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辟文学理论研究的新空间--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5
1
作者 颜红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文学地理学是目前国内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却表现出理论研究与文本实践之间的不平衡,具体文学地理现象的研究远远大于理论方法上的探讨。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产生于空间批评的历史语境,同时借鉴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了自身... 文学地理学是目前国内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却表现出理论研究与文本实践之间的不平衡,具体文学地理现象的研究远远大于理论方法上的探讨。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产生于空间批评的历史语境,同时借鉴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对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理路的梳理与解析可以为国内文学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空间批评 文化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祖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1,共7页
如何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信念是其关键。不同类型的信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提供不同的保障。原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信念;模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工具性信念;德性... 如何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信念是其关键。不同类型的信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提供不同的保障。原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信念;模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工具性信念;德性信念,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道德性信念,也是为原型信念与模型信念获得真实性提供保障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知识学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文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191,F0002,共10页
20世纪以来的批评学研究以“文本意义何以形成”之问颠覆了把作者意指视为意义之源的传统文学观念。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批评,先后从表意活动的分析和成义过程的研讨入手,揭示了释意活动与批评生产性之间的关系,在语言活动的层面上阐... 20世纪以来的批评学研究以“文本意义何以形成”之问颠覆了把作者意指视为意义之源的传统文学观念。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批评,先后从表意活动的分析和成义过程的研讨入手,揭示了释意活动与批评生产性之间的关系,在语言活动的层面上阐释了文学批评的生产性。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则从社会结构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艺术生产运作机制对批评释意场域的建构与规定,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研讨批评生产性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释意场域 文学批评的生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兼评董学文的文学本体论观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社会本体论 关系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研究:坚守学院和面向文坛——王先霈教授访谈录
5
作者 王先霈 丘斯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8,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王先霈 人物访谈 文学批评 圆形理论 文学教育 高等教育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文学理论往何处去
6
作者 聂珍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4,共4页
一、西方理论一统天下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其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大量西方学术著作的... 一、西方理论一统天下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其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理论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大量西方学术著作的翻译出版,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备受关注,历史与传记批评、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原型批评、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以及后来出现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等批评理论蜂拥而至,逐渐占据了中国的文学理论阵地,而我们对西方文学领域的各种主义、思潮、观念耳熟能详,几乎是全盘接受。人们对西方的理论趋之若鹜,把中国学术的繁荣寄托在西方学者尤其是那些声名遐迩的学者身上,把他们的理论奉为圭臬。西方的新术语、新概念逐渐被我们掌握,变成了理论思维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往何处去 文学批评理论 翻译出版 文艺实践 原型批评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读者反应批评 中国文艺理论
全文增补中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美学研究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