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张力结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岩泉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起伏跌宕、变化多样,其中一些基本因素构成文学嬗递的张力结构,并因此形成文学思潮的矛盾运动。这些张力结构包括:从时空关系看,表现为文学演进中古与今、中与外之间的争锋角力;从文学的政治性质及文学与受众的关系看,是左中右和雅俗之间不同文学形态的共存或消长;从文学处理对象的态度看,则为歌颂与暴露立场的长期非和谐状态。
-
关键词
20世纪
文学思潮
张力关系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国家精品课程“文学批评”网络建设探索
- 2
-
-
作者
胡亚敏
徐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v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6,共2页
-
文摘
针对精品课程网络论坛初期出现的问题,论文提出,在网络教学特别是在以交互为特点的BBS课程论坛上,教师须从问题的回答者的位置退出,转换为资源的提供者和话题的引导者;同时鉴于BBS论坛的非实时性特点,教师须采用多种方式营造情境,使非现场的交流和沟通具有互动和亲切感。论文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丰富网络资源库以及改善网络评价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
关键词
国家精品课程
网络建
BBS论坛
师生互动
-
分类号
I06-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文学流派研究与文学研究流派
- 3
-
-
作者
王齐洲
李晓晖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
文摘
文学流派研究一般是对中国文学史上曾经发生并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文学流派进行历史的、文学的、文献的、文化的考察,以确定这一文学流派的形成过程、文学作用、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学者们所进行的文学流派研究,大体上也是这样进行的。不过,他们研究得更深入、更细致。
-
关键词
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
创新精神
治学精神
丛书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口语、个人与传统:近年中国诗歌现象述评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魏天无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92,共4页
-
文摘
近年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口语入诗,在语言结构及其张力之中显示言外之旨;以个人化的写作,探寻"独立文本"和"话语差异";以复归传统的情怀,从日常经验中提炼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生命精神,逐步走向诗人合一的境界。
-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口语
个人写作
传统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曹海东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
文摘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庄子》,可见其中广泛地使用了变形艺术方法。该书广泛运用变形之法,与作者深受楚文化之影响有关。楚人的思维方式,楚文化圈流传的远古神话,楚地的艺术创作,均是促使《庄子》变形之法广泛生成、运用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楚文化
《庄子》
艺术变形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
- 6
-
-
作者
曹海东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77,共3页
-
文摘
对屈原《九歌·东君》中“展诗兮会舞”句,学者们一般是将其中的“展”解释为“陈”、 “展开”,将“诗”指为后世通常意义上的诗篇,将“会舞”理解为“聚集在一起跳舞”或“歌配合着舞”等。本文不以之为然,通过考察古代礼乐制度以及相关故训材料,认为“展”意为“调整……而使齐一有序”, “诗”是据唱奏的歌乐而说; “会”与“展”义近,意为“使……齐同相合”。若此, “展诗”意谓调整歌乐,使之齐均; “会舞”意谓协调舞者动作,使之一致,且合于音律节奏。
-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东君
展诗
会舞
-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哲理诗的理性精神和诗性品质
- 7
-
-
作者
普丽华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4,共4页
-
文摘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化。而诗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其哲理有时是依附于象征意象,而寓意深刻则以语言精炼为表现形式,这使哲理诗终不失诗性品质。
-
关键词
哲理诗
理性精神
诗性品质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