肝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染毒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表明,当缺乏胎牛血清和血浆时,500μmol·m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而加入胎牛血清和血浆以后,甲醛诱导的DPC极显著上升(p<0.01).血浆作用比胎牛血清更明显,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DPC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是以前学者认为的缓冲作用,这可能是甲醛远距离毒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DNA-蛋白质交联 远距离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或气态甲醛诱导大鼠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形成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昆 周砚青 +2 位作者 吴凯 丁书茂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甲醛可能具有诱导白血病的作用,然而甲醛诱导白血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不同浓度液态和气态甲醛对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染毒,采用KCl-SDS 法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程度,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甲醛可能具有诱导白血病的作用,然而甲醛诱导白血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不同浓度液态和气态甲醛对大鼠骨髓细胞进行染毒,采用KCl-SDS 法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程度,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检测了骨髓细胞 DNA 链断裂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甲醛(液态甲醛浓度为:5μmol·L-1和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0.5mg·m-3 和 1.0mg·m-3)可以引起 DNA断裂水平显著增高 (p<0.01);而高浓度甲醛 (液态甲醛浓度为:125μmol·L-1 和 625μmol·L-1;气态甲醛浓度为:3.0mg·m-3)则可以引起 DNA-蛋白质交联水平显著增高(p<0.01; p<0.05). 研究结果提示:甲醛染毒可以导致大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暗示甲醛诱导白血病具有高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白血病 遗传毒性 骨髓细胞 DNA-蛋白质交联 单细胞凝胶电泳 KCl-SDS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菇子实体抗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甘耀坤 娄小华 +2 位作者 李岩 王黎明 杨旭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红菇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红菇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方法: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4组(即对照组、红菇组、甲醛组和综合组)小鼠进行处理,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初步研究红菇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红菇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方法: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4组(即对照组、红菇组、甲醛组和综合组)小鼠进行处理,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红菇组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综合组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相对与甲醛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而MDA的含量与甲醛组相比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结论:红菇子实体提取液中存在某些抗氧化的成分,减轻了自由基对抗氧化系统的攻击,极大地维持了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FA) 红菇 抗氧化 食品与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学彬 陈莉 +4 位作者 吴丹 李艳 丁书茂 杨旭 袁均林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57-59,78,共4页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程度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DEHP会造成金鲫鱼脑组织和肾脏的氧化损伤,随着DEHP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金鲫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甲醛致雌性小鼠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丹丹 王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以昆明雌性小鼠卵巢为实验材料,采取动态吸入式染毒方式,应用KCl-SDS沉淀法检测了气态甲醛染毒后所引起的小鼠卵巢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甲醛(0.5mg·m-3)...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以昆明雌性小鼠卵巢为实验材料,采取动态吸入式染毒方式,应用KCl-SDS沉淀法检测了气态甲醛染毒后所引起的小鼠卵巢生殖细胞DNA-蛋白质交联(DPC)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甲醛(0.5mg·m-3),即可导致明显的DPC效应(与对照相比,p<0.05),并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0.5、1.0、3.0mg·m-3),DPC系数也逐渐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在实验所设浓度范围内,甲醛对小鼠卵巢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可以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并且DPC系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NA-蛋白质交联是DNA分子的一种严重损伤,气态甲醛对雌性小鼠生殖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DNA损伤 DNA-蛋白质交联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诱导哮喘的一种分子机理:对GSNO还原酶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燕 曹毅 +2 位作者 柯珂 杨光涛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GSNO还原酶(GSNOR)的上调作用是否通过GSH途径,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染毒方式,检测了0、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以及3.0mg·m-3甲醛暴露同时腹腔注射α-硫辛酸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GSH浓度和G...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GSNO还原酶(GSNOR)的上调作用是否通过GSH途径,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染毒方式,检测了0、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以及3.0mg·m-3甲醛暴露同时腹腔注射α-硫辛酸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GSH浓度和GSNOR活力.结果表明,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α-硫辛酸注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较3.0mg·m-3甲醛暴露小鼠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甲醛暴露下,GSNOR与GSH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气态甲醛可以通过GSH途径调节GSNOR表达.甲醛对GSNOR的上调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氧化胁迫进行的,这可能是理解GSNOR在气道中调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甲醛 GSNO还原酶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态甲醛对卡氏毛园蛛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晓宇 肖国强 +4 位作者 刘凤想 彭光银 彭宇 陈建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蜘蛛的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KCl-SDS沉淀法检测了卡氏毛园蛛(Eriovixia cavaleriei)暴露于气态甲醛(0、0.5、1.0、3.0mg·m-3)后的细胞DNA分子断裂、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状况,并以甲醛的水...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蜘蛛的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KCl-SDS沉淀法检测了卡氏毛园蛛(Eriovixia cavaleriei)暴露于气态甲醛(0、0.5、1.0、3.0mg·m-3)后的细胞DNA分子断裂、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状况,并以甲醛的水溶性实验为基础,总结了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显示,中、低浓度甲醛(0.5、1.0mg·m-3)可引起卡氏毛园蛛细胞DNA链断裂,高浓度甲醛(3.0mg·m-3)除引起DNA链断裂外,还可诱导核内交联物的形成;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DNA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总结甲醛对不同动物的遗传毒性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5~625μmol·L-1,生理盐水溶液),动物细胞DNA损伤基本表现为由DNA链断裂(DSB)→DNA-DNA交联(DDC)→DNA-蛋白质交联(DPC)的过渡;甲醛所致的DNA损伤在不同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动物细胞对甲醛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甲醛 遗传毒性 DNA损伤 DNA断裂 DNA-蛋白质交联 卡氏毛园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