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牟成文 吕培亮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21世纪对社会主义而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苏东剧变引发震荡的远去,社会主义力量在重新积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 21世纪对社会主义而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苏东剧变引发震荡的远去,社会主义力量在重新积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再次走向繁荣,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来自社会主义思潮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时代转折中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资本主义内外部变革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力量分化重组带来的挑战和中国发展处于转折之中带来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否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沉着冷静地应对国际形势,化危为机,发展社会主义和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考验并考量着执政党的治国智慧和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思潮 资本主义变革 时代转折 中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牟成文 万大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马克思虽从未来过中国,且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中国的19世纪40—60年代(当时因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国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就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清晰的、... 马克思虽从未来过中国,且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中国的19世纪40—60年代(当时因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国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就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清晰的、具体的和整全的逻辑关联。此种逻辑关联主要展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式现代化产生的制度性前提,却在自身发展中逐渐成为西方式现代化的结构性障碍。在此语境下,西方式现代化通过战争、殖民和掠夺等方式向人类展现了一幅极度令人失望的讽刺画。其二,马克思为未来现代化确立基本指向。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辩证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所确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现代化模式,是人类在奔赴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所达致的阶段性发展状况的一种表征。就此而言,未来现代化必然是同西方式现代化既存在根本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的现代化。未来现代化是生产力既能得到极大发展又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代化,是使“一切人”与“每个人”的独立性与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现代化,是使生产关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其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指引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这些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本身的存在,既表征着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所进行的科学指导,又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所进行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3
作者 牟成文 吕培亮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24-29,共6页
在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最难把握且歧义丛生的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存在"概念。其"存在"概念之独特面向是:与"存在者"相对而立,由&qu... 在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最难把握且歧义丛生的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存在"概念。其"存在"概念之独特面向是:与"存在者"相对而立,由"可能性"来"牵引",在"时间"中"演历",以"现象学"来"描绘",凭"沉思"来"开启"。这样一来,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就具有"开放"性、含混性、神秘性、褊狭性等特质。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之独特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独特性。因此,合理把握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是合理领会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概念 基础存在论 传统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