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30年代中国新诗讲义与新诗的经典建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泽龙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暨诗歌研究中心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1,共7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
文摘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中国新诗面临着重建新秩序的问题。1930年代,各类大学开始开设新诗课程,为学生讲授新诗,因而在新诗的这一初始阶段的传播过程中,对新诗规范的确立、知识的建构、经典的确认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课程讲义按照学科规范,遵循新诗的发展时序,梳理新诗的流变,挑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集,将新诗主张、诗歌群体编为前史,并予以命名,为早期新诗确立了基本规范,争取了学科地位与入史资格。其次,新诗的课堂讲义凸显了对讲述对象的价值评价,总结了新诗人及其新诗作品的历史贡献,初步建构了新诗的经典地位。再者,新诗讲授注重对新诗经典文本的挑选与讲习,为新诗发展提供了示范性引导,体现了新诗讲授者的现代性诗学意识。
-
关键词
新诗讲义
课堂讲授
入史意识
经典建构
-
Keywords
new poetry handouts
classroom teaching
consciousness of entering history
classic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