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养导向下学习方式的类型划分及其实践价值
1
作者 毛齐明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5,共8页
素养是有关“做事”的素养,其形成必须通过“做事”来实现。指向素养的学习本质上是实践性学习,其分类须以实践活动为逻辑起点。根据实践活动的对象(新与旧)和工具(探索性与应用性)两个维度,结合典型的实践情境,可将学习划分为“参与中... 素养是有关“做事”的素养,其形成必须通过“做事”来实现。指向素养的学习本质上是实践性学习,其分类须以实践活动为逻辑起点。根据实践活动的对象(新与旧)和工具(探索性与应用性)两个维度,结合典型的实践情境,可将学习划分为“参与中学”“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四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素养发展价值。此类型划分建构了一个专门指向素养发展的学习体系,阐明了活动情境与学习方式的对应关系,揭示了不同学习方式与素养发展的内在关联,呈现了一个既重文化传承又重知识创新的学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式 素养 实践 实践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改善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分析、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着总体规模偏低,洲际国别来源、学科专业选择、地区院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认为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快体制创新,大力支持留学研究... 在分析、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着总体规模偏低,洲际国别来源、学科专业选择、地区院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认为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快体制创新,大力支持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应深化改革,主动承担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新手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戴伟芬 曾芯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乡村新手教师是稳定性较低的群体,究其原因,除了待遇的影响外,专业发展受限是重要因素。当前,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存在发展困境: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组织制度的影响下,他们对乡村教育工作以及专业发展的价值认同度低,专业发展能... 乡村新手教师是稳定性较低的群体,究其原因,除了待遇的影响外,专业发展受限是重要因素。当前,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存在发展困境: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组织制度的影响下,他们对乡村教育工作以及专业发展的价值认同度低,专业发展能动意识欠缺;受个人目标和外部环境约束,他们缺乏专业发展热情与内生动力;受制于专业资源以及乡村教师角色压力,他们开展能动行为的精力不足且空间有限;由于组织结构以及教师过往工作经验的固化,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动权利被放弃。据此,借助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提出了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提升路径:利用扰动的积极作用,激发乡村新手教师的能动性;通过多种资源支持能动性的涌现,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专业发展能动权利空间;承认乡村新手教师的自组织属性,建立促进能动性发展的评价制度,从而持续稳定地提高乡村教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新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中心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被引量:25
4
作者 毛齐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大单元作为学习单位的本质规定,意味着大单元教学的重心不是教授内容而是组织和引导学习,也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视角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任务设定、内容生成和时间安排方面分别遵循依学施教、因学而成和以学定... 大单元作为学习单位的本质规定,意味着大单元教学的重心不是教授内容而是组织和引导学习,也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视角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任务设定、内容生成和时间安排方面分别遵循依学施教、因学而成和以学定时的理念。其内在逻辑表现为,以大观念为内核生成大单元,以大任务为起点驱动大单元,以大活动为过程展开大单元。大单元教学要在素养目标与现实材料的双向比对中提取大观念,在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的双层考量中构建大任务,在素养针对性与学科典型性的双重观照中设计大活动。其过程设计可按进阶式学习、平行式学习、迭代式学习等模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中心 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素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再论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佑清 毛齐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80,共14页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是促进素养发展的基本机制。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素养发展的原因在于,其中存在着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对象化或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实践的目的在于,经由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以实现客体的主体化。学生实践中客体的...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是促进素养发展的基本机制。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素养发展的原因在于,其中存在着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对象化或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实践的目的在于,经由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以实现客体的主体化。学生实践中客体的主体化在心理层面的表现是,客体及活动过程以观念、形象、感受、体验等形式进入学生的心理结构,引起学生心理结构的调整、改造或丰富,由此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落实学生素养发展,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具有对象性、主体性、挑战性及多样性的实践性活动。知识学习影响学生素养发展的功能体现在,对学生为形成某种素养而参与的实践活动过程产生了指导、借鉴、示范、鼓舞等作用,使学生的素养发展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而达到人类已有的发展水平。知识学习作用于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素养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脱离实践活动而直接成为学生的素养。素养形成的总过程是“以行为本的知行结合的过程”或曰“以知促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 素养发展机制 知识学习 发展功能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