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浩 郑旭东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技术扩散 适效性 滞后性 大型开放网络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前景预判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宗凯 熊才平 +2 位作者 吴瑞华 汪学均 丁继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从资源配置效益、资源建设质量和用户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以市场竞争提升教育资源质量和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基础教育公平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元认知的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傅德荣 王忠华 蒋玲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3,共5页
该文讨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说明了信息社会广泛存在的信息与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随后介绍了认知的信息处理模型与元认知;在说明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重点... 该文讨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说明了信息社会广泛存在的信息与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随后介绍了认知的信息处理模型与元认知;在说明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问题解决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信息过程,论证了在问题解决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最后,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给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认知过程 信息过程 原认知 问题解决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与大学教学创新的未来:对2014年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的解读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旭东 杨九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2,共6页
该文在对EDUCAUSE发布的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发现:历经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信息化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主旋律。而如何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该文在对EDUCAUSE发布的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发现:历经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信息化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主旋律。而如何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为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教学创新,未来我们需要在变革管理的过程中保持创新与继承的微妙平衡,鼓励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民主化,充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教学创新 制度保障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2013年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清堂 上超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20,共7页
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来自国内外450多名专家和学者代表以"特邀报告"、"主题Panel"和"分论坛专题交流"的形... 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来自国内外450多名专家和学者代表以"特邀报告"、"主题Panel"和"分论坛专题交流"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本文根据会议的内容,梳理和总结了论坛的基本情况,对参会报告和论文进行了综述,以呈现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领域的现状、挑战以及最新进展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技术 创新应用 协同发展 国际论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问题探析: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基德 郝兆杰 赵万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23-27,51,共6页
信息道德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基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主干课... 信息道德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基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主干课程教材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较少,编排集中,完整性差,重于"说教"。课程编著者在今后主干课程教材的建设和修订中,应深入理解信息道德教育的内涵,革新信息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与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以达到良好的信息德育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道德教育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主干课程 教材建设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哈佛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强 左明章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63-72,共10页
课程及其设置映射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承载着一个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它与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要素以及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理应从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生态学视角研究课程设置问题。然而我国当前对教... 课程及其设置映射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承载着一个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它与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要素以及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理应从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生态学视角研究课程设置问题。然而我国当前对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表层的"信息提供型"借鉴研究,且主要以美国高校的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经验为参照,既没有深入考虑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境遇对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的影响,也没有对中国教育技术当下需求与美国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经验何以与本土耦合的问题进行关照,这使得我国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越来越衰弱。生态学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技术课程设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一分析视角的关照下,课程设置问题应纳入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经济等因素组成的大学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考察。这正是哈佛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的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应跳出原有思维的羁绊,努力做到既能关照社会、科研与服务,又能彰显社会需求,契合人才培养定位;既能凸显思维能力培养,又能关照实践技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视域 教育技术 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室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为例 被引量:93
8
作者 张屹 郝琪 +3 位作者 陈蓓蕾 于海恩 范福兰 陈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了探究智慧教室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该文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研究法,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为例展开研究,并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与同伴、智慧学习环境层面出发,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大学生... 为了探究智慧教室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该文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研究法,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为例展开研究,并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与同伴、智慧学习环境层面出发,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教室环境下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情况较好,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层面的投入水平均有显著性提升;(2)智慧教室环境下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非师范生,且在行为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交互行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技术接受度与认知负荷对学生行为投入存在显著性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师生交互行为对学生认知投入存在显著性影响;同时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行为、教学资源与平台对学生情感投入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课堂学习投入度 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信息时代教育实践的具身转向——基于哲学、科学和技术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美倩 郑旭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6,共8页
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型实践,受时代变迁、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基于哲学、科学和技术三重视角,对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及其具身转向进行分析。从实践哲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以信息为中介、以会话为基本形式的对象化实... 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型实践,受时代变迁、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基于哲学、科学和技术三重视角,对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及其具身转向进行分析。从实践哲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以信息为中介、以会话为基本形式的对象化实践,它包括教师主体的对象化和学生主体的对象化,即教师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学生身上以及学生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外部世界。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看,教育实践观经历了由经典认知科学主导的离身型实践观和由具身认知科学主导的具身型实践观两个阶段。机器隐喻的离身型教育实践在工业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带来了教育异化、人的单向度发展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生命隐喻的实践观受到青睐并成为教育实践新的发展方向。构建人与技术的具身关系成为后信息时代教育实践具身转向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必须站在技术视角重新思考教育。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具身发展为人与技术具身关系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它通过主体性在场、具身性交互和人性化赋能等原则,推动教育实践的智能化发展和具身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信息时代 教育实践 信息型实践 具身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小学与大学:智能时代信息化教育的体系变革与创新--日本《信息教育课程设计指南》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虎 崔肖肖 +2 位作者 王芸 张丹玲 童名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3,共11页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日本将其社会发展阶段定义为Society 5.0。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开启的课程改革,将信息教育提到了“元科学”教育的高度。2020年9月,日本出台的《信息教育课程设计指南》,对校内外信息教育进行了课程...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日本将其社会发展阶段定义为Society 5.0。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开启的课程改革,将信息教育提到了“元科学”教育的高度。2020年9月,日本出台的《信息教育课程设计指南》,对校内外信息教育进行了课程的系统性规划,首次实现了信息教育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贯通设计。该指南系统借鉴了原有信息教育相关的系列学习指导要领、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及大学人才培养标准,将信息教育的知识体系划分为6大领域11个知识类别,重点解决了与这11个知识类别对应的课程内容,以及小学至大学全学段的匹配问题,并对每个学习阶段信息教育内容的定位及各科目如何融入信息教育,提出了课程设计建议。日本信息化教育的系列改革举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能时代发达国家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信息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更重要的是,它对我国如何开展信息化教育,如何审视信息学的学科地位,如何系统设计信息教育课程以满足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如何从课程内容角度实现信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深度融合,如何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信息教育内容,甚至是如何发挥社会力量开展智能教育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教育 信息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编制 人工智能 编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 被引量:74
11
作者 张屹 马静思 +2 位作者 周平红 范福兰 白清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开启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能力提升培... 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开启了中小学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能力提升培训的实施提供依据。该文以湖北、河南、安徽和广西四个省市中35个市区的414名中小学教师为调研对象,从标准的角度对其信息化应用能力现状开展较为全面的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达标情况优于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根据测评结果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提出建议,也为我国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 达标情况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屹 刘美娟 +1 位作者 周平红 马静思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共6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用来评价、衡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合理性、可靠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用来评价、衡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针对性。该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进行了解读,论述了其内容框架,并结合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描述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在每一维度上的达标程度,从而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力标准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3
13
作者 黄琰 蒋玲 黄磊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助推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助推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维护"为实验研究对象,该实验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建设等。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对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实施、验证和完善,研究人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行动中予以改进,为后期的教学实践提供直接真实的借鉴。行动研究的结果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简单练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更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翻转课堂 行动研究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朱莎 张屹 +1 位作者 杨浩 吴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5,共12页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促进教育变革、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前瞻性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信息...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促进教育变革、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前瞻性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何贯彻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和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对三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的时代背景、战略目标、发展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结合大量调查报告、统计数据对三国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强调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美国旨在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新加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比较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证测评模型及差异分析——以X省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屹 白清玉 +3 位作者 杨莉 范福兰 周平红 单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0,95,共8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对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提供建议,本研究提出了包含信息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环境建设、数字化管理、保障体制等六个维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对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提供建议,本研究提出了包含信息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环境建设、数字化管理、保障体制等六个维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X省开展实证研究。在回收数据、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选取信息化应用维度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测评模型,其次运用差异分析从不同视角比较分析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高中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教学点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最后,本研究依据测评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将为X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依据,也可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信息化应用 测评模型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教育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杨浩 徐娟 郑旭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6,共8页
人们进入信息时代,同时在传统的现实空间和虚拟的数字空间里生存,享受两种空间带来的权利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受到两种空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约。身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人们有一套在数字空间里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人们进入信息时代,同时在传统的现实空间和虚拟的数字空间里生存,享受两种空间带来的权利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受到两种空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约。身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人们有一套在数字空间里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该文分析、梳理了有关数字公民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数字公民教育的标准、要素及其分类,并从数字公民教育的视角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大数据分析、新兴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解析,以期对我国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和数字公民教育发展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 数字公民 数字公民教育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电子双板环境下的课堂交互性研究——以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堂教学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屹 白清玉 +2 位作者 马静思 周平红 范福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用改进后的教学交互行为编码表分别对某教师在传统多媒体环境和交互式电子双板环境下讲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课堂交互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多媒体环... 本文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用改进后的教学交互行为编码表分别对某教师在传统多媒体环境和交互式电子双板环境下讲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课堂交互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多媒体环境相比,在交互式电子双板环境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技术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提升,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有效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双板 教学交互 交互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证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屹 陈蓓蕾 +4 位作者 范福兰 沈爱华 刘铮 白清玉 祝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0,共10页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培训需要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该研究基于实证测评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路径,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验证提...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培训需要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该研究基于实证测评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路径,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验证提出的研制路径的有效性。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评估模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和差异分析。基于实证测评结果全面剖析该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并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确立发展重点、布局行动计划并部署保障措施,以期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测评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规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兼论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0
19
作者 朱莎 杨浩 冯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1期82-93,共12页
通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数据来源,对"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为主题的1741篇外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国际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关键文献及前沿进... 通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数据来源,对"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为主题的1741篇外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国际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关键文献及前沿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其中,欧美国家的研究者在数字鸿沟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国际数字鸿沟的研究热点,包括"数字鸿沟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群体使用互联网的差异"、"数字鸿沟的成因及演变"以及"数字鸿沟的社会影响";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前沿主要包括:"新媒体应用引发的信息社会不公平问题"、"第二道数字鸿沟及其弥合策略的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研究"三个方面。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道数字鸿沟 第二道数字鸿沟 信息素养 数字公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296份中学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文正 熊才平 +1 位作者 丁继红 姜雨晴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该文从用户满意视角剖析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内涵,探讨影响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关键要素及机制。文章基于顾客满意度模型理论,构建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满意度概念模型,通过296份中学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与分析,发现教育信息资源的... 该文从用户满意视角剖析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内涵,探讨影响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关键要素及机制。文章基于顾客满意度模型理论,构建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满意度概念模型,通过296份中学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与分析,发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重用性、丰富性、相关性、新颖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质量指标;用户满意度受到感知质量的影响最大,期望质量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作用效果明显,用户侧重于从质量满意角度来衡量资源的价值。文章继而提出"小众化服务""个性化推荐""差异化营销"的资源建设策略,建立促进资源质量持续进化的评价体系,创造激励用户积极使用的良好环境,着实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满意度和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资源 质量满意度 中学教师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