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分类的特性、维度及心理效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佐斌 温芳芳 +1 位作者 宋静静 代涛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8,共8页
社会分类是个体基于共享相似性将人群分为不同类别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具有自动化、灵活性和潜在模糊性等特性。社会分类的维度既包括性别、年龄和种族等自然线索,也包括语言、职业和社会身份等重要社会线索。在社会分类过程中,不同维... 社会分类是个体基于共享相似性将人群分为不同类别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具有自动化、灵活性和潜在模糊性等特性。社会分类的维度既包括性别、年龄和种族等自然线索,也包括语言、职业和社会身份等重要社会线索。在社会分类过程中,不同维度往往具有相对重要性,表现为优势维度效应;不同维度相互之间也会发生作用,产生交叉分类效应,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交叉分类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技术从分类主体、分类目标、分类情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角度探讨社会分类的心理加工机制,构建更具整合性的社会分类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类 心理特性 线索维度 优势维度效应 交叉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73
2
作者 佐斌 秦向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共9页
借鉴国外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结果,从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民族认同构成的多维观,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参考民族认同发展的阶段模型重点分析了中... 借鉴国外民族认同的相关研究结果,从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民族认同构成的多维观,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参考民族认同发展的阶段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阶段及其可能的特征,并尝试用社会认同理论观点来阐释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认同 心理结构 发展阶段 社会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的退休心理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月娥 温芳芳 +2 位作者 佐斌 吴漾 代涛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3-451,共9页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及动态过程。退休模型包括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退休过程模型和退休结果模型三类。其中,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前因变量模型和退休多水平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影响退休的各类因素...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及动态过程。退休模型包括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退休过程模型和退休结果模型三类。其中,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前因变量模型和退休多水平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影响退休的各类因素;退休过程模型包括退休决策三阶段模型、退休时间过程模型和退休适应动态模型,分别从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揭示了退休过程的心理特点;退休结果模型分析了退休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退休四阶段模型是在西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应丰富研究对象的类型、揭示影响退休的心理学变量的作用机制、加强应用性并进行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 退休过程模型 退休的结果模型 退休四阶段模型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及其研究操纵 被引量:23
4
作者 潘文静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0-1679,共10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种族或民族、性别等刻板印象威胁,老年刻板印象威胁表现出累积性、共通性与连续性等特征。目前关于老年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多集中于认知老化尤其是记忆老化上,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种族或民族、性别等刻板印象威胁,老年刻板印象威胁表现出累积性、共通性与连续性等特征。目前关于老年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多集中于认知老化尤其是记忆老化上,关注老年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司机和老年员工的消极影响。消除与降低老年刻板印象威胁的消极效应可以从认知改变、群体认同、代际接触、老龄自我实现和个性化以及媒体宣传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在实验室研究中,老年刻板印象威胁有外显与内隐两种不同的操纵形式。未来可以从扩展研究领域、细化"年龄"差异、比较整体效应大小和性别差异、侧重积极效应以及加强本土化检验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老年刻板印象威胁 研究操纵 认知改变 群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4-1440,共17页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性受到了研究选取的线索样例影响。儿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自5~6岁开始更为突出和稳定。上述结果既说明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框架的有效性,又在引导儿童的积极社会互动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岁儿童 群体认知 线索偏好 社会分类直觉理论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化名字对个体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佐斌 刘晨 +2 位作者 温芳芳 谭潇 谢志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9,共13页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通过3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 名字在个体印象评价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从刻板印象维护视角出发,通过3个研究考察了性别化名字的热情能力感知,基于此探究性别化名字对不同性别个体的印象评价及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对男性化名字的能力评价高于女性化名字,对女性化名字的热情评价高于男性化名字;(2)性别化名字影响男性的能力评价和女性的热情评价;(3)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对女性的交友偏好,热情评价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性别化名字影响人们和男性的共事偏好,能力评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性别化名字影响印象评价的模式,并为理解人际交往中名字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化名字 印象评价 热情 能力 人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际评价中热情与能力关系的情境演变:评价意图与结果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佐斌 温芳芳 +1 位作者 吴漾 代涛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0-1196,共17页
情境影响社会认知,在群际评价时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的关系如何随着情境而变化?本文采用"遥远星球范式"对此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分别基于热情和能力的单维和双维信息呈现视角,检验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境下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对群体... 情境影响社会认知,在群际评价时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的关系如何随着情境而变化?本文采用"遥远星球范式"对此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分别基于热情和能力的单维和双维信息呈现视角,检验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境下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对群体热情与能力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对外群体的热情和能力感知中,由热情维度推断能力时两者存在正向关系;由能力维度推断热情时则存在负向关系。(2)评价意图对外群体成员热情和能力评价的影响与具体情境无关。人们对外群体成员的热情和能力评价在得知互动意图时均呈现"趋中"平衡的趋势。(3)成败结果对外群体成员热情和能力评价的影响受到情境的制约。竞争情境中热情和能力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演变趋势,而合作情境中热情和能力表现出"同消同长"的同向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容 热情 能力 情境演变 成败 群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仕婕 佐斌 +1 位作者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3-1003,共11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互动 群体身份 群际敏感效应 群体认同 内群体积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