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科技与文学创作的新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科技关系研究 |
胡亚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2
|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 |
孙文宪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3
|
革命论、本义论与实用说: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论 |
魏天无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4
|
“立于礼”: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行为准则--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二 |
王齐洲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基于受众体验的文学改编模式及媒介技术反思 |
曾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6
|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批评理论 |
王庆卫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中国大学出版研究的三维审视 |
刘晓嘉
范军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8
|
作为“出版史”的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研究 |
范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9
|
出版生活史视阈下的史料研究 |
范军
刘晓嘉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0
|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
余祖坤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兴、观、群、怨”新解 |
王齐洲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12
|
文化唯物主义、共同文化与情感结构--论雷蒙·威廉斯“三条进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 |
王庆卫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13
|
《词品》和《水浒传》所载宋江词辨析 |
王丽娟
王齐洲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4
|
本体阐释 路在何方--对“强制阐释论”的冷思考 |
王齐洲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从山羊血黎洞丸看《红楼梦》的成书时间 |
李晓华
王齐洲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论中国“乐教”的发生 |
王齐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7
|
正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名实辨 |
王齐洲
谷文彬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子夏“乐教”与《大司乐》的由来 |
王齐洲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9
|
关于《乐经》文献问题 |
王齐洲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1 |
1
|
|
20
|
鲁迅小说的两类言语体裁与话语修辞 |
许祖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