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与其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74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in Counseling Scale,TCS)、社会容认度量表等进行调查。控制认知变量(社会容认度、自我效能感、问题严重性知觉...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与其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74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in Counseling Scale,TCS)、社会容认度量表等进行调查。控制认知变量(社会容认度、自我效能感、问题严重性知觉)、咨询经验及人口学变量(性别、人口来源等),分析信任度与大学生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结果:大学生TCS的得分为(7.61±15.92),女生TCS得分高于男生[(8.80±16.04)vs.(5.01±15.42)];信任度与社会容认度及个体求助意向呈正相关(r=0.23,0.30),而与问题严重性知觉呈负相关(r=-0.13);不愿求助者TCS得分低于高求助意愿者[(0.45±15.60)vs.(12.49±13.85),P=0.001]。信任中的"从业者能力"维度可单独解释自我求助意向变异的6%,是解释力最大的因素;可单独解释介绍亲友求助变异的3.5%,解释力仅次于社会容认度。结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略微倾向于信任,女性的信任度高于男性;信任度对求助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信任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帮助。展开更多
目的:编制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of Counseling Scale,TC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编制题目。采用方便取样,对湖北省42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79)和...目的:编制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of Counseling Scale,TC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编制题目。采用方便取样,对湖北省42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79)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149)。随机抽取其中54名被试,隔半个月后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1)TCS共包含20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感知信任是一个四维结构,包括从业者能力、诚信可靠、行业规范性、善意;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符合测量学要求。(2)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6,各因素Cronbach α系数在0.72~0.84间;重测信度为0.74。(3)有咨询经历者“善意”因素得分高于无咨询经历者,“行业规范”因素得分上低于无咨询经历者(均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结构明晰,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查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以检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情况,或供咨询师参考。展开更多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与其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74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in Counseling Scale,TCS)、社会容认度量表等进行调查。控制认知变量(社会容认度、自我效能感、问题严重性知觉)、咨询经验及人口学变量(性别、人口来源等),分析信任度与大学生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结果:大学生TCS的得分为(7.61±15.92),女生TCS得分高于男生[(8.80±16.04)vs.(5.01±15.42)];信任度与社会容认度及个体求助意向呈正相关(r=0.23,0.30),而与问题严重性知觉呈负相关(r=-0.13);不愿求助者TCS得分低于高求助意愿者[(0.45±15.60)vs.(12.49±13.85),P=0.001]。信任中的"从业者能力"维度可单独解释自我求助意向变异的6%,是解释力最大的因素;可单独解释介绍亲友求助变异的3.5%,解释力仅次于社会容认度。结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略微倾向于信任,女性的信任度高于男性;信任度对求助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信任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帮助。
文摘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