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与大学教学创新的未来:对2014年EDUCAUSE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的解读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旭东 杨九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2,共6页
该文在对EDUCAUSE发布的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发现:历经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信息化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主旋律。而如何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该文在对EDUCAUSE发布的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议题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发现:历经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创新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信息化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主旋律。而如何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为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教学创新,未来我们需要在变革管理的过程中保持创新与继承的微妙平衡,鼓励信息消费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民主化,充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教学创新 制度保障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兼论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0
2
作者 朱莎 杨浩 冯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1期82-93,共12页
通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数据来源,对"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为主题的1741篇外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国际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关键文献及前沿进... 通过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数据来源,对"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为主题的1741篇外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国际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关键文献及前沿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其中,欧美国家的研究者在数字鸿沟研究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国际数字鸿沟的研究热点,包括"数字鸿沟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群体使用互联网的差异"、"数字鸿沟的成因及演变"以及"数字鸿沟的社会影响";国际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前沿主要包括:"新媒体应用引发的信息社会不公平问题"、"第二道数字鸿沟及其弥合策略的研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研究"三个方面。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道数字鸿沟 第二道数字鸿沟 信息素养 数字公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内容与结论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进宝 黄荣怀 吴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3,共8页
为借鉴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启动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成果以《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展现给读者。该报告遴选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为借鉴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启动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成果以《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展现给读者。该报告遴选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概述的形式、专题的方式分析了世界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征。该报告涵盖地区广泛,包括欧洲、亚太、北美、南美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涉及内容多样,既包含政府的实施举措,如制定政策、开展行动计划、实施研究等,也涵盖其他参与主体——国际组织、IT企业、学术组织等的贡献。通过对世界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析,该报告得出了影响该领域发展的十大新技术及十大趋势,期望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和借鉴。本文从国际发展现状、项目重点内容、研究框架、项目进程、主要研究结论五方面概述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 项目重点内容 研究框架 项目进程 主要研究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与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学视野的理论考察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美倩 郑旭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关系混沌而有秩序、复杂而有结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建构、互利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的整体系统。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在吸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具身的观点。本文认为,具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通过具身技术来实现,并从技术具身观点出发,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技术的文化嵌入性、赛博学习空间的具身建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四点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原则:1)尽可能多地"吞噬"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知觉体验;2)设计并运用与所学知识概念相符的动作;3)让学习者在直接体验某一现象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4)充分利用各种代理实现学习者知识理解的具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文化 具身环境 具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去何从:当教育技术学遇到“MOOC” 被引量:9
5
作者 郑旭东 王婷 吴秀圆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53-61,共9页
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商业炒作和网络媒体的助推之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这种热度与关注却缺乏深度的学术审视。事实上,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在商业炒作和网络媒体的助推之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但这种热度与关注却缺乏深度的学术审视。事实上,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是开放教育与在线教育整合在一起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教育形态。MOOC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之一,从学科的层面来看,要使其从"公共话题"转向"学术问题",首先必须要摆脱"预设立场"的枷锁,摒弃对技术的盲目乐观,在对实践的反思中推动学科不断走向深入;其次在研究上要卸下背负的沉重包袱,理性地确定有限的学科目标,杜绝好高骛远之念,踏踏实实耕好教育技术的田地。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走向成熟理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开放教育资源 创新扩散 教育技术学 学术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的构建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伟平 陈梦婷 +1 位作者 赵晓娜 白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战场,构建2.0时代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协同演进""动态平衡"等特征,突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 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战场,构建2.0时代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协同演进""动态平衡"等特征,突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强调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包括了工具层、数据层、功能层、活动层和外围等几个部分。为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省市县区和学校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和班级层面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课堂教学 新生态 模型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薄弱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接受度比较研究——基于“技术—任务”拟合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万侠 王萱 王继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22,128,共7页
为了提升农村薄弱校的教学质量,有研究团队提出并实践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农村薄弱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接受度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技术—任务"拟合的理论视角,对219名农村教学点教师进... 为了提升农村薄弱校的教学质量,有研究团队提出并实践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农村薄弱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接受度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技术—任务"拟合的理论视角,对219名农村教学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抽样对象对四种课堂模式接受度的排序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模式、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模式、有组织的MOOC模式、传统多媒体课堂模式;(2)"技术任务拟合"是影响农村教学点教师接受"创新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因素;(3)"技术任务拟合"在"技术特征""任务特征"影响"接受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薄弱校 教学点 教学模式 接受度 技术特征 任务特征 “技术一任务”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被引量:88
8
作者 王继新 施枫 吴秀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4,共9页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咸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开的以"‘互联网+’教学点"为主题的实践探索与案例成果,包括双轨数字学校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城乡牵手与家校共建以及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并形成了"一体双核四驱"的"咸安模式""三式"破"三难"的恩施模式等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同时,该文也总结出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领导力有待提升;保障机制亟待构建和完善等。最后从"两化一体"协同推进与UGBS协同协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镇化 双轨数字学校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 同步互动专递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崇阳县小学美术专递课堂为例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伟平 陈梦婷 +1 位作者 赵晓娜 白雪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6,共7页
专递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检验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由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班级人数等变量组成的有调节效应的链式中介模型,使用结构方程... 专递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检验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由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班级人数等变量组成的有调节效应的链式中介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法,以崇阳县小学美术专递课堂为研究对象,围绕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习态度、班级人数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面对面课堂类似,在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课堂氛围和学习态度在师生互动和学习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班级人数在师生互动和课堂氛围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递课堂 师生互动 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 课堂氛围 学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分析技术规范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紫琴 彭娴 吴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1,共9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深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目前各类学习系统或平台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展示方面都有其专有形式,通用化程度低,不利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深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目前各类学习系统或平台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展示方面都有其专有形式,通用化程度低,不利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应对这一问题,适时开展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国际比较研究,充分掌握现有规范的特点和不足,进而制定我国的自有标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学习分析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与学习分析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重点分析ADL、IMS和ISO/IEC三大标准组织制定的学习分析技术规范,并从学习数据记录存储流程、学习活动模型以及传输机制等方面剖析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内涵,然后从数据模型、服务接口与安全传输机制、标准间的映射关系、应用系统范畴四方面对当前国际主流的Caliper Analytics和xAPI两个学习分析技术规范进行比较,解析两者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文章最后从促进教育变革、助力学习者全面发展、基本数据与技术规范统一、制度保障等角度阐述学习分析技术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影响以及促进学习分析应用要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PI CALIPER ANALYTICS 学习分析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设计中学习: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发展的新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秀圆 施枫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从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TPACK概念框架描述了教师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知识发展与整体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从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TPACK概念框架描述了教师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知识发展与整体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入"在设计中学习"这一新的方法以促进教师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在真实活动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的整合能力和在设计活动中促进教师向反思性教育实践者转变两个方面说明了该方法对教师发展的潜在价值,最后通过主题确定、分析、设计、再分析、改进与完善等核心内容对应用设计思想促进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 在设计中学习 行动中认识 行动中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教研及其实践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本友 张妙龄 +10 位作者 刘汶汶 黄利华 周益发 王卉 韦怡彤 王继新 王萱 张红艳 刘懿 孙淑女 周仕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24,共16页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教学组织形态和师生关系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扩展教研的形式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已成当前教育新常态。该专...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教学组织形态和师生关系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扩展教研的形式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已成当前教育新常态。该专题的四篇文章立足解决当下在线教学复杂问题,创新教研活动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托教学专家和中层教研员、实践层的中小学教师(草根)聚在一起,实施众创在线教学策略研究;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网络教研共同体发展的未来趋势,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教学临场感分析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的教学现状,并探究其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思路和借鉴;进行混合式课例研修,丰富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教师专业知识 教育新常态 在线教学 教师专业素养 教研员 教研活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个体的视角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浩 韦怡彤 +1 位作者 石映辉 汪仕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99,126,共7页
探究学生信息素养背后的影响因素,是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该文对我国东部某省X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信息素养处于百分制的中等水平。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个人背景层面... 探究学生信息素养背后的影响因素,是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该文对我国东部某省X市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生信息素养处于百分制的中等水平。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个人背景层面,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均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显著影响。在信息技术行为参与层面,日均上网时长对信息素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频率对信息素养无显著影响。在信息技术情感参层面,ICT自我效能、网络感知有用性和网络情感对信息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ICT兴趣对于信息素养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影响因素 信息技术行为参与 信息技术情感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继新 吴秀圆 翟亚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如何促进乡村薄弱学校及教学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目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从目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入手,引入共同体的观点,从共同愿景、身份认同和多元文化建构... 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如何促进乡村薄弱学校及教学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目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从目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入手,引入共同体的观点,从共同愿景、身份认同和多元文化建构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共同体的教育意蕴及其对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包括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促进城乡教师、学生隐性经验知识的传递两方面。最后,详细说明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的整体架构,具体包括城乡教学共同体、区域学校共同体、城乡教师共同体和城乡学生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共同体 资源共享 隐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萱 杨浩 石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4,共6页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向学习者推送知识内容、资讯信息,其方式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微型的"知识内容""资讯信息"深受学习者的青睐。该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探讨受访者对教育类微信...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向学习者推送知识内容、资讯信息,其方式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和微型的"知识内容""资讯信息"深受学习者的青睐。该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探讨受访者对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满足体验以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品质对其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中检测的传播效果即以下五种效果,认同行为效果、关注行为效果、阅读行为效果、分享行为效果和知识吸收行为效果,同时也询问受访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品质的感知。该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针对关注过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网络用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的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满足程度与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品质高低均对其认同行为、关注行为、阅读行为、分享行为和知识吸收行为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微信公众号 使用与满足 服务品质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文本挖掘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清堂 贺黎鸣 +2 位作者 吴林静 杨炜钦 李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3,共9页
教育文本挖掘是指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或工具,从非结构化文本文档中提取有意义的模式或知识的过程。教育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者认知、行为和情感等信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解... 教育文本挖掘是指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或工具,从非结构化文本文档中提取有意义的模式或知识的过程。教育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者认知、行为和情感等信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文本挖掘模型包括数据生产和使用的主体(利益相关者)、教学环境、数据和挖掘工具等核心要素,涉及数据产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知识发现、评估解释、教学应用等过程和方法。其常用的数据来源包含问卷调查、在线互动、学习反馈、在线评论、社交媒体和教学文件,主要用于学习者成绩预测、学习者建模、学习者水平评价、教学材料结构分析、学习者反馈和内容可视化等。当前教育文本挖掘在海量数据处理、数据降维保真、结果评估与解释等方面还面临挑战,研究者需深度融合教育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教育情境,注重多模态分析和验证,保证将其应用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发展,教育文本数据将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在深度学习、精准教学等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数据挖据 学习分析 教育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散国伟 余丽芹 +1 位作者 梁伟维 黎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3,共8页
信息素养对于信息化时代促进个体发展、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归因分析仍显不足。因此,该文立足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分析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学生... 信息素养对于信息化时代促进个体发展、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归因分析仍显不足。因此,该文立足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分析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基于调研数据来检验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学生个体层级的性别、年级对其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影响,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自我效能、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其信息素养水平显著正相关;(2)学校层级中数字资源、机制保障、教师课堂ICT使用与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正相关,而学校ICT基础设施、教师ICT态度与学生信息素养显著负相关;(3)家庭层级中家长对ICT态度与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正相关,此外,家庭的居住环境、拥有ICT设备情况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以促进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信息素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智 方常丽 +1 位作者 刘三(女牙) 孙建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4,共12页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态势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交互环境正面临深刻变革,物理学习空间内的学习支持服务亟待重塑。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采用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结合学习分析技术推测其情绪状态,并以... 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态势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交互环境正面临深刻变革,物理学习空间内的学习支持服务亟待重塑。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采用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生理行为数据,结合学习分析技术推测其情绪状态,并以适当的干预机制来提高积极情绪唤醒度,进而助力于个体学业成功。当前,在物理学习空间中,针对学习者情绪感知的主要手段有人工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基于生理信号、语音信号、面部表情信号以及眼动信号的感知方法;应用研究案例包含智能导师系统、虚拟学习同伴、情绪互动支持、自我调节能力评估、学情分析监控等主题。对物理学习空间中学习者情绪感知的研究,可为未来学习空间的重塑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感知 传感器 可穿戴技术 生理信号 学习分析 智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的教师图像分析:现实状况与未来课题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杨九民 陶彦 罗丽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把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教师图像的现实状况及未来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使用调查以及归纳的研究方法,从218门国内外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选出91门视频画面中同时含有教师图像和PPT的课程进行了逐一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在线开放课程... 为把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教师图像的现实状况及未来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使用调查以及归纳的研究方法,从218门国内外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选出91门视频画面中同时含有教师图像和PPT的课程进行了逐一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视频中教师图像呈现的三种基本形式:教师融合式、教师嵌入式和课堂实录式,并在从教师呈现比例、教师景别、教师位置、教师体态语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视频中教师图像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在心理学层面上应该关注的研究课题,比如建立教师图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三个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呈现方式中教师图像的最佳比例,不同景别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姿势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如此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课程 教学视频 教师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性实践的认识论:教学设计实践审视与教学设计人员成长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旭东 杨九民 苗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29,39,共6页
"反思性实践"是一种对学术与实践间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与评估的新的"实践认识论"。它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在行动中认识",一个是"在行动中反思"。该文从反思性实践的认识论出发,对教学设计... "反思性实践"是一种对学术与实践间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与评估的新的"实践认识论"。它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在行动中认识",一个是"在行动中反思"。该文从反思性实践的认识论出发,对教学设计实践进行了审视,对教学设计人员的培养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教学设计解决的是复杂教学情境中的非良构问题,这决定了在设计教学的"行动"中对非良构问题的"认识"必将如影随形。以此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及教学情境展开的反思性对话,以及对问题建构、行动策略或现象模型进行的反思,使教学设计的实践走向"在行动中反思"的实践。从反思性实践的认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设计人员的成长,可以发现技术理性主导下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学设计人员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现实,而未来教学设计人员培养需要建立"反思性实践者"这一新的职业身份,造就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学设计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反思性实践 在行动认识 在行动中反思 反思性实践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