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春晓 江光荣 林秀彬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7-1265,共9页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 非言语行为 咨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相关性对网络成瘾者阅读表现的影响
2
作者 李子易 张微 李倩昕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网络成瘾者(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的阅读功能是否存在损伤及其损伤是否受阅读材料网络相关性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采用2(组别:IAD组,对照组)×2(阅读材料网络相关性:网络相关,网络不相关)的混合设计,考察了IAD的阅读功... 网络成瘾者(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的阅读功能是否存在损伤及其损伤是否受阅读材料网络相关性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采用2(组别:IAD组,对照组)×2(阅读材料网络相关性:网络相关,网络不相关)的混合设计,考察了IAD的阅读功能是否受损及网络相关性对其阅读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IAD组在两种条件下的阅读速度都比对照组慢,尽管在网络相关条件下其正确率更高;IAD组阅读网络不相关材料的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网络相关条件下则组间差异不显著;相比于网络不相关材料,IAD组阅读网络相关材料时速度更快,正确率和阅读效率更高,而对照组在这两种材料下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网络成瘾者存在阅读功能损伤,且其受损具有领域特异性即仅表现在网络不相关材料上。网络相关性能够提高网络成瘾者的阅读成绩,起到补偿作用。这也预示着网络成瘾者的阅读功能受损具有可逆性,能通过一定的训练如技术辅助的阅读治疗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阅读功能 网络相关性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其心理资本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斌 马红宇 +2 位作者 殷华敏 郭永玉 李爱梅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心理资本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对许多组织后果变量都有积极影响,但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从员工主动性人格这一视角切入,探讨了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 心理资本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对许多组织后果变量都有积极影响,但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从员工主动性人格这一视角切入,探讨了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员工的主动性人格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其整体心理资本及其乐观、希望、韧性、自我效能等四个维度。理论上丰富了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的研究领域,实践上为企业员工的人才选拔与素质培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人格 心理资本 自我效能 希望 乐观 坚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幸福·社会公平·世界和平——心理学家的人文情怀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永玉 胡小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4,共10页
心理学研究通常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而较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从心理学学科的性质上看,心理学应在对人性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并对具体社会现实问题做出回应,包括从个人幸福,到社会公平,再到世界和平的全面关切。在个人幸福方面... 心理学研究通常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而较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从心理学学科的性质上看,心理学应在对人性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并对具体社会现实问题做出回应,包括从个人幸福,到社会公平,再到世界和平的全面关切。在个人幸福方面,可将幸福感区分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目标和经济水平均能对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在社会公平方面,低阶层比高阶层更加感到社会不公,更加依赖于社会公平,而减少社会限制、提升控制感可以增强低阶层的公平感。在世界和平方面,和平心理研究在爱与恨、和解与真相、理解与共存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未来,结合了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心理学研究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社会公平 和平心理 人文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的优先获益者——来自发展可塑性的研究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闫玉朋 夏勉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近些年,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具备某些特... 近些年,发展可塑性领域出现两个新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和优势敏感性模型,两个模型均表明个体从积极环境中的获益具有差异性。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环境被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具备某些特征的当事人从心理干预中获益更多。这些特征包括人格和气质类、遗传类和生理类。本质上,这些研究在处理"什么对谁最有效"的问题,但现有研究仅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心理干预的效果差异有多少可归于这些易感特征,是有待继续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发展可塑性 差别易感性 优势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倾向者在视觉工作记忆引导下的注意捕获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微 周兵平 +1 位作者 臧玲 莫书亮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3-1234,共12页
采用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探讨网络成瘾倾向者在视觉工作记忆引导下的注意捕获。实验1考察了单一分心刺激视场中分心刺激的性质对网络成瘾倾向者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实验2通过控制匹配试验出现的概率来诱发不同... 采用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探讨网络成瘾倾向者在视觉工作记忆引导下的注意捕获。实验1考察了单一分心刺激视场中分心刺激的性质对网络成瘾倾向者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实验2通过控制匹配试验出现的概率来诱发不同的抑制动机,探讨多分心刺激视场中两种抑制动机下网络成瘾倾向者的注意表现。结果发现:(1)无论在单一分心刺激还是多分心刺激视场中,网络成瘾倾向被试的目标搜索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正常组被试,且两组的搜索正确率没有差异。(2)在单一分心刺激视场中,无论是与工作记忆项目匹配还是不匹配的分心刺激都会捕获正常组被试的注意,但不会捕获网络成瘾倾向被试的注意。(3)在多分心刺激视场中,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两组被试均对匹配分心物产生注意捕获效应,且网络成瘾倾向被试受工作记忆引导的注意捕获效应小于正常组被试;当抑制动机较高时,两组被试均对匹配分心物产生注意抑制效应,且没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面对非网络相关视觉刺激时,网络成瘾倾向者受工作记忆引导的注意捕获效应小于正常组,并表现出了知觉加工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倾向 视觉工作记忆 视觉选择性注意 注意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夏婷 李静 郭永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519,共5页
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 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兴趣视角下的暴力犯罪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昫澄 郭永玉 Vincent Egan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感官兴趣(sensational interests)是指个体对极端话题和材料的偏爱,例如对暴力、变态、残杀、极端犯罪、超自然现象等话题的兴趣。这种兴趣广泛存在于暴力罪犯的心理和行为之中。感官兴趣测量结果表明其包含两个主要维度,军事(militari... 感官兴趣(sensational interests)是指个体对极端话题和材料的偏爱,例如对暴力、变态、残杀、极端犯罪、超自然现象等话题的兴趣。这种兴趣广泛存在于暴力罪犯的心理和行为之中。感官兴趣测量结果表明其包含两个主要维度,军事(militarism)和暴力神秘(violent-occult-ism)。研究表明感官兴趣可能存在特定的神经生理基础并且和人格特质、求偶努力以及幻想风格等变量相关,这种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和预测暴力犯罪行为。今后的研究应当采用更加系统的研究方法,在更为深入的社会背景中对这种关联的内部机制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兴趣 暴力犯罪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示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福兴 黄宇 +2 位作者 张洋 祝婉玲 冷晓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81,共13页
研究主要探讨了自我生成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提示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感知的影响。实验1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效果好于重复学习。实验2对比了图片、文字、关键词三种提示和无提示的效果。结果发现图片和关键词提示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实验... 研究主要探讨了自我生成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提示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感知的影响。实验1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效果好于重复学习。实验2对比了图片、文字、关键词三种提示和无提示的效果。结果发现图片和关键词提示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实验3设置了关键词提示组、生成提示组和无提示组。结果发现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的保持成绩好于无提示,生成提示的迁移成绩好于无提示。此外,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可以促进学习者产生更多的概念单元。结论认为:(1)在自我生成教学时获得图片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获得关键词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和迁移。(2)相比于被动获得提示,学习者主动生成提示更能促进知识迁移。(3)概念单元数量在提示影响学习效果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生成教学 提示 检索练习 关键词 生成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信任校准的双途径: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心语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42,共16页
信任是人机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个体在人机交互中并不总是持有恰当的信任水平,也可能会出现信任偏差: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信任偏差会妨碍人机合作,因此需要对信任进行校准。信任校准常常通过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两条途径来实现。信任抑... 信任是人机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个体在人机交互中并不总是持有恰当的信任水平,也可能会出现信任偏差: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信任偏差会妨碍人机合作,因此需要对信任进行校准。信任校准常常通过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两条途径来实现。信任抑制聚焦于如何降低个体对机器人过高的信任水平,信任提升则侧重于如何提高个体对机器人较低的信任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校准效果评估的测量方法、揭示信任校准过程中以及信任校准后个体的认知变化机制、探索信任校准的边界条件以及个性化和精细化的信任校准策略,以期助推人机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校准 信任偏差 信任抑制 信任提升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 被引量:34
11
作者 胡小勇 郭永玉 +1 位作者 李静 杨沈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89,共19页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3个研究,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3个研究,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及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研究2为准实验研究,通过操纵公平或不公平教育情境启动公平感,考察其对高低阶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3为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操纵社会公平感和社会阶层,考察社会公平感对高低阶层大学生的实验任务目标承诺和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通过正向影响低阶层者的目标承诺,进而正向影响其目标达成;而对于高阶层者来说,变量之间这些关系则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高阶层来说,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易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低阶层者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越高,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就越高,进而越有利于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感 社会阶层 目标承诺 目标达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下属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战略定向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晔 张文慧 龙立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领导—下属配对问卷调查方法,从认知观与关系观视角检验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下属任务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机制,具体包括战略定向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任务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关系显... 本研究采用领导—下属配对问卷调查方法,从认知观与关系观视角检验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下属任务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机制,具体包括战略定向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任务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关系显著;战略定向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任务绩效以及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领导认同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任务绩效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领导认同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牺牲型领导 战略定向 领导认同 工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社会阶层者是否更相信系统公正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沈龙 郭永玉 李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45-2255,共11页
社会阶层代表了一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上对此地位的感知。对于低阶层的个体怎样看待现存社会系统的问题,学界观点不一。系统公正理论认为低阶层的人比高阶层更倾向于相信其所处社会系统是公正的,相关研究支持了此观点。而社会支配... 社会阶层代表了一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上对此地位的感知。对于低阶层的个体怎样看待现存社会系统的问题,学界观点不一。系统公正理论认为低阶层的人比高阶层更倾向于相信其所处社会系统是公正的,相关研究支持了此观点。而社会支配理论和阶层的社会认知视角则认为低阶层比高阶层更容易对社会不满,也有研究支持此论断。个人因素、社会属性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可能会调节这一过程,也有研究显示阶层高低与系统公正感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未来研究可尝试建立非线性的假设,并从概念辨析、理论整合、多种方法并用等角度来进一步探讨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系统 系统公正理论 社会支配理论 阶层的社会认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 被引量:44
14
作者 郭昫澄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60-1868,共9页
控制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控制感理论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中的限制因素(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因素)对控制感的作用。次要控制理论、可协商命运观和控制感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 控制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控制感理论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中的限制因素(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因素)对控制感的作用。次要控制理论、可协商命运观和控制感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情境中的个体控制感进行研究。次要控制理论主要强调在低控制情境下个体通过自身调节接受客观环境以获得次要控制;可协商命运观则认为亚洲文化下的个体在承认不可改变的环境作用的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有限的能动性以此获得控制感;而控制感补偿理论则认为当个体处于低控制环境之中以致个体控制感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通过一系列方式针对控制感缺失进行补偿。本文在对三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中国控制感本土化研究方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感 社会情境 次要控制 可协商命运观 控制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龚少英 上官晨雨 +1 位作者 翟奎虎 郭雅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1-782,共12页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多媒体学习中情绪设计对学习者情绪、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实验1将内部情绪设计与外部情绪诱发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探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不同方式诱发的积极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聚焦于内部情绪设计,考察...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多媒体学习中情绪设计对学习者情绪、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实验1将内部情绪设计与外部情绪诱发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探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不同方式诱发的积极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聚焦于内部情绪设计,考察颜色和拟人化这两个特定的情绪设计元素对学习者情绪和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积极的外部情绪诱发和内部情绪设计可以诱发积极情绪,并促进学习迁移。(2)对学习材料进行内部积极情绪设计可以诱发学习者积极情绪,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者感知到的学习材料的难度,并促进学习迁移。其中,彩色设计可以诱发学习者积极情绪,但拟人化只有与彩色结合才能诱发学习者积极情绪;在拟人化条件下,彩色设计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彩色设计可降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感知到的难度;彩色和拟人化都可以促进学习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学习 情绪设计 拟人化 积极情绪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 被引量:85
16
作者 周春燕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信念常常受到各种不公正事件的威胁,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威胁、重建公正。这种重建可能是行动上的也可能是认知上的,认知公正重建往往... 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信念常常受到各种不公正事件的威胁,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威胁、重建公正。这种重建可能是行动上的也可能是认知上的,认知公正重建往往导致对不公正现状的合理化以及对受害者的贬损责怪。同时对于各种不公正的受害者或见证者,公正世界信念充当着重要的个人资源或是心理缓冲,帮助个体应对不公正事件,维护心理健康,并遵循公正原则追求其长远目标。公正世界信念的多维结构是解释其双重功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 不公正威胁 重建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主义都是有害的吗?——来自实证和概念的挑战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静 杨蕊蕊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11-1820,共10页
物质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对于个人生活重要性的价值观念。过往研究多强调其消极效应,但此观点日益面临挑战。实证研究表明物质主义在某些条件下能提升幸福感,也可以作为不安全感的补偿策略。在概念层面,有研究者基于动机的... 物质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对于个人生活重要性的价值观念。过往研究多强调其消极效应,但此观点日益面临挑战。实证研究表明物质主义在某些条件下能提升幸福感,也可以作为不安全感的补偿策略。在概念层面,有研究者基于动机的视角指出工具性物质主义是无害的,并且物质主义作为一种身份目标追求,能够建构和维持自我身份。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为动机取向的物质主义概念提供实证研究的支持、评估物质主义补偿不安全感和提升幸福感的效果、基于认知和动机的整合视角考察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主义 幸福感 不安全感 工具性—终极性物质主义 身份目标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生涯晚期工作重塑与工作中成功老龄化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忠军 张丽瑶 +2 位作者 杨茵茵 王仁华 彭义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43-1655,共13页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持续扩大。工作中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at work)积极看待工作中的老龄化过程,指出老年员工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自身与工作变化,还能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发挥“余热”,进而有助于缓解劳...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持续扩大。工作中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at work)积极看待工作中的老龄化过程,指出老年员工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自身与工作变化,还能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发挥“余热”,进而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和年轻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难题。工作重塑(job crafting)作为员工的一种主动性行为,与个体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能有效帮助老年员工实现可持续的人.环境匹配和资源有效管理,适应年龄与工作环境的变化,在职业生涯晚期带来积极的工作结果,最终实现工作中成功老龄化。工作中成功老龄化、老年员工工作重塑的概念和测量皆须进一步研究,进而深入开展老年员工工作重塑对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方法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员工 工作中成功老龄化 工作重塑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还是适应:次级控制研究的两种取向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沈龙 郭永玉 +1 位作者 李静 白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6,共10页
次级控制是人在控制动机受威胁时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最初被定义为个体试图适应世界,顺应形势的过程。该概念在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产生了所谓控制取向与适应取向的分歧。这两种取向在次级控制与首要控制的关系,次级控制与控制感的... 次级控制是人在控制动机受威胁时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最初被定义为个体试图适应世界,顺应形势的过程。该概念在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产生了所谓控制取向与适应取向的分歧。这两种取向在次级控制与首要控制的关系,次级控制与控制感的关系,以及次级控制的跨文化一致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近年来补偿性控制模型与健康领域的次级控制研究分别在概念上和功能上提供了整合两取向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整合两取向的定义,扩展其研究的视野,并通过更多地使用实验法,来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控制 控制取向 适应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永玉 周春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7,174,共5页
公正世界信念与群体的社会地位是相互作用的,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信念又影响个体应对不利处境的策略和行为,这使得公正世界信念对于低社会阶层改变群体地位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促进低社会阶层对长... 公正世界信念与群体的社会地位是相互作用的,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公正世界信念水平,信念又影响个体应对不利处境的策略和行为,这使得公正世界信念对于低社会阶层改变群体地位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公正世界信念有助于促进低社会阶层对长远目标的追求,从而改变地位,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公正世界信念会导致低阶层的不公正感降低,从而起到维护和强化阶层间不平等现状的作用。在社会阶层与公正世界信念的研究中,应重点考察个体差异变量与社会结构变量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 社会阶层 目标追求 公正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