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玉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社会本体论
关系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美学研究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玉能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
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中心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文摘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一整体。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社会本体论
关系本体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玉能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中心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摘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美学研究新格局
Keywords
practice
material production
discourse production
spiritual production
beauty and aesthetics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张玉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